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9eagle68(悟空)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1:57:55), 站内信件
|
岭南白眉派武术之“九步推”(陈宗良传授)
岭南白眉派武术世系表:
⒈白眉道长[(清乾隆年间)四川峨眉山清虚观]→⒉广慧禅师→⒊竺法云禅师→⒋张礼泉[(俗家)岭南派创始人.(广东惠阳人)]→⒌曾惠博(广东增城人)→⒍陈君侠(广东云浮人)→⒎陈宗良(广东云浮人)→⒏梁林(广东云浮人)、冼卓杭(广东云浮人)、赵仲颐(广东新兴人)、陈飞雄(广东台山人)→
学习武术的目的、宗旨:
练成体魄坚强、人格高尚、常识丰富、行动积极;能为正义牺牲、能艰苦奋斗、知礼守信、尊亲爱众,明耻、有勇的一个健康的人。
武术的要领:
拳中三要“避、顺、攻”;苦练三方“稳、准、中”。动走螺旋攻必进,轻柔迎送显神通。
技击的要领:
接手应当取顺,发拳主要必攻。浮沉吞吐法归中,运用来迎去送。蛮力并非可怕,轻灵自得收功。只要螺旋变化无穷,顽敌不难搏控。
练白眉拳的十个标准:
1、 挟肘:挟肘可使发劲正直,并能护胁。
2、 发手快:快能胜慢是一定的道理,要做到有影无形。
3、 尽长:长能达远,而且劲必在直处生,曲则不长。
4、 劲到尖:尖如刀的锋,锋必要利才能用,故劲必要到尖。
5、 马步灵:马步忌沉重,沉重则不灵,这对转势换形有直接的关系。
6、 体前倾:体倾则腹收,不易受击,且肩随之而前,可增加手的长度。
7、 归中:因敌在我前,故凡一切方向宜向前,故要归中。
8、 不超肩:我体在两肩之内,为防御攻击,只在两肩之内足可。
9、 化劲:劲是爆发力,宜一发即化,否则是力而不是劲了。
10、重意:意即要求,故必达到要求才是目的,凡动必须以意去支配动作,故有“重意不重形”的说法。
九步推:
“九步推”是白眉拳的高深套路之一,因它有九次进步,而且以双推掌为主要手法,所以称为“九步推”。这套拳着重双推掌,讲究雄厚的吐劲、快捷清楚的手法、稳健的步伐。摩桥就是两手的互相接触,“九步推”的摩桥就是两手互相接触连环不断的向前推吐。致于摩桥的种类是很多的,各家各派都有着不同的动作、不同的使用,“九步推”的摩桥是属一种“推掌摩桥”。在白眉拳中使用的摩桥除“九步推”的“推掌摩桥”外,还有“拾捌摩桥”的“吞吐摩桥”,“猛虎出林”的“揸竹摩桥”等。“推掌摩桥”是“九步推”拳法的中心,亦是它的最主要手法,而练这手法的要求是雄猛的“吐劲”,故练习“九步推”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吐劲”的正确与合法运用。如挟腋垂肘,特别是腕劲的运用,要做到柔里寓刚、刚复化柔,发手快速而轻灵,并全取作弧形,双手能互相协调、互相运用,在吐劲时更是要尽长去远,而双肘必须拼挟守在胸前,务使不稍有空隙,运用手法以下臂为主。对于套路中的勾手、闸掌、双挽肘、双推掌、双吞手,这几个手法亦是这套拳的主要手法,是防中有攻、攻里有防的一种吐中有吞、吞里有吐的手法。这几个手法在套路中共有三次重复、其意是要求多练习。九步推的不同势式不过是二十个左右,但对于每一个动作的身形、手法、步伐与用劲都是在“吐沉吞浮”的四象中去使用。
九步推歌:
双掌一分阴阳定、标指塞捶似流星、双勾闸手沉发劲、向前双挽要顺情、左右出掌如推山,两手相吞手非凡、向右鞭桥身随转,吞手标指力无限,右足进步右摩桥,再进连环如放标,吞手右蟠左插掌,转身向后发左标,塞捶勾闸挽推吞,转右极掌吐发尽,吞手连环标四次,再吞上左左摩运、进马摩桥右继续,连环摩桥左压促,左吞踢脚右软掌,较剪退步抽左足。扣步转身左肘后,十字丢指分左右,左右鹰爪又剪手,转后左标莫停留,再次塞捶挽推吞,转右极掌快如神,左扣右吞转向左,柳叶一指结成珍。
套路详解:
1、双沉掌:这是个定式,是发掌、腰、足这三部的沉劲。首先是双足拼拢在立正姿势中两手分左右向下沉、手腕尽量向上抽、手指挺直向前、手心向下,要求手掌与手腕成一直角。头部则将百会穴提起,眼望前方,两臀墩向中一夹,可使肛门向上抽起,同时两膝向后直挺,这时在腰中跟着发一沉劲直透足底身体稍向前倾。
2、柳叶指:在1式的基础上,左手在胸前平胸向左前方伸出作一扣拿手势,并发一吞劲。这时右手平胸向左前方发一勾手向下一勾,左手变掌紧守右手二关,左手跟着向右前方作一扣拿,右手同时竖起五指,张开虎口在左手前十公分处一抓,双手向左后方发一吞劲,这时两手放松收回于左胁,并转到胸前距胸约三十公分处,左手握拳、拳眼向上,右掌即拼指竖掌、掌缘向前、砧放在左手拳眼上、竖起食指,两眼平视,从腰间发一沉劲直透右掌与足底。
3、弹马左右分掌:在2式的基础上,双足向左右弹开成左弓式,双掌左阴右阳向前分左右弹开,与胸同高,劲发在两腕。
4、左标指:在3式的基础上,左手掌在挟腋沉肘中从胸前向中用吐劲尽长吐出,劲发在指尖,与喉部同高,右手握拳。
5、塞捶:在4式的基础上,左手握拳,拳心向上,右手拳心向下,垂肩沉肘,在胸前斜向胸下尽长吐出,劲发拳尖。
6、进左步双勾手闸掌(第一步):在5式的基础上,左脚向前踏上一步,右足同时拉上成左弓式,双手变掌在胸下分别向下作一勾手动作,即将双掌边缘斜向中向前斜闸下去,与胁同高,劲发在两掌。
7、双挽肘:在6式的基础上,双掌掌心向下,从中线向前在胸下处两手夹肘交叉,由两边向中一挽即成左右阳掌,两手不能超肩,劲发腰指。
8、双推掌:在7式的基础上,双手交在胸下,双掌心向前,挟腋沉肘,由胸前分别向左右斜向前推吐出去,两手不可超肩,劲发在掌指之间。
9、双吞腕:在8式的基础上,双掌已推吐在前,这时双腕由中向上一转,掌心向内,从中分向肩部发一吞劲,这吞劲以短速为好。
10、转右鞭掌:在9式的基础上,以两足尖为轴心,向右一转,成右弓式,右掌伸向前与胸同高,发一吐劲向中一拍,右手在左手上用阴掌平胸向前吐直鞭去,劲发在右掌边缘。
11、双下吞手:在10式的基础上,双手变掌,掌心向下,五指放开,两掌相距约十公分,并发一吞劲向左下方一吞。
12、左标指:详见4式。
13、进马右摩桥(第二步):在12式的基础上,左手掌心向下,挟腋沉肘发一腕劲向中一吞,不可过中,右手即挟腋沉肘将右掌在右腕下由中向前斜向右,从腰间发劲直透至右掌尽长、平胸向前吐出去。
14、进步连环摩桥(第三步):在13式的基础上,左脚向前踏进一步,左脚即跟上成右弓式,右手沉肘伸前向中一吞,不可过中,左手沉肘,将左掌于右腕下从中向前斜向左前方尽长平胸向前吐去,左手连随挟腋发腕劲沉肘向中一吞,不可过中,右手即挟腋垂肘在左腕由中向前斜向右前从腰发劲直透右掌尽长平胸向前叶出去。
15、双下吞手:详见11式。
16、右蟠左插掌:在15式的基础上,右手掌在胸上、高肘、掌心向外,手指向下从左向中发腕劲一蟠,左手掌心向上,在胸下斜向前方插去,劲发指尖。
17、双下吞手:详见11式。
18、转后左标指:在17式的基础上,右足向左方踏过一步,以两足尖为轴心,转向后方,同时左脚用劲退踏右足旁一踩,即踏左脚于前成左弓式马步,左手掌心向下,从胸前向中挟腋沉肘吐标前去。
19、塞捶:详见5式。
20、进步勾手闸掌(第四步):详见6式。
21、双挽肘:详见7式。
22、双推掌:详见8式。
23、双吞腕:详见9式。
24、转右极拳:在23式的基础上,用足尖向右一转,成右弓式,右手即伸前在中,五指垂下并一转,成勾手,即挟腋沉肘在胸前吐前极去。
25、双下吞手:详见11式。
26、连环四标指:在25式的基础上,左手掌心向下,挟腋沉肘向前标吐出去即收回。右手掌心向下挟腋沉肘向前标吐出去即收回,再而左手掌心向下挟肘向前标吐出去即收回,右手掌心向下,挟肘向前标吐出去即收回。
27、双下吞手:详见11式。
28、上左步左摩桥(第五步):在27式的基础上,右手挟腋沉肘伸前向中一吞,不可过中,左手挟肘将在掌放在右腕下,从中向前斜向左前方尽长平胸吐出去。
29、进步右摩桥(第六步):在28式的基础上,左脚上前一步,左手挟腋沉肘伸前向中一吞,不可过中,右手即挟肘将右掌于左手腕下从中向前斜向右尽长平胸推吐出去。
30、进步连环摩桥(第七步):详见14式。
31、左沉压肘:在30式的基础上,右手在前向左前方伸长,掌心向下,五指散开向中一转扣拿,即吞向右下方,左手即挟腋沉肘,横下臂在胸前斜向下吐压下去。
32、左吞手:在31式的基础上,左手将下臂在胸前斜向左对肩向上一吞。
33、右钉脚:左足由膝稳立,右足尖从右向式前方尽长钉去,不可高于膝。
34、落步右软掌:在33式的基础上,右足即收回不要落地,再转向右前方踏上右步成右弓式,左掌伸向前方用腕劲向下一勾,右掌即在胸前斜向右前方放开五指,掌背向前,发腕劲斜向上吐出去。与面部同高。
35、退步较剪手(第八步):在34式的基础上,右脚向后退一步,左脚跟着拉后,仍成右弓式,右手在胸前对肩竖掌向右肩一吞,左掌即竖掌在胸前向前劈去,这时右掌再从右肩竖起斜向胸前尽长劈前去,左掌亦即收回放在右肩前。
36、左后抽脚:在35式的基础上,左足用脚跟回后一抽,以高为好。
37、扣步转身左抽肘:在36式的基础上,左足落地向左前方踏进一步,右足亦跟左足踏上一步并跨在左足前,左手掌心向上伸直沉肘由中向左一压,与胸同高。立即转身成马步,即将身体一沉,左肘即在左胁向后尽长抽去,右手握拳,掌心向下并发一吐劲。
38、左右十字丢指:在37式的基础上,挺立,双手掌心向上放出食指,分左右由两侧向上抛去,不能高于肩过于后。
39、左右扣拿在38式的基础上,转动两腕,从后向下一抓扣拿,斜向前去,不可低于腹,劲发指腕。
40、双剪手:在39式的基础上,双掌心向上在各前方向中一吞成交叉形。
41、转身左标指:详见18式。
42、塞捶:详见5式。
43、进步双勾手闸掌(第九步):详见6式。
44、双挽肘:详见7式。
45、双推掌:详见8式。
46、双吞腕:详见9式。
47、转右极掌:详见24式。
48、左扣拿右吞手:在47式的基础上,左手向右前方伸出一扣拿,右手即伸向右前竖指放开虎口向中一抓,两手发一吞劲向左一吞。
49、上左合脚柳叶指(收式):在48式的基础上,左足上前合拼右足直立,两手收回左胁,并发出柳叶指收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