发信人: berlingo(雪铁龙)
整理人: icecream(2004-05-31 09:49:18), 站内信件
|
我姐姐跟我前姐夫闹离婚的时候,有人劝她:你好容易把个男人培养成这样,那么多小姑娘在那儿看着眼红,现在放弃了,不是白便宜了别人?我姐姐说:可不是因为我傻嘛?当了这么多年老师,如今得给自己上上课了。
后来她找到现在这个德国姐夫,日子过得挺滋润。
要说男人是给女人培养出来的,这话一点不错。回想我当年那副愣头青的模样,我自己都挺奇怪:我老婆一表人材,干嘛非挑中我这么个人?问过她,她说:那是我有眼光,看出来你是可造之才。她又说:其实我那时不也是傻丫头一个?咱们这是青蛙看上癞蛤蟆—门当户对。
后面这话充分反映了我老婆谦虚谨慎,善于自省的优秀品质—这也算结婚十年修炼出来的成果之一吧。
当年认识我老婆的时候,她还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除了性格实在,不爱唧唧哇哇尖声叫唤,好象跟别的小姑娘没太大区别。后来一结婚,发现她连荷包蛋都煎不好,家务活还没我干得利索。好在那时候在国内,不会做饭可以出去吃吃小馆,擦地板烫衣服可以交给阿姨去干,两个人自在逍遥,日子很好过。后来女儿出生,我们的生活完全变了样。生完孩子的老婆那个变化是惊人的:睡不好觉,人瘦了,加上突然变得不爱修饰,成天汉衫短裤,头发随变拿橡皮筋一扎:有时候我真怕冷不丁在街上看到她会认不出来。为了省钱,她把阿姨的工时减短,开始学习自己做饭。每天我回家,她就把孩子交给我,一头钻进厨房。看见她一头油汗地忙乎,我说咱们出去吃吧,她不答应,嫌贵,嫌麻烦。等到吃完饭,孩子睡了,或者我在跟孩子玩的时候,她呢,倒在沙发上睡着了。
孩子可以给生活带来无穷乐趣,随之而来的问题却也不少。两个人过日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对方为中心。孩子来了,家庭的中心变成孩子,夫妻相互忽略,甚至忽略了自己。生活里浪漫的一面突然变得琐碎起来,被孩子的尿布,奶瓶塞满—其实这时候真实的生活才算开始。遗憾的是我们那时对于家庭的理解只限于强生婴儿用品广告,这样的日子无疑意味着梦想的破裂。于是开始相互抱怨,相互推托责任,相互猜忌,相互指责,就差没闹到分手。
可巧又赶上这时候我失业了,内外交困,难免自暴自弃。我跟老婆说:咱们离吧。趁你年轻,找个比我强的人,对孩子好就行。实在不行,孩子可以放回老家,给我妈带。
老婆说可以考虑,不过咱们好聚好散,趁你现在有时间,就去泰国旅游一趟,算是爱情葬礼。
后来我们一家三口就跑到Samui岛上去住了两个星期。Samui岛上的阳光和棕榈树给人一种做梦的感觉。白天在沙滩上晒得晕乎乎的,晚上坐在海边露天的小馆子,脚沁着海水,看当地人收网捕蟹。两个人身在异乡,没有什么社会角色的负担,把对方和自己都看得清楚明白,居然又有了点相濡以沫的感觉。远离熟悉的环境以后,对人生很多东西,又是一种看法。回到广州,我们俩谁也没再提离婚的事儿。
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婚姻的一个低点给我们跨过去了。有了这次经历的铺垫,后来我们出国,儿子出世,在德国买车置房,落地生根,这期间吵架红脸的事虽然不少,两个人倒都能够点到为止,见好就收。看看现在的老婆,厨房里面抄锅铲,花园里面举锄头,劈柴生火的活计,她也没少干,真的是“里里外外一把手”,要拿当初那个娇滴滴的小丫头来换,我不用考虑就会说“没门”。
如今我们俩结婚快十年了。我们住的地方,听说离婚率是三分之一。又听说新建的住宅区很多人离婚—特别是自己插手盖房子的人:因为盖房子事儿多,生活紧张,人也变了样。所以房子盖好了,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还听说根据调查,这里人婚姻出现危机的四个时段分别是:第一:结婚头三年,因为距离拉近,了解加深,互相性格不适应;第二:结婚第七年,所谓的“七年之痒”,因为心里惶恐,怕错过什么,这时候男人容易移情别恋;第三:孩子大了,当妈的想摆脱家庭主妇的角色,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候;第四:丈夫退休,夫妻整日面对,觉得心烦的时候。
我和老婆拿自己来比较了一下:我们买的是旧房子,所以没离婚也属正常;调查资料里的第一和第二个阶段,我们算是过关了;剩下第三第四个阶段,离第三个阶段我们大概还得有五六年,离第四个阶段那还有二十年呐!这可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老婆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如今咱们可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
老婆是个实在人,这话要说得煽情一点,可以是这样:婚姻本身就是一场持久战,不过这场战争并不是妻子和丈夫的相互火拼。在良好的婚姻里面,夫妻是并肩作战的。他们战斗的对象千奇百怪:有孩子的尿布奶瓶,有柴米油盐的单调庸俗,有来自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有际遇改变导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改变......只有懂得取舍,知道虚实,清楚自己和对方的底限,才有可能打赢这场战争。而男人和女人,经历过这场战争的锻炼,必会得到有益的改变。
那就让我们在斗争中成长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