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他山之石>>[ZT] Mother.And.Son.1997_母与子[涉及情节]

主题:[ZT] Mother.And.Son.1997_母与子[涉及情节]
发信人: i_m_u(毛明少卒)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3-18 15:11:58), 站内信件
IMDB评分: 7.5/10 (270 votes)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9711/

《母与子》Mat i syn 
英译:Mother and Son 
俄罗斯、德国 1997年 
导演:亚历山大·苏库洛夫Aleksandr Sokurov 
主演:阿列克塞·安尼什诺夫Aleksei Ananishnov 
   嘉德伦·吉耶Gudrun Geyer 

  电影的简单,可以用无情节无故事来概括,65分钟里,只有两个人物,病重的母亲和她的儿子。只有两种场景,室内和室外,室内是逼仄而局促的,两个人的呼吸可以把空气充满,儿子走在木地板上的声音可以遮盖感官;室外是开阔而空洞的,一棵或几棵树,一条灰白的道路,一片绵延的草地,一阵永不离去的风。只有声音协调着这个世界,尽管听起来无比凄惶。风过处,草叶间的摩擦,树林间的呜咽,远方的春雷滚滚,临近的虫鸣唧唧,还有鸟儿扇动翅膀,蜜蜂轻舞身躯,以及穿越田野的喘气的蒸汽机车,永远驶往未知的方向。 

  母亲显然老了,病痛已让她无法行走,儿子的责任就是看护、照料、使母亲在面临死亡时放宽心。母亲说要出去走走,儿子就抱着她来到庭院,一个长长的缓缓的移动镜头,草木在独自生长,落叶已铺满地面,儿子把母亲放在长椅上,镜头升高,儿子回屋拿来没有来由的明信片,给母亲念上面辞藻华美的句子,母亲听着听着,突然一声痛苦的呻吟,说不要呆在这个地方,儿子只好再把她抱回屋里,脸上是紧张,更是习惯。 

  又一个段落,儿子再次抱着母亲出门,不过走得更远,上了一片山坡,找了一块草地,把母亲放下来,镜头切近,母子对话,儿子说你好好活着,不要吓我,母亲道歉,说以前没把他照顾好,儿子问住在这个地方怎么样,母亲说很好,但是很艰难。儿子不说话,看草地上风走过时形成的波浪。 

  抱着母亲回来的路上,风突然大了许多,儿子放下母亲,等风走开,镜头停住,前景的茅草纷纷摇摆,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似乎要擦破我的耳膜,要让我也放声大喊,呼应他们内心的风暴。儿子在风中看起来那么无助,那么孤单,但脸上仍是平常安静,好象什么都没有发生。 

  再一个段落,儿子独自出门,应该是去散心。同样的道路,同样的风,一个人走心情却更为沉重,春雷照样袭来,火车照样喘气穿过田野,阴云翻滚的缝隙,阳光在短暂的瞬息把山头打亮。儿子来到树林,卧倒,良久,起身,终于靠了一棵粗壮的树干失声痛哭。本来静默的控制,终于敌不过坚硬的现实,本来内敛的情感,终于奔腾汹涌。 

  母亲在屋里的床上,终于离去。 

  特写,母亲的手,干枯,修长,爬满皱纹,一只灰白的粉蝶停在手指的缝隙。 

  特写,儿子的手,年轻而有力,抚摩,深情而迟疑。 

  儿子俯下身,脸一定是紧贴着母亲,试图感受身体的微温,但一切已晚,于是一声长啸,凄绝惨烈,颈部的青筋猛然暴露。 

  “妈妈,我们说好了到同一个地方见面,请等等我。” 

  黑场,三秒钟以后字幕升起。才知道影片已提前我的想象而结束。蜷缩在被窝里久久不能动弹,在这个城市的潮湿而阴暗的下午。关于母亲,本来有很多话说,但影片来得何其简单,何其干脆,却又是何其缠绵。整个影片就是一首刀劈斧砍的抒情短诗,影像和声音的极致的造型,把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题材彻底照亮。片中大部分母亲和儿子的双人近景、特写,都被一种特殊的棱镜所挤压变形,水平变成倾斜,产生下滑的趋势,扭曲的场景或者五官,被打上悲从中来的烙印,这种非常规影像带来的观看的不舒服,既是母亲弥留之际的生命写照,也是儿子按奈不住的别离伤痛。话语几乎已是多余,唯有相互的靠近和体贴,才能给孱弱的生命以丝毫的慰籍。所以看片的过程,可能压抑,但不会索然,甚至是自始至终的惊心动魄。缓慢的节奏一点点积累,暗地里发酵,膨胀,最终爆发出一个巨大的力量,就像片中无边无际的风,蓄意吹恸所有牵挂母亲的心灵。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场无边无际的风的中心。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