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iffu(江湖)
整理人: apple-x1(2003-12-29 10:58:05), 站内信件
|
写下题目,既然有点无从下笔的感觉,久没写这种“感性”文章,加上这一段时间几乎成了“文档生产机器人”,技术方案、技术报告、投标书、鉴定材料、申报材料、宣传资料...就如昨晚还为赶****建设部鉴定用材料,一个晚上拼凑成一份2万多字的《技术总结报告》。就是如此写得自己失掉了以往在论坛瞎写瞎灌的激情,当然,也以“相对不孤独”的状态有关。又是年底,时间好快。
“要不一百,要不零”,一直不否认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记得大学时同学聊天就这么说过。拿一朋友的话来说是“天生赌徒”,虽然从不参与任何棋牌、彩票这种性质的“赌”,只参与可通过知识及过程把控能影响结果的“赌局”。所以,毕业5年来一直就是不断的“下注”,曾跟同事说过,除了时间,我一无所有,下注的筹码就是“时间”,5年的日日夜夜。
“小公司机会多”,一直这样认为。98年春节后,在广州、佛山人才市场逛了一圈,交了若干简历,面试了若干公司,最后将自己“押”给了一家公司名称很大其实人不多刚起步的一家公司。98年7月5号开始上第一天班。
“我猜中了开头,可我没猜着这结局”,2000年,离开了这家公司。扪心自问,在这1年半的时间自己还是够投入的,应该来说平均工作时间起码超12小时~,加上运气好争取到一个机会做成一个虽然现在看起来很Simple的产品,大概7、8个月左右升到了研发部经理。可惜公司对产品的重视和投入及自己对资源的把控能力都还不够,再继续“下注”已经没了意义。记得辞职信有这么一句:“公司有自己的发展方向,个人有自己的职业策划。如果两者无法统一只会是‘双输’局面”。也如此萌生了后来在朋友圈中较为流传的自己一句“总结”:“当公司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员工的发展速度,内部提供不了已经成长的员工更合适的空间,人员流失是难免的”。
“爱一个公司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对佛山这家公司一直很有感情,这感情很复杂,很难说清是因为公司本身还是因为其老总(我在的时候他是副总),99年春节差点跳去了广州另一家公司,后来因为这副总的挽留在加了一倍工资(底不高,升一倍其实也还没当时广州这家公司出价高,呵呵)及许诺一些资源的调度授权的情况下留了下来。很人性的一家公司,离开那里的旧同事都如此认为。做了一些项目,但由于当时的老总的“急功近利”,公司发展不怎么样(后来副总取代了他,这是我离开后的后话了)。其实现在是有点搞不清我是不是“真的离开”了这家公司,户口档案还在那里,保险还在继续帮我买,跟老总私交不错,偶尔还会被邀请回去开开会,商讨一些项目对策,甚至参与其一些项目的投标等,再加上促成了该公司与现在公司一些项目上的合作关系。拿一朋友的话来说是“太长情”。拿我自己的说法是重视每一份“资源”,曾经共事的同事、公司等都是你曾经的投入累积的资源,大家是完全可以“双赢互惠”的。朋友间大不了“你多点我少点”。
“省省吧你!改变什么形象,好好地做你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去吧”,晶晶这句话有道理,人生就这么几年,折腾折腾就浪费光了,“专注去做,何况我们现在做的其实比这个更有前途的工作~~~”。奔一个“激动人心”的“远大设想”投入现在这公司,成帮人不计得失的努力了4年,维持了4年,坚持了4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2003年12月11日广州各大报纸及人民日报报道了由此产生的产品,当自己“拼凑”成的一字母组合“****”能在Google,Baidu各搜索引擎找到一堆相关新闻的时候还是有点高兴的。只是也知道路还很长,但也“痛并快乐着”。
“你想要啊?你想要说清楚就行了吗?你想要的话我会给你的,你想要我当然不会不给你啦!不可能你说要我不给你,你说不要我却偏要给你,大家讲道理嘛!现在我数三下,你要说清楚你要不要……”,当然得先想清楚要什么,然后才能制定步骤去要,战略跟执行是同等重要的~没有“战略”或“执行不力”结果都一样,做公司如此,做人亦然。
---- 如果说我曾见过什么美丽,
是我渴望也拥有过的, 那只是梦中的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