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他山之石>>[ZT]“挂羊头卖狗肉”的恐怖片时代

主题:[ZT]“挂羊头卖狗肉”的恐怖片时代
发信人: marco_0708(Marco在路上)
整理人: marco_0708(2004-02-05 09:26:20), 站内信件
“挂羊头卖狗肉”的恐怖片时代
  
  文/不一定驴驴
  
  九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的一系列“凶铃”心理恐怖浪潮袭卷全球。其阴森诡异的心理恐惧比西方赤裸裸的视觉恐惧似乎更具恐怖的定义,东方的鬼神诅咒似乎比西方的杀人狂魔幻想更胜一筹,当然也更令观众毛骨悚然并乐此不疲。于是在东西方文化的挑战以及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既有以好莱坞为首的暗自剽窃抄冷饭赝品,也有公然买下版权彻底赋予西方皮肤的翻拍作品。今年美国版的[午夜凶铃]不仅在欧美市场热闹非凡,还班门弄斧般的把市场搬到了亚洲。尝到了舔头的好莱坞再接再厉,继续在亚洲寻找猎物。就在他们还为韩国的[蔷花,红莲]的版权争得不亦乐乎之际,亚洲的恐怖片以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和崭新的形式驶进了它的第二个高峰。诚然,也许单纯追求恐怖的观众会有些大失所望,他们会惊愕的发现恐怖元素悄然间爬到了二线。但是在这里却孕育了一股全新的旺盛力量,我们暂且把这种偏离恐怖主旨的探索力量称之为-------“恐怖片之挂羊头卖狗肉”,当然这里并无贬义。
  
  近年的日本,传统的心理恐怖片已经丧失了曾经的优势。尽管中田秀夫去年的[鬼水幽灵]在宣传力度上已着实下了一番工夫,但仍然不能摆脱票房的失利,和自己当年创造的“午夜凶铃”神话更是不能同日而语。另一个由黑泽清提携的年轻人清水崇,一个[咒怨]从电视版拍到电影版,却始终拍不出花样。不久前的电影版[咒怨2],劣质的恐怖剧情比之宣传口号无非有些言过其实。而早年创作[学校有鬼]系列的恐怖片大师平山秀幸,业已放弃了以前的事业道路。如果说他的[生命的转角]还带有那么一丁点恐怖片阴影的话,那么[OUT]则开始完全走上了写实路线。而在国际上颇受推崇的先锋导演黑泽清,跟恐怖片虽然颇有渊源,但他的作品却一直争议多多,前不久参展斧山国际电影节的[分身]更是一语点破了玄机。黑泽清对大家说:“估计观众可能多少会有那种“不是在拿我们开涮吧?”的感觉。因为很多观众是做好了看一部恐怖电影的心理准备前来的,他们会纳闷:“怎么回事?难道不是恐怖片的么?”,所以我们尽量在开始的部分里,就告诉他们:请不要用那种姿势来期待我的电影。”
  
  早年周星驰和刘镇伟的[回魂夜]曾受到很多星迷的批评。这个以[这个杀手不太冷]为蓝本并掺杂了幽默、恐怖、和一点恶搞人生观的“四不像”,一直被很多影评人不屑一顾。然而这种恐怖片之上的无厘头尝试和超越,对于创新日渐低糜的香港电影,实属难能可贵。在今天看来也有很多现实意义。而时下把这种终级尝试发挥到极限的,是今年三池崇史的[极道恐怖大剧场-牛头]。
  
  恐怖片之人间炼狱
  
  在听说三池崇史有拍摄恐怖片的打算后,一些三池的影迷们开始蠢蠢欲动,真猜不出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个以另类和黑帮暴力著称的疯狂导演,可谓经验丰富足智多谋。十年间来无论偶像剧、时代剧或者幽默剧,都能把持的游刃有余还不失个人风格。尽管此前对恐怖片的尝试是零,宣传公司却早已为他打好了恐怖电影的宣传口号,他也煞有介事的起了一个颇具阴森地狱味道的片名:“极道恐怖大剧场-牛头”。“极道”是他擅长的黑帮,而“牛头”大概暗喻阴曹地府的牛头马面。不过这只是观众一厢情愿的主观猜测罢了,恐怖的[牛头]其实没有丝毫“恐怖”的意图,然而它的自身价值也远不至表现恐怖而恐怖。
  
  2003年,三池带着他的[牛头]游走于各大国际电影节。从戛纳到多伦多,惊艳群雄,给任何观赏完此片的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而这个以恐怖为叙事的不可磨灭记忆并不是来源于单纯的“恐怖”,充其量称之为“恐惧”罢了。因两年前他的[拜访者Q]由于过分的裸露尺度而遭受了多处禁映,此次的[牛头]正是带着这个遗憾诞生,同时也把三池的批判世界观公之于众。在以恐怖怪异的背景下,三池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妖魔幻兽般的人间炼狱。
  
  影片以某黑帮组织的小型聚会拉开了帷幕,而以小头目尾崎莫名其妙的摔死一只宠物狮子狗进入了高潮。尾崎的歇斯底里自然引起了帮派大哥的讨厌,于是暗中安排小弟南干掉尾崎。而南是尾崎的跟班,两人的关系恰又千丝万缕,于是他对此事左右为难却又推托不得。
  一次南和尾崎出门在外,偶然的事故却使尾崎昏迷不醒,但更让南揣揣不安。慌乱中他走进了一家咖啡馆,而更懊悔不己的是这时尾崎的尸体不翼而飞。于是接下来的就是寻找大哥尾崎的动人之旅。最后南受到“牛头”的托梦,使他在名古屋的一家旧车场发现了线索,却只找到了尾崎的内脏和一张晒干了的人皮。这时南痛苦的发现自己原来对大哥有爱慕之情,只可惜为时已晚。
  在南万念俱灰之际,突然来了个年轻女子自称是尾崎,不争的事实使南最终相信了眼前的事实。于是两人回到了帮派组织。帮派大哥帘涎女尾崎的美色欲之污辱,南上前阻止却误杀了帮派大哥。最后南与女尾崎做爱,而交媾中的两人却粘在了一起,原来是南的宝贝被一只手给抓住了。而这时候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女尾崎的下体挣扎着爬出一名男子,口中呼唤着南的名字,原来是他的大哥尾崎。影片最后,三人生活在一起。三人手挽手的走在大街上,此刻每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黑色寓言人间炼狱的“终级解释”
  
  影片的意识极其大胆,但即不属于为了满足性欲的单纯情色作品,也不是下流无耻的粗糙拼凑。三池借鉴[拜访者Q]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此次可谓小心翼翼。为了提升影片的观赏级别,全片基本上没有什么裸露,更不用像以往那般打上尴尬的马塞克。他用非夷所思的影像,表达了对这个无迹可寻的慌乱成人世界的忧心仲仲。
  
  影片不妄称之恐怖类型片,至少每个角色都是诡异和神经质的,更有牛头马面等地府人物客串出场。却苦坏了片中唯一正常的角色南。大概也只有他的行为才能使观众的判断有迹可寻,可惜他在最后也是受了过度的刺激而走向疯狂(被异类同化为异类)。片名叫做“牛头”,其实是很暖昧的暗喻剧中的牛奶。南在剧中多次饮食牛奶,也出现了街头一角的少年手捧奶瓶吸食牛奶的特写。但此“牛奶”非彼牛奶,竟然出自人工之手。剧中的老婆婆自我陶醉的挤奶一段,吓坏了主角南,更吓傻了观众,真没想到三池给大家喝的不是牛奶而是人奶。然而在片中的这种比比皆是的超现实主义镜头,不仅暗喻了错综复杂的成人世界。三池更是借此亵渎了传统道德,亵渎了一切行文定论。
  
  尽管影片的高潮让人透不过气,但事态的酝酿还需耐得住寂寞。此次的三池迷上了长镜头,不再像他以往的那般简洁迅速,忍受住前半段的缓慢叙事是此片的关键。影片多次出现名古屋都市街景俯拍的快闪镜头,旨在显示现代化都市的高度文明,与歇斯底里的现代人形成强烈的反常。片末,尾崎三人手挽手的走在街上。突然漆黑一片,一个女童眼角含着泪珠,惊恐的注视着这个不解的成人世界。委屈的说:“对不起,叔叔,这是牛奶,爸爸不让我出去,但至少请读完这封信。”这正是影片的点睛之笔。三池以一种童趣的视角,无奈的表达了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迷惑、恐慌和惴惴不安。
  
  恐怖片之纯爱谱
  
  牛鬼蛇神、冤魂女鬼,这类恐怖生灵一般都能令观众毛骨悚然大惊失色,在电影中它们也常以面目狰狞的形象示人。恐怖自心而生,人类自古源于对死亡的恐惧而给亡灵赋予了无穷的相象力。东方更是盛产恶鬼的国度,怨魂恶鬼的塑造可谓东方恐怖片的招牌菜。然而近年的鬼魂片却大改传统的灵气逼人,而换之截然不同的温馨、善良。岩井俊二曾在[鬼汤]中给死者们寄予了一份关爱,是枝裕和在[下一站,天国]中以写实的手法美化了爱之亡灵,我们称之为“在死亡中寻找感动”。这方面的娇娇者还有长崎俊一的[死国]和盐田明彦的[黄泉路]等。
  
  [黄泉路]是今年日本的票房冠军,还曾令众多观众泪流满面。不过叫做“黄泉之路”的片名还是让一部分观众心有余悸。传说黄泉之路是通往阴间的必经之路,死者魂魄也必定徘徊于此,所以影片是注定要与鬼魂打交道了。而影片的开头也明显走得是灵异路线,不断有死者复活,有的甚至是已经死了几十年的人。照这样下去就明明就是鬼怪恐怖片的套路了。但是并非如此,导演没有过分的渲染死者复活的阴森惊栗,反倒客观的强调了死者与人世间的温情,也更巧妙的设计出复活的死者忘掉了阴间的一切。结果死者与亲人的重新团聚就自然会感受到两眼泪汪汪的人间情暖。
  一周后,死者必须消失离去了。但是一周时间的复活却让死者完成了在人间的未了心愿: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最后让观众懂得:“曾经复活的人,让留在世上的人,找到了生存的真正意义,我们才是真正复活的人。”
  
  恐怖片之青春焕发
  
  改编自伊藤润二同名漫画的[富江],在当年和[午夜凶铃]各占一半恐怖江山,其恐怖程度可想而知。但近年来随着各个版本的不段创新,渐渐脱离了恐怖的轨道。到了[富江4],片中安藤希与宫崎清两位大玉女的缠绵友情,甚至带点同性间的暖昧。怎么看都会让人联想到[十七才]等青春问题电影,更失去了当年号称“高校恶灵”的恐怖风姿。而韩国的[幽灵日记]也可堪称一部暖昧的恐怖片。本应恐怖的诅咒日记,在友情、爱情的双重渲染下,顿时就清新甚至可爱起来。前不久上映的[蔷花,红莲],来自韩国的古老传说,被改编成电影也不止一次。此次的翻拍版本却明显走了青春路线,喧宾夺主的在细节色彩上大做文章,美无伦应的鲜美镜头肯定让你忘记了慑慑发抖。
  
  也许有人会感到遗憾,会纳闷喃喃道:“怎么不吓人了呢?” 第一个原因不是亚洲恐怖片变温顺了,而是人类的体能有个逐步适应的能力,对恐怖的承受程度也会逐渐加强。长期的锻炼使你我都已深经百战,相信早已胆识过人,又怎么败给同一伎俩的传统心理游戏呢。再者,亚洲的恐怖片正面临着一次新的突破,捆绑在恐怖片种之上的关注人生、世界的探索也显示出旺盛的活力,所以还是亲切的称它为“挂羊头卖狗肉”吧。也许,未来的恐怖片不再来源于视觉、心理上的恐怖,而是超脱于绝望的精神个体上的无奈挣扎和延续吧。
 
 原载于《看电影》03年第24期,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