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u.joy(胡子)
整理人: caozhengyou(2003-10-25 09:16:36), 站内信件
|
教育孩子该宽一点
最近在婚姻物语版看到一个关于“教育孩子该宽还是严”的版面话题讨论,我也想说说自己的选择。老实说我没有这方面的实际经验,说话之前未免有些胆怯。不过转念一想,先给自己来个未雨绸缪,也许是个上策。
首先我想提醒大人们一下,在培养孩子之前,各位不妨先扪心自问:我想要什么样的受教环境;对于儿时体验是向往还是拒绝。古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来每个人都希望有个没有压力、没有过多管束的童年吧。既然自己也厌烦那过严的要求,就不必再强加于孩子了。
父母往往期望孩子将来的发展能实现自己当年未能如愿的渴望或者遗憾,于是硬把孩子往这方面拉。亦或是坚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顾孩子的喜好和选择,一个劲监督他只能专心学习。稍有不顺意,比如成绩没有达到要求,贪玩了一会,就来个所谓的严管。一切还以那“严师出高徒”、“棍棒下出孝子”的老观念为行动指南呢。对此我真有些不以为然,那种方法虽存其高明之处,却有抹杀孩子个性之嫌。任何所谓的惩罚,其实不过是大人们转移自己过错、失职、无能、烦恼的一个借口,对于教育孩子毫无益处,只会带来伤害和反作用——让他们产生反感或反抗情绪。
诚然如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约束”和“诱惑”,担心管教不严则孩子会因“落差”难以适应约束压力,或者陷入诱惑不能自拔,这天下父母心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也应该相信孩子们会有能力承受和面对。只要我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不是一切包办;引导、培养对与错的认知能力,而不是反推一把。想用强硬的管束来使他们远离一切,这个不现实。越是这样反而越是增加这些东西的诱惑力。
我们教育孩子,目的无非是希望他们以后日子过得好。那只要能达到这个效果就好。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尽可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以身作则的教育方法来加以利用。
“童真、童趣、愉快的童年、好奇心、幻想力”这些孩子所有的令人怀念的东东,我们不能让它从孩子身上失去。硬逼着他们学习学习,又帮着拒绝那能怡情的课外读物等个人爱好。我们有能力让他们享受一个快乐的童年,那又何必要吝惜自己的给予呢。不要只想着“我这个都是为你好”而把一切强加给他。在此之前是否先记着尊重孩子们自己的选择呢?
孩子嘛,难免任性,在自制力、判断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做父母的当然得洞察这些弱点,想办法帮着弥补。尽可以多给他们些鼓励,多和他们交流,多给些引导和适当的控制。
我们所说的教育宜宽,也不是说提倡溺爱、袒护或者放任自流。这其中也讲个“度”字,一切以避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为准则,同时兼顾一个“宽”。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机会,寓教于乐,培养自学能力;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明辩是非;鼓励个人兴趣发展。如此这般想来不会误人子弟吧。
胡子
2003.10.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