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tmay(风伴流云)
整理人: matmay(2003-10-31 17:55:00), 站内信件
|
1990年2月5日,担负发射“亚星”任务的航天队伍来到了火车站台上,他们即将从这里乘专列出发。
对于这些航天人来说,本来早已习惯这种肩负发射任务的每一次启程,但眼前的这次启程却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感觉。从现在开始,他们将面对不熟悉的卫星、不熟悉的程序、不熟悉的合作伙伴。而中国火箭能否撞开世界大门,他们要动手的是关键的第一仗。
1990年2月10日,美方通知中方,“亚洲一号”卫星将于当晚6点半离开洛杉矶,于12日凌晨3点30分到达中国北京。陪伴卫星一同来的有19位美国人。其中有14名休斯公司专家,3名机组人员以及2名担任护送任务的特工人员。
为了保证“亚洲一号”卫星安全抵达目的地,美国休斯公司不惜花费巨款,特地包租了美国联邦快运公司的波音747飞机。凌晨6点,载着“亚洲一号”的波音747飞机飞越东西半球,从2000米的高度进入中国首都机场的上空。
晚9点30分,运送卫星的车队稳稳当当地停靠在了专用厂房的门前。“亚洲一号”卫星这位美国的“新娘”,终于平平安安地进入了中国“洞房”。
1990年4月7日是“亚星”的发射日。然而,不利的是西昌的雨季提前了。进入3月后,没有见过一个晴天。
西昌是气象学中的雷暴区。尽管中国的火箭专家在研制阶段就把防雷电作为专题攻关,但为了安全起见,过去历次发射都设法避开雷电天气。但这次由于是美国方面指定的时间,我们别无选择。
到了4月7日,西昌果然是阴天。发射程序进入最后四小时准备时,已是下午3点40分,而发射场的上空,已经是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紧接着便下起了小雨。
惊心动魄的雷电整整发作了半个小时。终于等到气象预报:21时起天气转好,云层变薄,有近一个小时的云空。
现场决定抓住机会,21点30分发射。发射程序从最后80分钟切入!
离点火发射还有最后12秒。计算机已经启动了火箭自动点火程序。当现场指挥员正要下达“点火”口令时,突然,火箭上方的某个部位上,正哧哧地往外冒着缕缕白烟。
这股白烟极像是火箭发生了液氢燃料的泄漏。而如果真是液氢泄漏,火箭点火就等于引爆一枚巨型炸弹!
在短暂的12秒里,专家们的头脑在飞速运转。首先他们发现第三级火箭燃料增压正常,使液氢燃料箱泄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且眼前箭体上往外喷发的白烟正在逐渐减弱。这些现象让专家们判断,火箭自身正常。
点火口令在最后一刻下达!久经考验的总指挥胡世祥果断地摁下电钮,火箭升空,成功了!
---- 为中国人载人上太空成功喝彩中国飞天
纵 马 五 湖 四 海,
横 剑 谁 与 争 锋。
三 社 谈 笑 论 道,
国 策 运 筹 帷 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