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俺是第一次>>『闲情偶寄⊙个人文集』>>『GG's』>>碎片蔓延[icesky_84223]>>从文札记(7)

主题:从文札记(7)
发信人: icesky_84223(玉蝴蝶)
整理人: byebye(2003-11-23 16:05:03), 站内信件

开篇十三《箱子岩》

这是地名,自然又与水有关。习俗里提到农历五月十五为大端阳节,有龙船在箱子岩洞窟里停泊着,被沈瞥到了。“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江布。”这习俗热闹,竟还会有人攀到岩顶上,垂下鞭炮,任其在半空中爆炸。这景致自是不多见的。我好好揣想了一番,还是觉得离我实在是太远了。有大端阳,自然有小的。可我不清楚,江南这地方水网密布,却已多年不见龙舟的影子了。至少我那里是这样的。另外一点,我也不太喜欢那黏乎乎的粽子,蜜枣心和肉心,不是过甜,就是总碰到老油肉,至于与此相同命运的椰蓉心的,蛋黄心的月饼我也实在是只尝两口,没有多大意味。有人说起,我过的不自在,这的确如此,生活原本有的好风景,真在别处。稍有些喜庆的日子就这样废弃了,更何况平日。这样也好,时时冷静,不至于突然高兴起来的时候,心脏承受不住,如果那样,至少嘴角该带着微笑吧!


沈抱着自豪和欣喜的情绪看待一切。“两千年前那个楚国逐臣屈原,若本身不被放逐,疯疯癫癫来到这种充满了奇异光彩的地方,目击身经这些惊心动魄的景物,两千年来的读书人,或许就没有福分读《九歌》那类文章。”不论谈到人为如何推动历史前进,以何种方式,这几千年雕琢的风土,在沈眼里或许和两千年前屈原所见有完全一致的感觉。这故乡好,闯南闯北,最后还是驾着木舟,落叶归根,在我看到过的沈的照片中,有一张一九八二年沈重返湘西的,他坐在藤椅上,身后是老屋,眼睛在照片上有一种笑眯眯的姿态。经历了文革的种种破害,年老能够返乡,心头自然有一番说不出的畅乐。


青舟翩翩的日子,沈和张兆和坐在船上回到故地。
他们的情谊,好象湍急的江流上那水手,在有生之年的厮守,抵挡住任何历史的洪流。


历史是公平的。所有有爱,付出爱的人。只要无愧于自己的良知,
都会有这光明于天的蔚蓝日子。

坚信这一点,我突然充满了希望的力量,使我可以再度飞翔。


开篇十四《老伴》

老伴意为“老来相伴两父女”。看了这篇字,我明白了些关于物是人非的感触。当年与沈一起投笔从戎的两个好朋友,一个在三年后归家时,被土匪砍了二十余刀,“流一摊血倒在大路旁死掉了。”另一个在十七年后重逢在一个旧的铺子里,沈又惊又喜,他描述到:“这人简直可说是一个老人。很显然时间同鸦片已毁了他。”但沈自是不想叨扰他们的清净。“他们那份安与现状的神气,使我觉得若用身份惊动了他,就真是我的罪过。”人分天涯两端,时间使我们形同陌路。分离当初那别样的滋味,已淡淡的化在时间的长河里,再也不能留下什么了。


那个老去的朋友,成为故事的主角。十七年前,他们一起去县城上转,那朋友瞅上了“一个绒线铺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女孩”沈特别交代,这女孩给他的美好印象,成为他日后边城里弄渡船外孙女翠翠的原型。时间过去,里面纠缠的历史被沈清理出来,湘西强悍的民风再次显露无疑。“正预备拉夫派捐回湘”,当地却因为煽动发生了民变,“各自拿菜刀,镰刀,撇麻砍柴刀“,同军队作战。结果四千军队措手不及,一早上被放倒了三千左右,民众据说也死伤了七千左右。后来朋友的音讯就那么断了。


翻阅旧的皇历,某某日凶,不宜出门,交友忌。国民性里对于迷信的狂热已成为一套演练娴熟的制度存在与生活的点滴中。沈更愿相信历史摆弄的无常,世道惶惶,黑暗真的没有尽头。


“河中心一只商船正想靠码头停泊,歌声在黑暗中流动,从歌声里我俨然彻悟了什么。我明白“我不应当翻阅历史,温习历史”。在历史面前,谁人能够不感惆怅?”


我不断试图以各样的方式回望过去,俨然以为可以拾掇出些闪亮的珍珠。

但黑暗一片,光明给的眼睛,只是以希望作为瞳孔。

希望慢慢的破灭,瞳孔慢慢的缩小,我最后只能低声的哭泣。

我找不到回家的温暖的路。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