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vqv(555-黄大仙~)
整理人: caozhengyou(2003-11-08 17:36:15), 站内信件
|
清雅聆茶
妈妈总说我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常性,对待事物没有持久的态度,小
的时候学的东西很多,琴棋书画都学过但是仅仅是种乐趣始终不能深刻的领悟其
中的真谛。可是我却已经很满足,因为我没有给自己背上包袱。我是为玩而玩而
不是为了目的去玩,那样就太累了。
不过多懂一些东西对自己还是有好处的,我是急脾气这些淡志清雅的乐趣能磨
练我的心性。时常的写写毛笔字,下下棋,画些山水总是让疲惫的身心放松的好
方式。虽然写画的都很糟糕但也不是去卖总还能自我虚荣一番“吾虽为一介凡夫
,然亦也存风雅之心也”。这时也需要有一物相随,那就是一杯清茶啦。因不胜
酒力不能有诗仙那般醉酒惊蛮的意境,也只有啖一口清茶绘几株瘦竹了。。
记得茶是神农氏尝百草最后解毒的东西,好象是唐朝的陆羽写了一部茶经把茶
道发扬广大。多的不懂但也总知道是好东西而已,长见古文中的文豪雅客以茶待
友,围坐品茗谈一些忧国忧民的大事。现在的茶分绿茶和红茶两种,我想古人可
能大多还是喝绿茶吧,呵呵,不见提起茶都是清茶。提起酒都是浊酒,这一清一
浊可见其中奥妙,清而雅,浊而乱。
真正的茶道还是93年去福州工作时领教的,公司的干部都是台湾人,茶对于他
们来讲是每天必备的,台湾人和潮洲人喝功夫茶的瘾头就像四川人吃辣椒那样痴
迷。闲着的时候副理总叫我们去他的宿舍去喝茶。大大的客厅中几个典雅的木墩
围绕着一个圆形的茶桌,装杯子的托盘据说是梨木的,茶具有很多我都叫不出名
字,不过都是紫砂的一看就是价值不菲。喝起茶来工序也很烦琐,先把茶乘在一
个像漏斗一样的小碗,在倒到茶壶中,那壶小的可怜但非常精致,头次喝的时候
我还怀疑我是不是能一口就把那些干下去。第一遍的茶是不喝的那叫洗茶,先把
茶水倒在品杯里倒扣在茶盅中,喝时先把品杯一提茶水就落到茶盅里闻一闻茶香
然后在喝茶水。倒茶的花样也有很多的彩头:什么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啊。那茶
的味道很厚浓浓的,入口很苦但回味一下就有甜甜的感觉了,颇有一番苦尽甘来
的意味。不过茶具和茶叶都很贵,不是寻常百姓能承受的起的。不过偶尔去茶艺
馆去品尝下的话也是很有乐趣的哦!
相对与红茶来说我还是更喜欢绿茶多一些,记得一次去杭州玩到一个当地的朋
友家去做客,主人用的前清的龙井来招待我们,看着嫩绿的茶叶在晶莹剔透的玻
璃杯中逐渐的舒展,两头尖尖的像一叶孤舟荡漾在水中。轻轻的抿一口绝对的沁
人肺腑,留香连连。比起喝红茶的烦琐它显得更加轻巧方便。而以茶入菜更是让
人叫绝,在杭州你去寻常百姓家也会给你做一道龙井虾仁给你吃。虾仁与茶叶配
起来作菜让本来就清淡的虾仁更多一丝纯纯的意味。简单随意就是我喜欢它的原
因了,后来我在香港还试过一次日本的茶道,气氛拘谨的很双腿跪的发酸。过后
总结了一下就是花钱很贵[虽然不是我花的但也听的价格发毛]纯粹是遭罪。可能
我还是脱不了俗人的本性吧。
走过很多地方也见识了很多喝茶的方式,比如在内蒙喝的煮茶还要在茶里加奶
加糖,去云南喝的擂茶给我的感觉像是喝北京的茶汤。喝茶已经从最初的解渴上
升为一种礼节。但给我最深的还是其中的轻逸,在现实里我结交了一个网上认识
的朋友,他的网名起的很有意思叫小丑,他简直就是一个茶痴,家里专门布置了
一间茶室,装饰简单却很有意境古朴大方。他收藏的壶就有不下一百把,我经常
去他那里蹭些好茶喝,坐在小木凳上喝着甘甜茶水,听着悠扬的古琴乐曲,唠着
家常。品赏一些字画好壶。平静中透着一份绵长。也许这就是喝茶的心境吧,但
具体的谁又能讲清楚呢,正像是禅宗中的偈语一样:不可说,不可说!
昔日高雅居上物,今入寻常百姓家。
不求云深不知处,淡得闲情清雅间。
----
欢迎您点击光临【逸仙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