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网络专区>>网络集成>>【经验分享】>>网络方案设计概述(二)

主题:网络方案设计概述(二)
发信人: kaven_shu(飞扬·风)
整理人: kaven_shu(2003-11-25 08:06:27), 站内信件
网络设计步骤
需求分析
网络拓扑结构选择
网络流量分析
网络设计及设备选择
需求分析的目的
需求分析是网络设计的基础,但它却也常常被忽略。原因之一在于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难点,它需要与用户进行沟通并将用户模糊的想法进行明确化及具体化;另外它也不能立即提供一个结果,只是设计和建立网络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但是,不正确的需求分析将导致网络设计结果与用户应用需求不一致,或产生蠕动需求,使项目被不断延期甚至被迫终结。
不同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为使网络设计能满足确定用户的需求,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及设计。需求分析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辨别商业目标和约束:这是理解网络商业本质的关键步骤,将贯穿整个网络设计过程,需要明确用户的投资规模等;
刻划现有网络特征:现有网络的缺点是网络改造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网络的优点是需要借鉴的,而一些投资也是需要保护的;
刻划未来网络通信需求特征:网络改造的目标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在需求中反映出来;
分析技术目标与约束:从使用技术上看,对于未来网络的功能需求是否能满足。
总之,需求分析有助于设计者更好理解所设计的网络的功能,能够在评价现有网络、客观地做决策、提供完美的交互功能、提供网络的移植功能、合理使用用户资源等方面,提供足够的参考及依据,以便对网络进行针对性设计及构建。
需求来源
需求来源及收集方法具有多种途径,但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政策方面及技术方面。
政策方面需要了解国家或特定行业的政策,如政府网络中,涉及国家机密的计算机设备物理上不能与Internet有连接。另一方面,还需要充分了解及依照决策者的建设思路,这往往是项目成功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当然,决策者的思路也可能会在网络及技术的交流中,由于新技术及新观念的出现被引导及改变。网络设计应该符合政策上的要求。
技术上,需要参照用户提供的一些历史资料/行业资料,及使用状况需求等资料;还需要与用户技术人员进行细致的沟通,以获取设计中的一 些技术细节,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及具体化为一些技术指标。网络设计应该满足用户的使用功能要求。
需求收集
根据用户提供的资料及相关政策,可将需求分析分为几个方面:商业需求、用户需求、应用需求、计算平台需求、网络需求;
从收集步骤上,首先从上层管理者开始收集商业需求,接着收集用户群体需求,继续往下,到收集支持用户和用户应用的网络需求,网络通常是最后才需要考虑的对象。
需求的收集过程及结果必须归档,文档有助于交流及最终网络项目的实施。
收集商业需求
商业需求及影响会贯穿整个网络设计过程,应尽可能地使网络类型与商业类型一致。通常公司的IT部门会对自身公司的目的和任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能提供更多与商业策略匹配的网络需求。
对于外部的设计者,则需要通过对站点分析、行业分析,以及对关键任务或管理者的访问,来理解公司的商业策略。
根据项目的开发过程,以下几点在所有项目中都需要考虑:
确定关键转折点:对于大型项目,采用清晰的项目计划是一个非常好而必须的方法,它可用来跟踪项目进度,确定任务在何时、由何人完成,这在项目的开发中非常重要;
决定投资规模:很少有公司能提供无限的预算用于网络资源的实施,因此对于网络的设计和实施,费用将是一个主要考虑的因素。至少有一个实权人物(如MIS主管或公司董事长等)能决定用于项目的资金。投资的规模将会影响到网络提供的服务水平。而且投资还是个管理问题,在开发中就应该计算一次性和非一次性投资,才能正确估算网络的生命周期效益。
预测增长:它指出网络所需要的伸缩性,增长率可通过未来3到5年内公司人员的数量及应用的通信量来预测。另外,还需要考虑远程办公、移动办公等的需要,这涉及到网络节点的定位。
收集用户需求
收集用户需求需要与用户群进行交流,这是最直接的办法。通常从用户的人员组织结构图入手,与适当的管理层及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采用观察和问卷调查、集中访谈、采访关键人物等方式。
在交流过程中,必须找出哪些服务和功能是用户完成工作所必须的,当然,这些服务并不一定需要网络来完成,在最后的网络设计中,需要对这些服务需求进行整理,对需要网络的服务进行重点关注。
应该注意的是,用户并不总是从技术角度描述需求,而是从一些使用现象上进行反映,如“网络好像经常出问题”等这样的性能描述,在后面的阶段还需要将这些描述转化为技术特性,如可靠性、实时性等。
本阶段主要记录用户的服务需求描述。
收集应用需求
在有了一定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可以整理确定应用的需求。用户服务需求与正在使用的应用紧密相关,并随完成的工作不同而变化。
但在一个组织中,一些应用总会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各种应用的分析,可将应用服务根据对网络的主要特性需求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类及评估:
可靠性/可用率:网络持续执行预定功能的可能性/网络设备可用于执行预期任务的时间总量(百分率),这是企业网络设计的目标之一;
响应时间:服务请求发出至接收到相应相应所花费的时间,一般依赖于网络和处理器的工作情况;
安全性:保证网络及数据不受攻击、不泄密等;
可实现性:是否能有当前的技术或投资满足应用的需要;
实时性:对一些业务,需实时响应,如VOIP、银行的实时交易业务等。
对于这些应用服务的需求,可结合用户需求进行列表归类,有助于设计实施。
收集计算平台需求
网络中的计算平台性能将影响对网络的规划,目前的计算平台主要从处理能力及功能上可以划分为桌面系统、工作站、中型机、大型机等平台。
对这些平台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处理器:CISC/RISC?主频?单CPU/多CPU?
内存:RAM、SRAM、磁盘缓存的数量?
输入/输出(I/O):总线类型(ISA、PCI、SCSI等)
操作系统:多任务、多用户、多处理器、实时支持特性等
网络配置:NIC性能(10/100/1000M)?、互连需求(LAN/WAN)?
另外,对于大型机,还需要考虑可利用率、备份及恢复、安全性、事务处理能力等技术特性。

通过列表分析各种计算平台数量及性能的需求,可以作为一个合理的网络性能配置数据基础。
收集网络需求
收集需求的最后阶段是网络需求。
首先了解当前LAN/WAN的拓扑结构,是星型、环型,还是树型,有助于分析网络的性能及提供修改的建议。
网络软件主要是指网络操作系统,更为关键的是需要了解网络采用的协议体系,是TCP/IP,IPX,还是SNA、AppleTalk,这些网络协议分别由不同的网络操作系统来支持,这涉及到网络的迁移还是扩建等问题。目前最为流行,也是将来发展方向的网络协议是TCP/IP,得到绝大多数软硬件厂商的支持,因此在新网络的构建或改建中,通常建议用户使用TCP/IP协议进行网络构建。当然,如果不能完全改为TCP/IP网络的,需要考虑与IP网络的连接问题,如金融的SNA网络。
安全需求很大程度是一个管理的问题,但也必须要网络进行支持,设计出的网络要能避免非法操作和网络灾难,并设计出好的安全策略,在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信性方面,进行保护。
当前使用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中继器等设备,其性能、功能、可靠性如何,能否满足新网络的需要?
当前使用的广域网线路,其性能、价格如何?网络服务商能提供的线路有哪些?是X25、FR、DDN还是PSTN?带宽如何?广域网线路在网络的可靠性、使用费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及选择。
需求分析整理
在收集到需要的需求信息后,我们需要将这些需求整理为下一步设计网络的依据。
1、首先将当前网络业务情况总结出来:
现在网络构建情况
现有业务电子化实现情况
将来将会建设的网络区域和节点数
准备在新的网络中运行什么业务
将来有可能还会有什么业务加进来
网络对安全性、QOS、可靠性方面的需求
目前合作的厂商及设备
2、新网络的建设思路如何;
            本次网络工程的组网区域或规模?
            主要网络业务包括哪些?
            三网合一的考虑如何?
            网络对安全性的考虑要求怎么样?
            网络对可靠性要求怎么样?
            线路准备采用什么线路?

将这些特性归纳总结在一起后,将会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网络构建思路及方案。
需求分析——技术目标和约束
同时,在总结分析完现有网络情况及新网构建思路后,还需要考虑一下在技术实现上的目标及约束:
技术兼容性:新旧网络采用的技术及设备是否兼容?或网络的构建采用的技术是否是获得多数厂商支持的主流技术?如果采用不同厂商设备,设备间的兼容性如何?
网络性能、安全性要求:性能、安全性是否能确实满足需求,或是否要求过高?这些是与构建成本相关的。
可管理性、易用性、适应性:在管理、操作、维护上是否方便,采用的技术及产品能获得的技术人员是否足够多?是否需要投入更多的培训?
网络产品可购买性:采用产品在国内获得是否方便,如网络产品的价格、稳定性、目前的服务、公司今后在中国的发展等?
这些问题更多是一些策略及实现问题,但都需要很好地考虑及解决,才能为获得性价比最好的网络提供基础。



----
如果有事找我,可以给我传纸条
如果讨论其他,可以给我写封信
欢迎大家光临网络集成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