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eizen(小麦)
整理人: ccu13650(2004-04-05 12:59:25), 站内信件
|
仁者见仁
在天津,总会有一些人自以为知道很多外国的事,常常拿来显示。
比如在国外都是“lady first”,既然知道为什么进门、走路或是坐车,却偏偏要和老人小孩还有女士们争抢呢?再说这是一种人性问题各处都一样,在布鲁塞尔也遇到过,不过小小的一两次,情况要比天津遇到的好。曾有人说国外的老太很自强,比如坐车时,你要是给她让座她会不高兴,认为你就的他老了,可是女士们从年轻时就希望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注视,为什么年老了反倒不需要了?其实,在国外的汽车上,很少有人会让座。有时候是车多人少,车上总是有空位子,人多的时候也不多,不象在天津,总会遇到人挤人的境况。
还有,就是隐私问题。以前读到过一些文章,说什么外国人很尊重别人的隐私,从不去打听别人的年龄和婚姻状况等等。可是要知道这些情况你不需要刻意打听,因为所有学生证、月票这些类似于证件的东西上都注的很明白,而你也会有很多机会很容易就知道了。不用像我们在国内时,老大妈似的问东问西惹人嫌。
在布鲁塞尔,不管是你碰到别人还是别人碰到你; 只要别人帮了你,哪怕只是帮你扶一下门,你随时随地都要说“Pardon”“Merci”“De rien”“Excusez-moi”,相比较而言,天津真的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你不需要压低嗓门说话,甚至在汽车上或其他公共场所;也不需轻手轻脚的走路,还可以在楼道里做一些体育活动,这样也不会有人因对你不满向你提出抗议。你还可以在别人踩到你的时候大声责骂对方,或你碰到别人的时候,也如此。这块土地真实很自由,让你任意发挥自己的个性
还有人对我说,人一到国外就变化的厉害。一个19岁刚到布鲁塞尔的男孩对我说,他的两个女同学,竟把捡来的家具卖给新来的人。他说那些家具可是捡来的!其实想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劳动可以换来收获,那个女生就的自己已经付出劳动,把她捡来的东西卖给不相干的人只是求一种利益回报而已,她也没什么错。还有一个女生,据说她把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书总是续借,这样,别的同学始终借不到这本书,而她把复印的书高价出售。在国内,这些人对经济没有这么高的认识,可是在国外就不同了,对金钱的需求远远大出了国内,这种境况刺激了人们的经济意识,人们以金钱作衡量的主要手段,难免不向钱看,情势所迫嘛!反正这么大的孩子,要不是只身国外,也不会启动他们的头脑,还只是某某歌星、影星,作着明星梦在“吃喝玩乐”吧;又或者在网吧里游戏大战,甚至“废寝忘食”。这么讲他们变一变也未尝不是好事。他们变得会用头脑去思考,而且也越来越有经济头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