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ston2003()
整理人: duanshun(2004-02-20 10:56:38), 站内信件
|
作为军事术语,战略与战术从来就是天生的一对兄弟,缺一不可。人类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辉煌历史更是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字眼的了解。
二战中,最伟大的战略大师非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莫属。他不仅成功的组织制定了无数作战计划,而且更为可贵的是,他能够找出适当的人选来将这些作战计划灵活的加以运用。艾森豪威尔顶住众多压力留用巴顿将军就是很好的例证。
前两天,中央六台播放了电影《最长的一日》(讲述诺曼底登陆的经过)使我对战术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作为诺曼底登陆计划,可谓已经达到了兵法所倡导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程度,打了德军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再完美的计划到了执行时都需要适当的变化。措手不及的德军的补防给登陆造成了巨大的困难。这部电影着重描述了奥马哈海滩(关于奥马哈海滩的防御图可以参照http://www.21space.net/junshi/2004-1-1/200411174701.htm)和犹他海滩的登陆情况。面对强大的火力,盟军节节败退,伟大的战略受到了最大的挑战。
该战术大师出场了。
各个登陆部队的领军人物很快控制了局势。其中一位军长说:“我们来到这里不是牺牲了一部分人后让另一部分人撤退的,而是来完成我们的任务的。这个海滩上只有两种人,已经死的人和将要死的人。你们是骁勇善战的士兵,就不应该躲在这里停滞不前。我有办法完成任务,大家跟我来。”
登陆的结果我想大家都清楚,盟军取得了胜利。这就是战术的力量。中国的战略思想博大精深,从《孙子兵法》一直到现代的众多兵书战册。然而,毕竟中国新一代人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争。我们是否能够发掘出卓越的战术大师的确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演习再多也无法与真实的战争环境取得一致。我想,美国经常发动战争的目的之一是不是也为了训练出一批现代的战术大师以应付未来战争呢?
其实商业领域从某种角度讲也是战争的映射。有时,我真是不屑看到众多的所谓经济学大师对企业指手画脚的样子。当然我并没有贬低经济思想的意思,我只是觉得这些思想应该与客观实际更为紧密地结合。调查研究远远不够,参与其中才能获得真谛。
我真心的希望中国出现更多的战术大师,不仅是军事领域,而且是各个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