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hitesail(白帆)
整理人: yerk(2004-01-20 09:15:07), 站内信件
|
老店的无奈
星期日的天气真是很冷,偶然进了秋林公司以减少在外的路程,听到一派歌声,"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难道是在排演春节的节目,看到很多人参差不齐的,拿着手里打印的歌词在唱,一些人围观,气氛有些异样.再向前面走,看到一个公安局的公告.原来这些人是反对秋林重组的职工.公告上告知人们,秋林公司在重组过程中,有人组织一些职工阻挠,最严重的一天,是一些人不让收款员收款,不让顾客购物.造成秋林公司紧急闭店,这是历史上不多见的现象.看那个公告,署的日期是2004年1月11日,哈尔滨市公安局.
秋林重组对职工到底有没有好处,这是不言自明的,在改革的道路上,重组的选择肯定要比等死而破产要好.就象人尚未病入膏肓,用药还会有救,如果失去时机,病情加重,再救就会用更大的力气,或许那也是白费力气.但是为什么职工们不理解呢?他们把《社会主义好》和歌词改编了,把一些令人气愤的事情放入歌词中,用此来表达他们的不满。
秋林公司在全国有名,在世界上也是著名的。百年前的牌子,现在变得很无奈,许多人都会记得秋林的面包,红肠,那是纯香和独特的记忆,可惜这个国企在改革开放越来越让人心情舒畅的今年不得不面临一种无奈的抉择:让一个非国有企业去改变自已的形象。这样的选择是否会带来新的气象,难说不难说成为职工们的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秋林的问题成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问题,国有企业为什么经营不景,并不是没有信誉,而是不该有的包袱是那么的沉重,只说一个典型的,经理级领导据讲就有十几位,而在市民的体会中,秋林的个别服装都是从地下的私人小贩处进的货,管理上始终无法灵活起来是秋林无奈之举的重要方面。而在松雷、远大等大型购物广场的挤压下,秋林生意不好是必然的结果。我们除了到秋林买点面包和红肠、冰棍还会到那里买什么?一年中有时都不会去一次,更别说那里的服装等等档次上不去了。所以改制势在必行。
但是这场风波仍无法平息,可以说是正在进行时,不过有关领导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些问题:比如重组的消息一出就会带来一些职工的强烈反响呢?在改革过程中,为什么不能把一些问题说在明处而让职工充分理解和支持呢?这是政府的决策问题还是个别领导之间存在一种不言自明的默契。秋林做为牌子很亮的老店让职工寒心,这不能不说在改革开放这么久了,还有一些人抱着老的观念去改革,没有透明度,没有公信力,这样的改革是不是有肥了私利,坑了国家和职工之嫌呢?
秋林重组的步伐是不会由于职工的不解而停下来的,但是在职工们高歌的等待中,是改革良好成果的彰显,还是黑幕重重的不如意,可能在这里谁也无法说清楚。
12/01/2004
---- 帆影绝不会因风的停止而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