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会计师>>考试信息经验交流>>考试经验成败随笔>>给考或想考CPA的人看看(来自财务论坛)

主题:给考或想考CPA的人看看(来自财务论坛)
发信人: terry-ming(小明)
整理人: lxchuan(2004-02-24 11:55:27), 站内信件
做题累了,来点其他: 一场游戏一场梦——透过财务管理看CPA考试

如果有人问你:“用五年的时间去实现你的梦想,这期间你要放弃已有的安逸,要褪尽曾经的浮华,要摒弃欲望,要收心敛性极端地克制自已,要忍受孤独、寂寞、别人的不理解,甚至是嘲讽,你会去做吗?”如果你是一个有梦的人,并且永远不对现实满足,你一定会去做。如果有人问你:“用五年的时间去玩一个类似赌博的游戏,这期间你要放弃已有的安逸,要褪尽曾经的浮华,要摒弃欲望,要收心敛性极端地克制自已,要忍受孤独、寂寞、别人的不理解,甚至是嘲讽,你会去做吗?”我想你就是一个天生的赌徒也不会签下这五年的契约吧!然而,CPA,这一千百万人心中的梦想正在逐渐散去它神圣的光环,变得越来越象是一场轮盘赌的游戏!
    2003年11月2日,一个本就很平凡的日子,但一些人的命运将从这一天起开始改变,他们将永远远离CPA,不再回来!还有一些人不得不从新开始五年的轮回。五年,对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又算得了什么?它不过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短得不能再短的片段,就象看电影时我们眨了一下眼,它不过是那些人每天都做的报告中的一个不起眼的量词而已。可是一个人一生中又有几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五年?五年默默地付出,原本应该因这最后一刻而爆发出炫烂的光彩,可是,一些年轻的生命将永远黯淡下去了!
    笛卡尔说过:不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我要说:没有经过两三年CPA考试历练的人又怎么有资格来评价CPA考试?CPA考试以前是公平、严肃、稳定的象征,可是从这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又向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01年审计考试大家都知道吧,通过率30%多,据说那一年中注协统计好多考生只差审计一科没通过,有意放水,考试还搞宏观调控?真有中国特色啊!好在是给大家办了一件好事,也无所谓,我们总不能占了便宜还卖乖。02年呢?审计、经济法及格率都超过30%,当时给人的感觉是不是注会要放低门槛了?并非如此,财务管理的及格率这几年却越来越低。会计、税法好些,比较平稳。试想一个考生如果00年通过财管,01年通过审计,02年通过经济法,两三年时间很容易取得CPA资格,就是经济法没过也没关系,今年的经济法也很简单,肯定能过,要是今年还不过根本没必要再考下去。可有的考生呢?00年考审计,01年考经济法,02或03年考财务,你说他能和第一种考生处在同一考核水平上吗?两种考生基本同一时期参考,考核标准却不同,这能说是公平吗?同一考试同一科目相邻年份难度高低不同,相差较大,这能说是稳定吗?这种全国性的考试,每年近百万人参加,连出题时难易程度都掌握不好还谈什么严肃?然而,这还只是小问题,再看看近几年的财务管理科目,其考题已不是偏不偏颇的问题了,简直近于离经叛道,让人不知道出题者想考核什么。
    纵观近几年财务管理考试,其考核点越来越脱离实际,越来越脱离教材重点,整体卷面越来越受出题者个体主观好恶影响,游戏的成份越来越重。
    首先,CPA考试是一种资格考试,它注重的是知识的实用性,而这两年的财管考题逐渐偏重于理论,越来越脱离实际,给人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感觉。财务管理教材这两年的变化大家一定都注意到了,2002年新增了财务管理的理财原则,把西方财务管理的理念引入到教材中,其实这就是一个的信号。紧接着2003年教材结构有了重大的变化,而且涉及的是最重要章节最重要的内容,贝他值、资本市场线、证券组合这些西方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被融入教材中(从03年教材的混乱状况来看,04年教材肯定还要进一步整合),应该说,这一思路是正确的,做为高级财务人才的CPA理应掌握这些西方财务管理的基本思想,但问题是你怎么来考核我们,考到我们理解和掌握,能够运用结论的程度就足够用了,谁会想到考基础数据的计算呢?计算量又这么大?这不真成了考数学和统计了吗?那以后复习时我们是不是连公式推导也要掌握了?我们是在考注册会计师啊,不是在读财务管理的研究生,不要拿我们当财务管理的研究生来考!另外,从卷面上看,确实有几道题象是要白送分的,考前就听说今年财管题不会太难,因为这几年好多同学财管没过。比如象计算相关系数那道题,包括综合二,可是肯定没有多少人能拿到这些分。从教材新增内容我们就能看出,这个编者一定有相当深的数学功底,也许他就是学数学的研究生,后来读博士时改的专业,好多学数学的人为了就业都是这样做的,而且西方好多经济理论都是用高数推出来的。在他看来,这相关系数的计算和贝他值的解方程还不太简单了,包括2002年最后那道连环替代法的综合题,出这样的题还不就是照顾大家,提高及格率?可是这个人没有考虑到大家的实际基础,学财会的有几个人数学好?大学里财务专业是文理兼收的,就是大学财会专业的毕业生数学学得也大都不怎么样。还有那些在职的会计,有些人恐怕照着公式也算不出相关系数来,你拿这样的题送分,好多人见着这样的题当时就吐血了!相反这样的题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就比较容易,不过是计算量大些,比高等数学还差得远呢,甚至有些人还带了多功能计算器,列出式子一下子就能写出结果。还有综合二,本来应该很容易就做出来,他却给了个表,连项目都没填全的表,也许他的意思是给出解题的思路,可又有多少人能和他的思路一样?这下倒好,本来列式就能算,这回还要考虑表上该怎么填,倒费事儿了!这些问题出题者好象根本没考虑过,让人觉得他们不但主观,而且脱离实际太远了!
    其次,CPA考试是指定复习教材前提下的资格考试,而且谁都知道其教材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各科考试也都遵循教材重要知识点出题,也正是这一连续性,从另一方面体现了CPA考试的稳定性。可是近两年,财管命题人好象觉得没什么可考的了,他一方面不想担超纲的罪名,一方面又在大纲的框子内玩起了游戏,教材传统考点所占比重越来越少,即使涉及,也必定一味、片面、单纯地强调难度,故弄玄虚,布满陷井。2002年考连环替代法的综合题,就很出乎大家的意料,但你能说他超纲吗?他的理由和解释是:这可是出在重点章节呀!今年的相关系数的计算、贝他值的计算也是这样,还是出在最重要的章节,而且是大家都很注意的新增内容,但你就是想不到他会这样考。2001年的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及账务处理的综合题也有些这个意思。以前那些传统的计算题、综合题考点的重要性似乎正在逐渐淡去,可是翻开书,那还是占着全书最大的篇幅、最醒目的地方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当它是考试的重点呢?不光是我们,就连辅导专家如田明、闫华红老师和出题者关于教材重点的理解现在也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从他们平时编的练习题、模拟题中就能看出。田明老师甚至在考前串讲中明确说基本上不能考类似考题中相关系数的计算,闫老师虽然串讲时点了一些考题的考点,可基于平时的复习谁也没想到会这样考(我别的科目全是自学,只有财管报了辅导,并且报了两个网校)。专家都如此,象我一样曾下过苦功复习的同学更不知所措了,还要我们怎么样复习呢?是不是下次看书的时候连公式推导都要注意呢?还是想过财管得先补习一下数学或者统计?可你中注协也没有在报名简章里注明报考CPA必须数学达到什么什么程度啊,要是注明了的话咱们也不费这劲儿了!我们国家CPA考试不是考出笑话了吗?既然国家建立了这种严格的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就必须保证让那些依据规则(大纲、教材)精心运筹,辛勤备考的考生中的大多数人得以通过,否则这种制度的公正性何在?严肃性何在?这种制度最终又将如何赖以存在?再说了,注册会计师考试中财务成本管理有必要考这么难吗?谁都知道,在这五科中,财管的应用性是最差的,因为市场不够有效好多理论根本没办法应用于实践中,掌握了基本思维方法,会用财务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对我们就足够了。说穿了,最简单的一科就应该是财管考试,可它真的不知趣,反倒成了最难的一科,成了制约大家的瓶颈,有那么多会计、审计实务很好的同学不得不因财管考试不及格而放弃CPA考试。这财管如果是一个拟投资项目,投入和产出相差太多,怎么算也算不出正的净现值来啊!财管考试对于CPA考试来说本身就违背了财务的基本原则,这真是对CPA考试及财管考试莫大的讽刺!!!财管出题者,请你看看别的科目是怎么命题的,其它四科要想往难了出题哪科不能比你出的更难?请你要么彻底重写教材,要么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在大纲范围内,紧扣教材重点命题!
    再次,近几年财管考题越来越工于设计,极尽曲折之能事,机关算尽,难在不该难之处,仿佛就是一场心理测试或是一场赌博的游戏,既有失全国大考的严肃和应有的风范,也离CPA考试的宗旨和当前条件下一个注册会计师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越来越遥远。大家一定记得02年的考题,计算题四道题道道有难度,越做越让人丧气,做到第四题时一定很多同学完全丧失了信心,可看到综合题,却比较简单,你好不容易振作起来,这个时候时间也不多了。难题没答对,送分的题没有时间答,结果可想而知。去年就有许多同学骂这么出题有点损!今年呢?简直如出一辙,题量倒更大了。由于去年的教训,大家还是有些心理准备的,所以做计算题时开始不顺大家一定也都挺住了。可是,不管心理素质多么好的人,所有的计算题做得都不怎么样,都没把握时也得乱了阵脚,看到综合一又很简单,不禁想到02年的考题也是这样,同样的手法同样的安排,在摧毁你的信心后白送你几分,又让你看到一丝希望,真有一种让人愚弄的感觉。谁都知道,CPA考试考的就是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现如今这么大题量的考试,根本没有时间让你去仔细推敲某题该怎么解,去分辨哪个题简单哪个题容易,个别题你分析个十分八分还行,要是道道题都先读一遍,比较一下,哪还有时间答题?还奢望及格?象今年的计算题,好多同学都是从第一道读起,读一道思考两分钟然后为了不过多浪费时间只好暂时放弃,这样一直到计算五,连笔还没下时间就过了二十多分钟,这就意味着你即使会做题也不可能答完卷纸了。象这样的考题,如果我们做完客观题就做综合题的话,如果客观题能拿到30分以上,综合题拿20分,然后再回过头去做计算题,也许说不定真能过关,可是按着正常的思维谁会这样去做?除非你中注协以后宣布财管考试的计算题比综合题还要难,要不然,我们明年先做综合题时可能综合题又变成最难的了,这不是找死吗?没有人强求考题必须按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地排列,无论什么考试,它不但是考应掌握的知识,还是考你的信心、心理的稳定性等综合素质,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是,我们参加的毕竟是知识考试,不是心理测试,所以还是应该以知识的考核为主,这是起码的“度”。可现在的财管考试,你光学好财管知识已不够了,还要具备较好的数学、统计基础,除此之外,你还必须要有007一样的心理素质,在碰到极其不合理排列的一连串的难题时要坚信自己永远能够起死回生,永不气馁,永远乐观。或者,你必须有007一样的运气,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选对最简单的题来做。我们不是007,所以这考试就难免真的象是一场心理测试或是轮盘赌的游戏了,运气变得太重要了。还有更让人啼笑皆非的,谁见过0.089597的折现率?这种设计真是登峰造极,让人叹为观止啊!它的意义何在呢,计算复杂程度当然是增加了一些,但我想其心理作用远大于此,它似乎是在向所有考生暗示着:本卷所有考题每个细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越是平淡无奇的地方越是布满了陷井,你们别想轻易拿到一分!记得考试的当天晚上,网上一片骂声,骂得最多的是这个出题者心理**,我实在不想说过激的话,但时至今日,想起考题,我仍觉得这个出题者真的不是正常人,至少他的思维是迥异常人的。让这样的人来给全国性的考试命题,真的不合适。
    由于个别人游戏般的行为,破碎了众多人的美梦,这样的事在中国以往的历史上并不鲜见,可悲的是这样的事仍在延续着,并且很可能继续延续下去,而我们似乎除了改变自己再也不能改变什么。可是,当我们的梦想变成别人手中的游戏时,我们还要矢志不渝地去追寻吗?人生中就真的没有再比学习更有意义、更美好的事情了吗?让我们从书本上抬起枯涩的眼来思索片刻吧……
    愿那些永远离开CPA的人一路走好!
    而那些仍不放弃的人们,愿暗夜里悬在头上的孤灯那微弱的光芒能照亮你们未卜的前程!(xlc5555 发表)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