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j895623(莫言)
整理人: zzz123654789(2004-03-05 20:20:55), 站内信件
|
没有浮躁杂乱的世界,人也就不会去想什么清静之道了。而外界的浮躁终归是次要的,内心的浮躁会让你面对物欲横流而不知所措,自然清静的内心便显出它的可贵之处来。
我每天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一路上看见的是城市的繁华,人头攒动,商家越来越多,关门的也越来越多。周末的促销活动搞得很红火,不入流的主持人轮流上阵,把那些想要占点便宜的人搞得晕头转向,感觉整个城市都在上演同一出闹剧,并不可收拾。汽车越来越多,每天都压碎无数贫穷的梦,道路变窄了,路都留给外出的人,前途光明的人。汽车很快,从不让人。自行车很瘦,可以逆行。尽管城市的中心不准鸣喇叭,但噪音还是很大。有时一些汽车借道时依旧很快,不管他人的死活,偶尔从车尾冒出一股黑烟,给卫生城市抹一回黑,并无人来管。夜晚就象是一个荡妇,色情的荧虹灯闪烁其词,公开的和秘密的交易很活跃。城市离土地越来越远,天气变暖,失去"春秋"的空气中缺氧,让人有窒息的感觉,更让人心狂迷乱。十年前,我看见这样的情景使我想起,有人曾问道虔禅师:"什么样的人不心狂迷乱?"答:"突然明白他在路上是个瞎子。"我突然地想起道虔禅师的禅语而有所觉悟,我感觉我要找的不在身外,而在自己的身上。一个人向外去求的结果就如同安禅师所的:"贪他一杯酒,失掉满船鱼。"而道虔禅师所说就更让我深省了,他说:"一座大山缺少一撮土吗?"我们人一般都是为了外面的一撮土,而忘记或不知道自己就是一座山。所以很多人一生所求的并不是我们自身的东西,而往往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如此而言,那自然内心也就只有浮躁、虚妄,就更谈不上什么内心的宁静和安宁了。而清静祥和的内心世界,让我鼠目寸光,但又专心致至。在一杯淡茶中看日出日落,在兰草的幽香,阳光的温暖中"不思进取"。把纷乱复杂的世界变为一,把沉默的金埋在广大内心世界的最深处,就象真爱都不是停留在响亮的誓言上。在平凡而平静中度过每一天,在尽量地无所求中获得内心安宁。我曾经执着地向外找清静之地,每天不惜花上三小时在路上,就是为去获得一时的清静,也希望能长时间地外出旅行,以为那能平息一个人浮躁的内心。事实上我错了,外面是根本就没有清静可言的。清静会在你打扫庭院整理花草时,闲适中品一杯淡淡的清茶时获得,或是在你平心静气地读一本书或对物欲的东西视而不见时获得的。粱漱溟先生在他的《东方学术概观》中阐述了人一生所要面对的无非有三。"其一,人对物的问题。其二,是人对人的问题。其三,是人对自己的问题。"而我以为,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人与自己的问题。因我们对其外界的物欲的贪求是无止境的,那只会乱人耳目,扰其心智。
老子在他的《清静经》里讲道:"内修清静乃忘于形,而惊其神,外习事业乃劳于心,而惊其形,外既惊其形体,内诱则惊于其神,若得心神安静,则外欲不生,欲既不生,自然清静也。"然而人要做到老子所说之清静之道,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读书修行,安贫守道,自在常乐是我的清静之道。也算是我多年来觉悟出的一点对清静之体悟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