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历史长河>>论点交锋>>火器在壬辰战争中的作用辩>>5Re:倭人的丰臣秀吉侵朝纪实看火枪对第二次中日战争的作用

主题:5Re:倭人的丰臣秀吉侵朝纪实看火枪对第二次中日战争的作用
发信人: swataoren(松风寒)
整理人: swataoren(2004-02-08 01:54:59), 站内信件
【 在 gzhgalex 的大作中提到:】
论指挥,努尔哈赤和他那帮骁勇善战的子侄是当时第一流的将领,决非明英宗和王振可比;说兵士素质,满州八旗是攻守兼备机动力强的劲旅,明英宗虽有五十万大军,可大部分是临时拼凑而成,兵不识械,将不识兵,战斗力可想而知;王振怂恿英宗出战,并不是真的想打,只是想用数量上的优势吓跑瓦剌而已;而以努尔哈赤的大略,动员十三万倾国之兵(当时他反明朝四路大军围剿的时候也只用了六万人马),又岂会没有准备?且之前后金对明的战争是接连告捷,明军士气低落,后金士气高昂,虽然明军有宁远城为依托,但只是一座类似要塞的小城池,不能与北京沈阳这样的坚城相比,距离最近的山海关也有两百多里路程,而且是不可能得到任何援助(山海关总兵高第果然也没有派兵援助)。所以袁崇焕是在总体劣势的情况下应战的,他后来给崇祯皇帝的平辽奏折上也写“兵不利战……用火器一策”(原话大致如此),可见火器是发挥很重要作用的。从日本侵朝到袁崇焕宁远大捷大概是过了三十年时间,对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的现在来说也许技术方面会更新了很多,但在当时科学不发达,技术更新缓慢(前面两千年的科技发明数量还不如二战后五十年的多),东西方通讯落后,信息严重滞后(日本人1600后还以为西班牙是世界第一的海军强国,其实它的无敌舰队1588年就被英国歼灭了)的情况下,火器技术是不可能有质的变化的。
当然,袁崇焕只要是以使用佛郎机火炮为主,而日本是以西洋火枪为主,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由于手头上缺乏中日战争具体战役的资料,我无法对当时西洋火枪的威力和实战作用做出判断,但根据日本长筱合战的资料,还是可以相信西洋火枪在一定条件下威力是非常大的。条件就是要有依托(如城池防马栅等)以及确保火药不会受潮。第二个条件在长筱合战(1575年)就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信长家康联军已经会使用防潮工具来防止非降雨性的火药受潮,而朝鲜的降雨主要是集中在春季和6、7、8三个月,所以秀吉故意选了在四月开始军事行动。韩国70%是山地,不适合骑兵纵横,这也为西洋火枪部队提供了天然的依托。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