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aozhengyou(凌风)
整理人: caozhengyou(2003-11-21 23:04:07), 站内信件
|
中秋夜话
看到无悔青春的中秋征文,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仿佛文字也一下子变得冰冷,它就如催化剂一样,使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冰冷的月光,透过窗户倾泻在屋里。中秋有月,月不圆。我没有开灯,泡着一壶茶,吃着月饼,如每年的此时一样,已分辨不出月饼的滋味。我似乎已喜欢让这种孤寂和冰冷陪我度过每一个这样的夜晚。
月是故乡明,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这样的时候,我更加思念故乡的双亲。凝视着月光,眼睛变得模糊起来……
中秋节前一天是母亲的生日,仿佛是例行公事似的给家中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是姐姐接的,她又惊又喜,家人以为我已将母亲的生日忘记,还问我是否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怎能不记得?母亲瘦弱的身影早就刻在我的脑海,我仿佛看到了母亲满是沧桑的容颜,满是老茧的双手,还有略微佝偻的背影……年轻时就沉默寡言的父亲在我记忆中是一座山,终年四季不知疲倦地劳作着。几年前回家再看到他时,已找不着记忆中的影子了,他变得异常沧老,真可谓风烛残年……对父亲母亲,我心中一直有挥之不去的愧疚情结。
在我儿时就经常三病两痛的母亲现在身体尚可,让我最放心不下的是父亲。父亲几年前就查出血压偏高,逐渐伴有肢体麻木,有点偏瘫了……吃过很多药,看过很多医生,依然不见好转。即便如此,病痛缠身的父亲仍没有放下手中的活计,依然不闲地做着各种事情。
多次提议让父母来成都和我一起住,以便相互有个照应,可他们不愿离开与他们相伴几十年的老屋和亲戚朋友。父母对子女从无所求。我想着为老人做些事情,可不知该给他们做点什么。
父母已习惯了我一年又一年说要“回家”承诺的失言。我还能为父母做点什么呢……我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父亲的病能早日治好,明年中秋有我陪伴在他们身边。
中秋早晨,在邮差送来的《成都商报》中夹了一份烦人的广告小报,正准备将这份广告小报抛进废纸篓时,“安药偏瘫复原丸”几个大红字映入我的眼帘,报首的“国内首创‘细胞再生疗法’,彻底攻克中风后遗症”几个字深深吸引了我---原来是河北安国新研制的治偏瘫的新药。经多方了解,效果不错,而且对于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而言,一个疗程就可以见效。虽然以前通过这种渠道,尝试过不同偏方,不同药物,父亲的病情依然未见好转。但我会不停地试,不停地去找最好的药,我想只要坚持治疗,没有治不好的病。“安药偏瘫复原丸”广告既然说得这么好,不妨试试---父亲过几天便能拿到这种药了,但愿这次父亲能够真正彻底的好起来。
父亲得病,儿女又都没和他们住在一起,母亲也免不了更加辛苦起来,忙前忙后,担了不少的心,操了不少的劳。母亲在电话中说,父亲从未断过药,每晚睡前都得用开水烫烫脚,否则难以入睡;躺在床上,病痛的脚也常常折磨得他难以安睡,旁人摸着发烫的脚父亲仍说冷,大热天即使全身不盖被盖,脚必须裹得严严实实……从未听见父母争过吵过,他们能几十年相依相伴永远是令我欣慰的事情,真敬佩他们能牵手到如今。现代年轻人情书上和口中常念叨的“白头偕老”,在我父母身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印证。
记忆中,家乡的中秋之月永远是圆圆的。愿今年中秋家乡的月更圆、更大、更亮---为我的父亲母亲,为天下的有情人。
伴着我的思绪,冷月似乎被许多动人的故事感染着,变得柔和起来,洒下丝丝温情,温暖着异乡人那一颗颗孤寂的心,它祝福天下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月圆,人圆。月不圆,人亦圆。
2003.09.15.
----
网易北京社区《家》版版主
网易广州社区《轻松话题》版版主
网易北京社区《锅碗瓢盆》版挚友
每日经典 竞技场 社区故事 云在天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