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zhgalex(岭海和风)
整理人: swataoren(2004-02-08 01:54:51), 站内信件
|
【 在 swataoren 的大作中提到:】
1.当时侵朝日军大致有20万作战部队.
而入朝明军仅在4-10万间,即使联合了朝军,双方数量在大多数时侯也不过大致相当,说明军完全依靠数量优势似乎有失公允.
即使某些战役有数量优势,也是因为集中对分散而形成的局部优势而已.
2.当时的火枪和火炮.还没有那么可怕.可以吹嘘的,仅仅是近战时火力占优,能进行较大面积的面杀伤.:)
当时火器的致命弱点:
1.有效射程50-70M,仅与弓相当,比弩的300M还差很远.
2.射速低,因为装药麻烦,每分钟只能发射一两次,这一点与弩相当,反过来又不如弓了,想想看,骑兵从进入射程到冲过短短的70M,你能开几枪?
3.受天气影响很大,因为装的是散体的黑火药,受潮也就完了.
4.重量不小,还加上你文中的那个大叉叉,影响了部队的机动能力.
5.可靠性差,因为还没有定制装填技术,炸镗时有发生,尤其是大炮就更是如此.
事实上,当时交战双方均大量使用火器,只是日军方面火枪较为普及,而明军则以大炮居多而已.
事实上,当时的火器能力只是有限,骑兵时代还没过去,把战争的成败归咎于没有接受火枪好象并不恰当,毕竟,四万多明军在总体上与日本的二十万条枪打了个不分胜负,而战争的最后结局是----日本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