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z_le_corbusier(宾虚)
整理人: mathis1222(2003-12-12 21:57:03), 站内信件
|
对于你的大部分观点我都很认同,但也想补充几点:
1、 钟毅一直在进步,我认为只要他努力,日后会有更大的改善――至少不会讲得很难听吧。但问题是他这个人好像比较缺乏幽默感和激情,可以说性格问题是他发展的一个阻碍,所以潜力可能不是很大。
、 广东这边讲波的人你好像还漏了两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一个是谢亮,一个是张达斌。可惜这两个人很少在电视台露面。张达斌虽然有时比较偏激同烂仔,但胜在有激情,讲波亦都有板有眼。其实谢亮以前也讲得不差,有段时间很红,但今不如昔。陈宁当然也可以,不过可能锻炼不够,即兴发挥的能力较为差些。和钟毅相比我反而觉得他的潜力更大,只不过陈宁不在广州台罢了,否则钟毅的位应该是由他来代替。
3、 我希望大家以后说到CCTV5的足球评述员,应该把他们放在中国的大环境下面看。首先,你说他们说话慢条斯理。这是他们评述的风格。其实很多内地的球迷都不喜欢足球评述员一天到晚唠唠叨叨说个不停,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要有“节奏感”。不能说太多,也不能不说。当然我们广东人一开始就是从阿叔听起,习惯了香港那一套,所以觉得听中央台很不爽。黄健翔一开始讲波的时候就很有激情,如果你有听过他在96年欧洲杯上英格兰与苏格兰一役中加斯科因进球后的反应,你一定记忆犹新。可惜他现在似乎放弃了自己的特点。
4、 关于倒数第二段。恕我直言,从这里可以看出你对中国社会思考的深度不是太够。我以前也很容易一时冲动,动不动就喜欢用“13亿人口”这个词,但真正的问题是要看足球人口。更重要的是,天才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足球环境才能成长。这里更牵涉到很多社会问题。如果今天你发现了你的儿子和同学踢球还有点像模像样,你会第二天就把他送到足球学校去吗?不会。因为假A不需要那么多人,最后被淘汰的肯定还是占绝大多数。中国有德国和英国那么好的社会保障吗?没有。所以你就那么一个儿子你他妈的敢冒那个险?万一被淘汰,又浪费了大好青春,你回来可以干什么?扫街?所以中国虽然有13亿人,但足球人口其实是很少的。所以顺理成章,肯去踢球的人,家境肯定都好不到哪里去,是迫不得已。踢球的说得不好听,和担水泥的没什么区别,不就是体力劳动?他们踢球最根本的动力都是为了赚钱。所谓人穷志短,你能指望这帮暴发户上去为国争光?去享受足球?开玩笑。这也是米卢来到中国队后发现的最大问题。所以他提出了快乐足球,享受足球。但他不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西方人下场踢球是享受,中国人下场踢球好像上刑场?因为他不了解中国的社会现实,他也无法从这个问题的根源去探究解决的方法。
5、 最后说一下。中国缺乏的根本不是“喜欢足球的人群”,而是肯为中国足球切切实实做些实事,做些贡献的人。广义的来说,就是足球人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