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工作时空>>〖*◇工作分析·职业生涯◇*〗>>≈☆≈职业生涯≈☆≈>>失业的年代 不败的职场人生

主题:失业的年代 不败的职场人生
发信人: fasterhigher(千里驴)
整理人: rose-1227(2003-12-16 19:58:07), 站内信件
失业的年代  不败的职场人生


二十多年前,亚洲四小龙四千万人抢下全球已开发国家低技术工作,二十
多年后,全球五十亿低所得人口和你我一起抢饭碗。阿扁总统说:「留心
失业型复苏」的警语,印证了这样的趋势。台湾经济自去年起止跌回升,
但失业率却连续两年在五%以上的高水平。在高失业率的年代,如何能纵
横职场不败?彼得杜拉克说:「未来的人必须工作到七十五岁。」真要藉
口来不及转换跑道,恐怕得等七十岁才有资格这么说。法门巧妙各有不同
,惟一确定的是,生命要在逆境处懂得转弯。 
 
《今周刊》第 356期/文︰林正峰
 
三十五岁的顺子刚拉开虎林街上自营红豆饼店铺的铁卷门,墙上时针指向
九点。「自己做馅的口感完全不一样,市贩的红豆馅很腻口,而且不清楚
是否掺了人工添加物。」顺子对亲手做馅有自己独到的坚持。 
 
从大麻袋中抓起一把台湾种的高雄七号红豆,顺子细细解说这种红豆的风
味与色泽均不输日本红豆,很适合做成内馅。 
 
大学文学系毕业的顺子,踏入职场十余年,换过七个工作,当过杂志编辑
、电视节目制作助理、美语教育中心企画,甚至还编过霹雳布袋戏的脚本
。四年前,踏入网络媒体公司,「过了三十岁,也该定下来,没想到碰上
网络泡沫破灭。」顺子一脸无奈。 
 
  ‧ 网络急速泡沫 顺子转行卖红豆饼为生  
 
虽然公司幸存下来,但规模一再缩编,办公室也从台北市的黄金地段移往
市郊。更糟的是,他的工作从编辑转为客户服务,同时期进公司的同事一
个个先后离去,最后他还是难逃裁员的厄运。 
 
坐在苗栗竹南老家的田埂边,无垠的天际与田园景致舒活了思路。「在媒
体这行,我已经错过最好的发展时机,现在想翻身,惟一办法是跳脱这个
无尽的恶性轮回。」 
 
当过网络及杂志编辑的顺子,娓娓道出最近网络讨论版上一个很热络的讨
论话题──「当银行员还是卖鸡排」,这项讨论主题是说一位家中卖鸡排
的大学毕业生,考上了银行员,却苦恼要继续卖鸡排,还是进银行工作。
 
 
「传统观念当然是选银行,但在网络上,新世代似乎更看好卖鸡排,而且
银行后端办公室的事务性工作,已开始移往海外,哪一天饭碗会消失也不
知道。」顺子戏谑说着。 
 
一手比着店内,顺子说明着未来的规画与企业化经营的梦想,「等生意稳
了,再雇人外送,譬如松山五分埔,那里衣饰店铺多,外送生意应该满有
潜力。」「只要有创意,传统食品也能卖出新鲜感来。」顺子对此坚信不
移。 
 
顺子的初步目标在于建立「微小企业」,微小企业的定义系指未满二十人
的制造业及未满五人的服务业。受到全球性失业率攀高影响,微小企业议
题再度受到各国重视。 
 
微小企业弹性大、反应快,适合快速变迁的环境,并且有消灭贫穷、社会
救助的效果,可吸纳庞大的劳动力,作为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产业转型缓
冲机制,有助于社会稳定。根据一九九六年的工商普查,台湾各行各业中
,以食品与零售业的微小企业比率最高。 
 
顺子的媒体职场生涯已错过黄金阶段,若继续流连,恐怕不到十年,就会
长久身陷失业轮回中。若要转职重来,又嫌过了年纪,果断以建立微小企
业为目标,不失为理智的抉择。 
 
台湾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赵文衡指出,台湾的微小企业不只是为了餬口,
而是具有创新力与相当的成长性。另外,政府的中小企业处也提供辅导其
发展的资源,可予利用。 
 
夕阳西斜的黄昏时分,趁着晚餐时间的生意空档,忙了一天的顺子总算有
空为自己打理简餐。虽然营生辛苦,但比起阿木来,顺子还算轻松呢。 
 
入秋的清晨四点半,天色仍是一片漆黑,四十六岁的阿木已下床,简单梳
洗后,忙着在厨房张罗准备,将昨天就泡在水中的莲藕取出装篓,敏捷地
搬上小货车,好赶往台北圆山的后山公园,向早起运动的人兜售。 
 
  ‧ 阿木黑手转行 失业年代走出一条活路  
 
「这个地点是几天前朋友告诉我的,景气不好,只好打拚多换些地方试试
。」两年前,阿木还在台北县的工业区当「黑手」,由于他是老经验的师
傅,对机械、铁工的疑难杂症特别有办法,每个月也还能挣个五、六万元
。 
 
好手艺加上做事认真,铁工厂的老板通常肯多花一点钱聘请阿木,只是技
术再好终难敌景气与产业转型的残酷现实,一年多前,阿木还是失业了。
「这两年景气大坏,头家一路砍人到剩我一个,到最后实在闲闲没事做,
我也不好意思每天领干薪不干活。」 
 
阿木十三岁就辍学,跟着老师傅学手艺,在铁工厂最兴盛的时期,阿木看
哪家薪水好就跳哪家,薪水愈跳愈高,一路换过近二十家工厂。一九八六
年是台湾制造业最风光的好日子,产值占国内生产毛额( GDP)的三九.
四%,当时的阿木生活过得真是优闲惬意。 
 
但当新台币兑美元自一九八五年起开始快速升值,五年内升值近五成,加
上台湾劳动成本日趋攀高,敲响了台湾劳力密集产业的警钟。铁工厂的上
游业者一间一间往海外搬,下游工厂跟着一家一家歇业,像阿木这样的「
黑手」,沦为夕阳产业的劳工,做倒一家换一家,直到两年前,连阿木这
般好功夫的老师傅都难再找到全职工作,只能有一天没一天地打零工。 
 
根据台湾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洪财隆博士的「区域整合与分配议题」研究
,阿木的技能属于萎缩产业中的生产要素,在经济整合潮流下,为国家长
期利益而被牺牲的短期利益。从国家的眼光来看,像阿木上了年纪的劳动
阶级只算是「调整成本」中的微末数字,但阿木是活生生的人,家中有老
父与三个孩子要照料,不可能离开台湾。 
 
景气惨淡让阿木丢了饭碗,但景气好转后,消失的工作也不会再回来,这
是结构性失业的现实,也是多数传统产业劳工共同面临的问题。阿木不懂
结构性失业的道理,但他知道,工作不会从天而降,只能主动走到阳光下
找机会。 
 
「我比较会钻啦!先度过这时机,再看有没有别的机会。」阿木腼腆笑着
说道。一开始阿木尝试卖水果,最近莲藕正当节令,便改卖起莲藕,「现
在这个利润较好。」 
 
虽然是黑手转行,阿木做起小生意没有半点生疏样,莲藕出土时的污泥洗
得干净,还事先煮好试吃样品,很容易就吸引住过往客人的目光。「时机
歹,就要自己多想办法。」阿木作为最弱势的劳工,在最差的时机,一样
努力替自己走出一条活路。 
 
像阿木这样的中高龄失业人数有增多的趋势,他们的转型,也逐渐成为一
个新的问题。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惠林说,「他们的比较利益应是辅
助性、配合性的周边工作,也可以说是偏向服务性质的职务。」而劳委会
针对这类失业者,也规画了转职训练与协助发展地方服务产业的计画,重
点是,中高龄再就业难度最高,劳工必须像阿木一样更主动寻求,才有更
多的就业机会。 
 
  ‧ 科技繁华落尽 小陈腰身放软减薪一成  
 
当阿木收拾笼篓,准备转往下一个地点试试机会,而远在龟山工业区印刷
电路厂( PCB)工作,二十九岁的工程师小陈,也正下班吆喝几个同事一
起到邻近的便利店,买了简单的杯汤与黑轮就算打发了这一天的晚餐。 
 
谈到景气,小陈说科技业最近确实是稍微好转,至少公司才刚把为期近一
年的减薪一五%规定取消,但是科技业这一行也不再如昔日繁华了,联电
生产线千万身价女工的故事早已成为往事,小陈颇有生不逢时的遗憾。 
 
「就算是最热门的 TFT-LCD产业也很辛苦,大学毕业工程师的薪资大概二
万八千元,得靠年度分红,才能多赚些,而且不少有数年经验的电子业工
程师想转进 LCD业,虽然原理差距不大,公司一样视为新人,得拿低薪从
头干起。」小陈感慨电子业分得太细,架起的门槛,让跨领域换跑道困难
重重。 
 
对不少电子业来说,工程师只是亮眼的头衔,第一线工作谈不上太困难的
技术,「跨领域的实务操作,顶多一、两个月就学会了。」大学机械系毕
业的小陈坦承地说。正因技术过于标准化,小陈先前待过的 PCB厂十美公
司,已将生产重心逐步移往中国大陆。 
 
觉得自己还年轻,小陈当时不想去中国大陆工作,公司又传出台湾厂要裁
员、减薪,索性便先辞了工作决定跳槽,结果四处应征发现,薪资一家低
过一家,最后只好忍痛接受薪水少一成的条件,在目前的公司定下来。 
 
  ‧ 企业大举西进 劳动力输出成趋势  
 
根据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在二○○○年的信息科技硬件业产值达
二二五亿美元,超过台湾越居全球第三,其中台资企业贡献度达七三%,
主要产业为笔记型、桌上型计算机、 CRT监视器及主机板,也就是说大批台
商造就了大陆信息产业的繁荣。 
 
反观台湾的现状,因为企业大批外移,造成低技术劳动力价格与外移生产
地趋向均一化,而小陈比阿木幸运之处在于,目前他的技能还能保住工作
,小陈不同于顺子之处则为,他的年龄在电子业的职场上还有一拚的机会
,只是身段得放软,弹性要更大。 
 
「全球化的压力,让台湾劳动力市场承受重大冲击,同样问题也发生在一
九七○年代的已开发国家身上,当时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导致这些国家的
平均失业率攀高到八%,且大约十年间的实质工资成长陷入停滞。」前经
建会主委,目前担任台湾智库董事长的陈博志提出警讯,「现在问题更严
重,当时四小龙只有四千万人口抢工作,现在全球有五十亿低所得人口加
入这场竞争!劳工要先做好薪资可能走低的心理准备。」 
 
认清严峻的现实,自嘲错过第一批拿两倍薪水赴中国大陆工作的小陈,心
态上已有重大转变,「若公司要搬,我会跟着走,就算条件没以前好也无
妨。」 
 
海外就业是化解失业问题的手段之一,「面对台湾人民海外就业意愿增加
,政府不宜再采取被动态度,而应建立海外就业国民数据库,确切掌握其
动向,提供就业信息。」台大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辛炳隆呼吁政府应正视
劳动力输出的问题。 
 
  ‧ 为专业再进修 Janny唯恐长江后浪追前浪  
 
结束秋夜星空下的克难啤酒宴,八点时分,小陈返回宿舍进修,准备有机
会再深造。同一时间在北县中和活水世界工作,二十三岁的水中有氧教练
 Janny刚下班,正利用公司的水疗设备复健。
 
「念舞蹈系时大二那年练得太勤,腰椎旧伤不断累积加深,有一天突然并
发,双脚发麻到甚至没办法走路。」 Janny说来轻淡,但讲到「麻」字时
,眉间不自觉地抽了一下,彷佛当年的剧痛感历历在目,「我当时想,若
跳到毕业,现在大概残废了。」 
 
虽然不舍十年的舞蹈生涯与同学的热切挽留, Janny依然果断地决定辍学
,投身有氧舞蹈教学工作。 
 
 Janny出身单亲家庭,母亲又不幸在一年前因癌症辞世,正值青春年华就
遭逢严酷的人生巨变,让她比同年龄女子多了一分早熟的气质。「要养活
自己,得多努力。」 Janny的灿烂笑容中泛出一丝苦涩。
 
虽说休闲产业是当红服务业,但业界的激烈竞争让 Janny丝毫不敢放松,
接连考取了有氧教师执照与水中有氧教师执照,「平常还得去上有氧名师
的课程,学习他们的教课方法,现在健身中心会员的要求很高,一些新花
样,譬如街舞有氧、拳击有氧等,都得再花时间学习。」 Janny笑称,这
么努力是为怕被学生「踢馆」。 
 
 Janny像是前后各长了一双眼,一边望着前辈身影,得加快脚步追,一边
也得留心后来者是否已追上,当心自己被淘汰,「扣除工作、进修的时间
,有空时还要学着企画一些活动,几乎没有休假的感觉。」 Janny自承时
间总是不够用。 
 
  ‧ 在职场转错弯 随时从云端坠入谷底  
 
根据经建会的产业发展蓝图, Janny的工作属于提升生活品质产业,算是
重点培植的标的之一,不过当前社会把大部分焦点摆在知识密集型的服务
业,反而忽略这项具有「在地性」、「非贸易财」特性,受区域经济整合
影响较轻微产业的发展潜力。 
 
「密集跑课的老师,在这一行每个月要赚五、六万元不难,收入算不错,
但体力消耗也很大。」 Janny分析,不过她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急着多赚
钱,有时间多学新技能,为职场生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全球化的冲击,改变许多事实,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梭罗告诫我们:「生于
富国自然富有的时代已成往事。」靠国家养的思潮已不再时兴,日益困窘
的国家财政照顾不了许多人。 
 
从阿木到 Janny,他们同样努力工作,差别在于阿木、顺子、小陈,他们
进入职场时见到的是经济蓬勃发展的鼎盛期,没预料到会面临今日的困境
。 Janny的职场生涯却是从不景气中出发,因此特别战战兢兢。
 
在工作机会迁移快速的时代,赢者圈愈缩愈小,能待在赢者圈内的时间也
愈来愈短,一旦在职场上踏错步,可能转瞬间就从云端坠入谷底。想在职
场上真正不败,只有认清现实,保持弹性,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彼得杜
拉克说:「未来的人必须工作到七十五岁。」现代人真要借口来不及转换
跑道,恐怕得等七十岁才有资格这么说。(本文转载自 356期今周刊)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