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绿茵场上>>广州社区优秀足球评论员评选活动>>2004年第一季度评论文章>>【征文】 广州足球的命运--浅谈股份转移计划

主题:【征文】 广州足球的命运--浅谈股份转移计划
发信人: zhilingh(游如诗)
整理人: mathis1222(2003-12-08 22:10:41), 站内信件
对于曾执中国足球牛耳的广东足球来说,广州足球的“出嫁”是一件影响深远的足球基础工程。究竟是伤筋动骨,还是脱胎换骨,存乎一线。

1990年以前,广州足球队是不存在的,但是广州足球却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因为她是和广东足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广东足球的核心成员。像著名的广州籍门将孔国贤,欧楚良,就是在那个时代加入广东队的。

在那个时代,广东足球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广州足协隶属广东足协,广州籍球员和其它地方的广东球员一直是融为一体不分彼此的,像何佳,欧阳耀星等等中流砥柱,谁也不会去关心他们是广州还是广东籍的,直至1991年陈亦明指导创立广州白云山足球队。从那时起,广东足球走进了多元化的时代,走向了战国时代。

球迷都知道广州太阳神的二连亚,都把她作为广东足球的颠峰时期。其实在此以前,印象中还有1979年的甲级联赛冠军(辽宁十年冠之前的最后一个冠军),1986年击败辽宁获得的全运会冠军。这些都是我们广东球迷共同的荣誉。

九四年,是中国一个伪划时代的职业联赛的开始。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广东足球先声夺人,广州广东双双取得骄人的成绩。可是接着下来其它地方的政府行为(具体的例子以前已经谈得太多了)对足球运动的介入,却令中国足球走进了一个泡沫经济的伪繁荣时期。这使本来市场化程度就很低的中国足球,走进了换汤不换药的死循环。而且,至今不见起色。中国足球根本就看不到半点希望,这种伪市场经济比起以前的纯计划经济更迅速地吞噬着中国足球比纸还薄的基础。

九四年,广州队(包括一,二,三队)被太阳神收购,成为当时最纯粹的足球俱乐部(还没有资格称为球会)。事实上,俱乐部的运营一直是由广州足协派出的官员作技术的指导甚至直接参与决策。市体校省体校仍然是俱乐部生力军的来源。这就等于青训计划完全由地方足协操控,俱乐部没有自我的造血能力。

当时,俱乐部的股份是由双方共同持有。但是由于太阳神集团由上至下的参与和投资,有别于单纯的冠名,所以被称为当时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可是,好景不长,由于政府没有在政策上向投资者倾斜,其它地区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加之足球产业在起步阶段的盈利有限。太阳神在足球领域上没有能力和其它地方政府竟争,在经济上则陷入投入多产出少(甚至负产出)的投资困境。结局大家可想而知。

但是,我们广州球迷仍然可以骄傲地认为,我们是败在中国足球的愚昧落后,而不是败在自己的决策和实力。在不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和生存,就是广州足球一直以来的命运。但是,起码我们的方向是对的,我们仍紧紧地把握着未来的希望。

2003年来临了,广州足协的股份转移计划也出台了。虽然大部分条约很合我们广州球迷的口味。可是,细看之下,大家就会发现里面背叛市场经济的内涵。

“球队名必须有广州二字”和“球队必须要把主场设在广州”这两项就是关键。无论是孔茂胜还是阎世铎都曾经说过,“广州不能没有足球”。可是,这就是我们以前一直咒骂的“地方保护主义”啊!

市场就是一只手,调控着供求关系,相信稍懂经济学的朋友都深刻理解。规则应该是,如果我们广州人需要足球,广州就应该有足球,反之亦然。足球产业是应该建立在球迷的需求上的,而不是政府的硬指标。只有遵从这样的规律,中国足球产业才有根本的改革和兴起。

如果广州球迷都支持自己的家乡球队,觉得拥有自己的球队最重要,那么广州自然会有强大的球队存在,因为她拥有了其发展的空间和经济基础。如果广州的球迷都去支持曼联皇马了,那么广州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没有人叫好,没有人捧场,永远在二级联赛中挣扎的球队,不但浪费广大纳税人的钱(因为有政府行为。不要忘记,广州队在清新的训练基地的投资资金里面,就有我们日常缴纳的税款。),还会成为广州球迷的耻辱。这样她还是不存在的好。这就是市场!

我知道,广州足球需要强大,部分广州球迷也很忠心地支持自己的家乡球队。但是我们要清楚,我们的意志不能代表所有球迷的想法。我们都很想拥有足以令我们自豪的,拥有“广州”字样的球队,但是,我们实际的经济支持才是决定性因素。否则,我们就没有资格为了一己私欲去留住她,不让她走到更加肥沃的土地生根发芽。所以,广州足球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政府的精神。

中国足球有水平,广州足球才强大得有意思。否则就如美国的乒乓球队为自己在北美称雄而自豪一样幼稚。而脱离了市场,脱离了球迷,中国足球就没有可能真正强大。它只有在死循环里自欺欺人,越来越堕落。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