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专栏集锦】>>〖谁不说我家乡好〗>>[谁不说偶家乡好]闲话混乱说[福州]

主题:[谁不说偶家乡好]闲话混乱说[福州]
发信人: zmsz(宝哥)
整理人: zmsz(2003-11-21 21:22:43), 站内信件


福州人有句古话:“七溜八溜,不离福州”,意思是福州人恋家,不愿弃家远游。  
因为福州是有福之洲,三面环山一面大海,中有一条永不枯绝闽江穿过,中有广宽的良田。福州城里水道纵横池塘水洼星星点点,一条晋安江将其统统串起。加之三山鼎立城中,自然是榕荫子孙。  

应该说福州自古就是富饶之地,你在福州只要不是懒的出奇,吃喝温饱应该不成问题的。试想既然如此,谁还愿远游讨生?在家作作画练练写不是也挺好的嘛,要不怎么可能造就出将入相的三坊七巷呢?  

据志书记载:  
仅宋朝:福州府中进士者高达2247人,其中中状元者9人,如许将、陈斌、林昭年、王仁堪、黄璞、郑杏元等。出现了音乐理论家陈日易、词人张元干等。  
明清之后:福州更是人才辈出,如明代礼部尚书曹学全、经史文学家林瀚、福清人叶向高在朝独相十三载、清代编辑《古今图书集成》的陈梦雷、编辑《古文析义》的作家林西仲、民族英雄林则徐、马尾船政的兴办者沈葆祯、海军老宿萨镇冰等。  
近代史上:还有黄乃裳、林森、陈宝琛、陈绍宽以及方声洞、林白水、郑振铎、谢冰心、胡也频、林觉民、邓拓、侯德榜等著名人物。  

可不知曾几何时:闽南人跟福州人却成了一对冤家。  
从小我跟所有的闽南人一样,听到的多是:“很难相处、狡诈、小气。福州男人为人做事婆婆妈妈。福州女人好吃懒做为人行事跟母夜叉似的。福州人不讲卫生到处脏稀稀的。等等”  

应该说我所接触的福州人也确如上述所说的那样。 
福州人有福州话,一种话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这种文化跟其生活的土壤、呼吸的空气、是密不可分的。习俗也就伴随着福州话、福州特有的文化代代相传。而且这种习俗能传至今天,而为福州人所乐于接受,足见其存在的根基是地根深地固的,任何的习俗都是合乎此时此地此民的生活习惯的。 

但这种适合福州人的习俗,确与闽南人民风格格不入(奇怪的是:闽北闽西却少见对福州人这种习俗指手划脚的)  

我曾这么解读过福州男人:  
成天无所事事,所谓的事业就是买菜烧饭看孩子,没有闽南男人那种爱拚才会赢的气慨!也无上海男人那种小资情调,纯粹一种抱窝公鸡似的熊样,可气可怜可悲。  

福州女人在全省更是出了名的。  
有个福州男人曾这么解读过福州女人:她既没有闽南女人的贤惠又没有莆田女人的安份也没有闽北女子的勤劳,福州女人是落得这样一个恶名:“凶,懒,馋”。  
福州女人若是当街吵架,两手一插腰,绝对是巾帼不让须眉。不论是骂老公还是骂孩子,常用的句式是“一巴掌盖过去给你讲。”当然这句式也用于福州女人对于心爱男人的示爱用语。  

不过,随着大家族的风化瓦解,原先那种靠祖辈那种身教亲传的感化式教育,早被普及的公共大众化教育所取代。福州先民原有包括所谓福州男人“抱窝公鸡似的熊样”、福州女人“凶,懒,馋”等等的旧俗,也已随教师的普通话所履盖。
虽说这有个不为人查觉的渐进过程,但从福州老人在媒体急呼:“救救福州话,救救福州文化吧。”,足见其汹涌势头。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