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hilingh(游如诗)
整理人: swataoren(2004-02-08 02:23:11), 站内信件
|
//法,道,墨,儒这四大家的成员均是来自于贫苦大众中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当年没有造纸和印刷,知识分子都是贵族(士)。法,道,墨,儒这四大家,除了墨来自民间,其他三派,都来自没落贵族,并非贫苦大众中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那年头无产阶级,根本就没知识可言。
如果说百家学说是中华人民共同创造的,那么大一统的秦王朝,何尝不是?//
要回网狼兄,恐怕我自己的论段是力量不足的,那么,我就先援引一些史料吧:
儒家翘楚:
孔子--《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韂,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
首先,孔子为野合而生的庶子,历来为儒家学者讳言。这里的“贫”且“贱”虽然古意与现解有所不同,但是也是表明了孔子出身低微,在鲁国郁郁寡欢。
孔子所招收的学生,除鲁的南宫敬叔以外,如果司马牛果然是桓魋的兄弟,仅
他们两人出身高门,其余多出身贫贱。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冠雄
鸡,佩猳豚”,简直象个流氓。据《史记·游侠列传》,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
衣疏食”,更为穷困。《论语》说公冶长无罪被囚,假设他家有地位,有罪还未必
被囚,何况无罪?足见也是下贱门弟。据《弟子列传·正义》引《韩诗外传》,曾
参曾经做小吏,能谋斗升之粟来养亲,就很满足,可见曾点、曾参父子都很穷。据
《吕氏春秋·尊师篇》,子张是“鲁之鄙家”。颜回居住在陋巷,箪食瓢饮,死后
有棺无椁,都见于《论语》。由此推论,孔子学生,出身贫贱的多,出身富贵的可
知者只有二人。那么,孔子向下层传播文化的功劳,何能抹杀?《淮南子·要略
篇》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这不是说墨子出自儒,而是说,在当
时,要学习文化和文献,离开孔门不行。《韩非子》说:“今之显学,儒、墨
也”
对于其它两家翘楚之身世,实是无法确实查证。《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桞,周守藏室之史也。”寥寥数字,实在令人费解。据大部分史学家的观点,是因为太史公著书之时,正是汉武董仲舒等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际。《史记》对老子庄周仅有片言只语蜻蜓点水,对墨家诸子更是讳莫如深,实在是众儒的功劳,中华文明的悲哀。
当然,我不能否认韩非,公孙鞅等法家诸子的略为显赫的地位,“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更是站在统治者立场上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思想。但强秦自变法以来的成就,自是支持法家思想的民众努力一心的成果。此两人流离诸国的一生及悲惨的下场,都证明了他们以天下为任,以天下为家的性格和命运,与有产阶级是甚为不同的。
再看《中国人史纲》的这一段记载:
“平民阶级——包括奴隶,过去绝对不允许,也绝对不
可能获得图书和知识,而且即令获得也没有用,社会和政府全是封闭的,平民永不
能脱离他们的阶级。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从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
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新的社会形态是,一个人的权力,决定于他的思想和能
力,不再完全决定于他的祖先成分,这是从前连做梦都梦不到的事,遂使贵族阶级
固有的知识分子认为名份大乱,七窍生烟。但中国所有的古哲学思想和文化创造,
却因此而在这个时代中萌芽成长。最主要的有四大学派,即儒家、道家、墨家、法
家。另外还有其他各种美不胜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纷纷出现,光芒四射,使
中华人的思想学术,进入空前的辉煌时代。”
至于秦一统六国,自不是嬴政一己之力能办到的。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百姓心中的正统均为周室,国家思想并不如后人猜测的那么重。凡诸子百家,均以天下为言,游历诸国以求功名。
其实,历代中原百姓,都缺乏国家的概念,历来以世界中心而自居。天子之所以为天子,就是唯一的统治者。秦一统六国,只是民心所向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