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香港龙情>>〖 原 创 长 廊 〗>>【網友隨筆】>>【感悟親情】>>忍气吞声与理直气壮

主题:忍气吞声与理直气壮
发信人: qmstb(黑白合流)
整理人: franklin6610(2004-01-07 13:18:07), 站内信件

对于近段时间网民对日本的声讨,一些颇“理智”的人很是担心。从他们的口气中,大概可以推出这样的逻辑:好好发展经济,等祖国强大了。。。口气中透露出的味道很是耐人寻味。

就象一个穷人被一个有钱人撞倒了,当有钱的人不满地骂几句。这个穷人也不应该生气。而还应该说声对不起。估计一下等穷人富了之后会如何?我想,他还是得受气。因为你富了,别人会更富。以等国家富强了再说的言论看问题的,只不过是机械地看待这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以这样的言论看问题,只能是暴发户的心态。是浅溥的处世态度。。

在国家不强大的时候,能挺起自己的腰杆,更需要政治们的智慧。弱国无外交现在在我们的思想中已成为了教条。其实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和误导。弱国更要讲外交的策略。性命攸关。中国近代史上许多祸端,统治者对于外交的无知和无能是一个重要的诱因。它决不是忍气吞声的替代品和推脱之词。我们不能走打肿脸充胖子的道路,同样也不能走人穷志短的这一另一个极端。

民间的呼声决不可以成为外交政策。“人民外交”只会把一些谈判搞得很糟。对基于战略上的让步就会被认为是卖国行径。而且时常会被一些政客所利用达到自己的丑恶目的。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说过:“在政治中,觉醒以后激昂慷慨但得不到准确信息的群众,对成千上万人包括人民自己的自由和生命来说,将是一种致命的危险”。

所以,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要正确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正如一个网友所说,民众的呼声代表的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态度。而国家制定的外交政策,代表的是基于整个国家利益的考虑。一个好的外交家决不会只为了讨好公众而作出选择。但来自民间的声音,也让一些人不敢忘乎所以地作出随意的决定。二者在社会中,各自独立地存在着。

忍气吞声与理直气壮,不是割裂开来的条件关糸。而是相生相随的两种态度。。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