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inbao427(小宝)
整理人: kinnyyang(2004-05-02 13:47:08), 站内信件
|
不知以下对你是否有帮助,我只是转贴一下!
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又名花烛、安祖花,是世界名贵花卉,花形奇特,苞美叶秀,花色丰富艳丽。花期长,切花水养可达1个月,切叶可作为插花时的配叶,也可作盆栽,供室内观花赏叶。目前,全球红掌切花的栽培面积约500hm2(公顷)。据1991年荷兰花卉拍卖会(VBN)和装饰植物分会(PVS)的统计数据,红掌切花的销售额在逐年提高,从全球市场看,红掌销售额仅次于热带花卉兰花,列居第二位。红掌已成为一种代表时尚和潮流的鲜花,以其独特、新奇和高贵的形象,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一、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红掌是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附生常绿草本。株高多为50~80 厘米,也会因品种而异。节间短,肉质根,无茎,叶从根颈抽出。叶为长柄,单生、心形,鲜绿色,叶脉凹陷。花葶自叶腋抽出,佛焰苞直立开展,革质,正圆状卵圆形,橙红或猩红色。其变品种佛焰苞有乳白色(如Acropolis),镶嵌白绿色(如Lambada)、五彩色(如Paradiso)和有精巧红边之品种(如Carnaaval)等等,极富变化.肉穗花序无柄,圆柱状,直立,略向外倾.花两性,花被具四裂片,雄蕊4,子房2室,每室具1~2胚珠。小浆果内有种子2~4粒,粉红色密集于肉穗花序上。单花顶生, 花梗长40~70厘米。佛焰苞直立展开,蜡质,肉穗花序无柄,园柱状,略向外倾。佛焰苞宽5至20厘米。
2、生境及特性
红掌原产于南美洲热带雨林中,处于潮湿半阴沟谷环境,常雾雨连绵,故性喜空气湿度高而又排水通畅的环境,喜阴,喜温热。
红掌于1876年由法国植物学家ElouardAndr在哥伦比亚西南部采集到原种,19世纪在欧洲开始栽培观赏,并发现了许多变种。为纪念发现者Andr,故又有安祖花的谐音名。红掌的花朵独特,佛焰苞明艳华丽,色彩丰富,极富变化,且花期长,四季开花不断,栽种1年可持续8~10年之久。作为切花材料,轻巧耐运输,瓶插寿命很长,水养期可达1个月,在国外被视为与洋兰一样的高级花材,在1993年我国第3届花卉博览会上展出荣获金奖,在1995年世界花卉展览会上倍受青睐,是一种有较大发展前景和名符其实的名优花卉。
红掌性喜温暖、荫蔽、湿润,忌炎热,怕阳光直射,根属气生根,故要求通气良好。一般夏季温度不宜超过28度,相对湿度不低于80%;冬季温度不低于14度, 相对湿度不低于70%。
红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度,夏季温度高时,应加强通风;寒流来时,如温度低于15度时,应注意防寒。
二、 品种选择
生产用种 在栽培中主要使用“白马王子”(白色花)、“橙欢”(橙色花)、“粉公主”(粉红色花)、“粉佳人”(粉红色花)、“黄夫人”(乳黄色花)、“绿宝石”(深绿色花)、“梦幻”(乳白色花)、“丘比特”(红色花)、“天使”(复色花)等品种生产切花。
三、 栽培技术要点
1. 栽培设施建设
采用钢架联体遮光大棚,棚高3m,设置双层遮光网,外层网为固定式,遮光率75%内层网为活动式,遮光率50%。棚内设喷淋设施,喷雾降温增湿。棚内挖排水沟,能够迅速排水。
种植床,或称栽培床,栽培床高出大棚地面,床四周由砖或混疑土砌筑而成,长随地块而定的种植床,床地上铺垫塑料薄膜以达到隔离土壤中病、虫、草的目的。
2. 栽培基质
2.1基质要求 在选择基质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要求基质材料结构的稳定,并具有下列要求:
⑴具有一定的储水保肥能力;
⑵排水容易(包括雨水);
⑶性质稳定,不会发腐发酵;
⑷不致散落塌陷;
⑸不含有毒物质;
⑹能够支撑植物;
⑺基质之间通气透气要好。
2.2基质的分类 一般情况下,红掌的栽培基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机基质,所谓无机基质是指基质本身在栽培过程中其性质不变,同时也不跟别的基质发生反应和变化,如多酚泡沫、溶岩石、炭类、岩棉、碎粘土石和其它类型的泡沫塑料;另一类是有机质,所谓有机质是指基质本身在栽培过程中其性质发生变化,同时也与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和变化,如泥炭、椰子壳、椰糠、甘蔗渣、锯末、小木块、树皮、油棕椰子壳等有机体。
基质的pH值维持在5.2~6.2之间(适宜pH值为5.7)。生产上一般用1cm(厘米)见方的碎石、岩棉与碎肥泥块按1∶1∶1混合,或者用草炭、珍珠岩、腐熟后的松针土按2∶2∶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基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否则花烛易感病。生产上常用40%的甲醛(又称福尔马林)用水稀释成40~50倍液将基质喷湿,混合均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4h(小时)以上,使用前揭去薄膜让基质风干两周左右,以消除残留药物危害。
3.移栽 按苗的大、中、小分类移栽,栽后喷水保湿忌干燥。栽培前,用混有肥料的水浇灌基质,并确保栽培基质已被灌溉水完全饱和,最后将栽培床静置两天,使之充分排水并达到适宜温度。切花栽培,定植的植株规格以20cm~25cm(厘米)最好。为节省空间,可将植株靠床边种植,每个栽培床(宽1.2m(米))可定植4行,行间距约为30cm(厘米),种植密度约14株/m2(平方米)。盆花栽培,直接移入盆内,盆的大小依苗的大小而定,通过比较,市场上双株苗较受欢迎。种植深度以气生根刚好全部埋入基质为宜,为12cm~17cm(厘米),过深会导致疯长,过浅则生长太慢,并且容易倒伏。
4.水肥管理
4.1浇水
采用喷灌方式对调节湿度效果较好,能迅速降温增湿。红掌要求相对湿度80%以上,每次喷水时间以5~10min为宜,每天喷水次数视天气及棚内湿度而定。
4.2湿度
红掌移栽时,要求基质的水分保持均匀一致,湿度保持在30%~60%,因为过多的水分会导致根系缺氧,严重时,还会引起根系腐烂,地上部分叶片发黄。水分太少,会导致植株萎蔫,叶尖灼伤,根系受损,严重会整株枯死。红掌对空气湿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刚移栽的幼苗。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为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可采用喷雾装置,喷发出的水珠颗粒极细微,下垂过程中逐渐挥发,在未达到植株表面(特别是花苞上)时已完全蒸发,不会使鲜艳的花苞受损。湿度过低,植株会长得老化,叶片和花较小;湿度过高,植株将长得很脆弱,真菌容易侵入。当夜晚有雨或有雾时,温室必须保持通风,最小的窗户开启度依据不同的温室类型设定。
4.3施肥
移栽后两周开始施肥。采用叶面喷施及撒施交替施肥,每周采用一种施肥方法。撒施用N15-P15-K15颗粒状复合肥,每亩用量10kg,叶面肥配兑如下:用Ca(NO3)23.24kgNH4NO31.09kg、KNO31.43kg、FeSO4.7H2O0.28kg兑水100kg配成A药液;用KH2PO41.36kg、KNO31.1kg、K2SO40.87kg、MgSO42.46kg、MnSO45.06gZnSO48.7g、CuSO41.2g、腐殖酸钠1.2g兑水100kg配成B药液,每次用A、B两种药液1:1混合兑水100倍进行常规喷施。
生产红掌花的N、P和K的最佳比例和叶片组织标准是每年每公顷使用2kgN+448kgP+375kgK可获得最佳花生产。随着N和K的增加花朵的大小直线增加,随着N、P和K比例的增加花柄长度也随之增长。当叶片组织含1.87%N、0.17%P和2.07%K时,花产量最高。叶片中含1.59%N和2.20%K时花柄最长,1.67%N和1.86%K花朵最大,而与P无关。还测定了与最佳生产有关的Ca,Mg,Mn,B,Fe,Zn,Cu和Mo。(HA,1993,68(8):771)
5.温、光管理
5.1温度
生长最适温度日温22~32℃,夜温21~24℃,温度超过35℃时,会造成烧叶、苞片颜色淡、花朵寿命缩短的现象。可忍耐低温14℃,在14℃以下会发生冷害,影响其产量。通常,阴天温度应控制在18℃~20℃,晴天温度应控制在20℃~28℃。夏季温度高时,进风口和出口同时打开,并尽可能关闭遮阴网,以防止温度上升过快。冬季,白天温室要加热,使温度维持在18℃~20℃,给植株创造一个较理想的气候条件。种植初期,温度要求比平时略高3℃。
5.2光照
夏季光强,遮盖双层遮光网,光照控制在1~2万Lux为宜, 一般需遮光栽培,低于5000Lx(勒克斯)时,切花品质会受影响。超过30000Lx(勒克斯)时,叶面会发生日灼现象。种植初期,光照强度要求较弱。生产上一般采用双层遮阳网遮光,外层用一层固定的50%的遮阳网,内层用一层可活动的75%的遮阳网,以便调控光照强度。冬季光照减弱,加上棚内盖膜,揭去内层网,以保证适度的光源光照过低会引起消蕾。
6.植株修剪
红掌理想的株型是每个叶片都能充分受光,按我们的栽培密度,一般每株留4片叶,其余的黄叶、老叶、病叶及时修剪。红掌花的老叶不仅会遮挡其他叶片,还会消耗大量的糖分,在营养有限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花蕾发育不全或早衰,出现茎杆弯曲或花蕾受损,对产花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定期摘出叶片,促进植株间的空气流通,减少霜霉病、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有效控制病虫害,最终获得高产量的优质花。剪叶时,先用70%的酒精对所用刀具彻底消毒,并且一把刀仅可在一个栽培床上使用。一般每月剪一次叶,水平叶少留,垂直叶多留。为了保证花的质量如出现分蘖苗则进行摘除,杂草及时拔除。
栽培上不仅要对多余的叶子进行修剪,还要对其吸芽进行拔除,一般留一个吸芽,,当母株衰竭后,小植株可用来补充空缺。同时为了确保大棚内的通道畅通,减少人在通道行走时损伤红掌的叶片和花。当植株长到一定高度后,可在栽培床通道上每隔4m(米)固定一根柱子,将拉线固定。拉线不得超过2条,否则会防碍花的采摘,也不要把线拉得过紧,否则部分叶片就会悬于通道内。
7.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治方针,每两周用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预防,发现斜纹夜蛾等虫害,用乐斯本防治。
选用无病健壮的组培苗进行种植,栽培前对种植区内的温室结构、走道、基质和土壤进行消毒。安装消毒盘,消毒剂可采用甲醛(10%)或含氯的杀菌剂(1%~2%),工作人员进入前必须先洗手,然后从头到脚更换消过毒的隔离服与鞋,只露眼睛在外面,在各区入口处,除地上有消毒液湿垫等有效清洁措施外,定期还有药物防治。每一栽培床都配有已消毒的专用切刀。红掌周围不种植天南星科作物,如广东万年青,喜林芋属及五彩竽属植物。及时清除干净病株残体及感病区域的所有有机物,包括杂草、老叶及有机基质。施肥时减少硝酸胺的使用量,可降低谷胺酸盐的产生,因为谷胺酸盐是细菌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尽可能不打湿植株。
红掌种植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及线虫。细菌性病害常见的有:细菌性枯萎病,多发生于叶及花上,呈斑状。病斑中间呈棕色,边缘呈黄色,初期斑点呈水浸状;欧文氏菌属,感病叶片通常从叶柄基部开始变黄,然后沿主脉向上扩展;假单胞菌属,叶脉形成黑色坏死斑点,边缘有黄色晕圈。减少细菌性病害,消毒比较重要,应用含铜药剂容易产生药害。真菌性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可发生于叶片、叶鞘和肉穗基部呈现黑色或浅褐斑点,化学药剂可采用代森锌、百菌清、多菌灵等;根腐病,病株叶片边缘通常变黄且表现为下垂、根呈褐色,可采用敌克松等灌根处理;叶斑病,叶片呈现褐色斑,斑点中央干枯,边缘呈黄色,可采用代森锌防治。目前报道的线虫有根结线虫、香蕉穿孔线虫和致病短体线虫等,防治药剂可采用涕灭威、克线磷等。对红掌危害较大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夜蛾、介壳虫、蓟马、粉虱、蜗牛等,通常可采用抗蚜威、天王星阿维菌素、敌杀死、速灭杀丁进行防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