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ockline(不系舟)
整理人: chocho.1(2003-11-08 23:01:54), 站内信件
|
紫娟有没有听过好了歌
“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
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
《好了歌》。”
据说甄士隐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所以朗诵了一段“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便同了疯道人飘然而去。还有一位柳湘莲,也是听了道人一句“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脚而已”就挥剑割去万根烦恼丝(跟道士走为什么要剃度?大概慌不择路了),随道士不知往哪里去。无论做错了事,或者受命运做弄,当然都可以向空虚中逃避,但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比如紫娟。
紫娟开始时好像叫鹦哥,第八回送手炉的时候才听说叫紫娟的。丫鬟看到要下雪了就给小姐送过手炉来,这样的殷勤也很平常,毕竟自己的命运要看主子的好恶。但是象紫娟对黛玉的知冷知热却很不寻常。紫娟自己就说:
你知道,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
给了林姑娘使,偏偏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
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
宝玉也有一个很忠心伺候的丫鬟,虽然有争议,也很可以一比,比如她们对自己主人的爱情的态度。袭人误听到宝玉对黛玉的一番表白的时候,吓得魂销魄散,立刻想到将来难免不才之事:
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置方免此祸。
接着便是在王夫人面前进了一番忠言,“怎么变着法儿,以后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一席话,把王夫人感动得如雷轰电彻,立刻从谏如流,后来终于大发雌威横扫大观园,了却袭人的心事。
紫娟用不着偷听也早早知道了主人的心事,却没有象袭人大惊小怪。回目曰“慧紫娟情辞试忙(莽、宝)玉”,说明紫娟虽然对黛玉如此痴心,但不是智力有缺陷的痴丫头,也不是行事鲁莽象一块爆炭的晴雯,而是真正的慧心秀口。她才不管什么是不才之事,只关心宝玉到底是不是真心。一试虚实之后,便也心下暗暗筹划,筹划的却是如何成就二人。并且心急到听见薛姨妈有一打无一打的闲聊,就急忙出来催促,被薛姨妈取笑一番(鲁迅写过一个衍太太,怎么跟薛姨妈这么象)。
紫娟的心急,正是她对黛玉的痴心。与袭人相比,紫娟的痴心更偏重于感情,也更令人感动。紫娟说:
我如今心里却愁,他倘或要去了,我必要跟了他去的。我是合家在
这里,我若不去,辜负了我们素日的情常;若去,又弃了本家。所
以我疑惑,故设出这谎话来问你...
紫娟说的话好像都是在为自己打算,观众却以为她是在为黛玉筹划。而袭人明明是为宝玉担心,读者却都认定她其实是为自己。因为紫娟的心灵纯洁无暇、透明无私,让人不由得对她心生感戴,被她的热情打动。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弱不经风的林妹妹所以能寄人篱下地苦苦支撑那么久,是因为心中有宝玉,身边有紫娟。
紫娟与黛玉虽为主仆,却情同姐妹。袭人也象紫娟常劝慰黛玉一样常在宝玉耳边絮烦,黛玉也常象宝玉对袭人一样觉得琐碎甚至对紫娟发脾气,可是紫娟却从没有因此有什么牢骚,袭人倒常向宝钗诉诉苦。相形之下,更能见出紫娟的体贴与宽容。紫娟热情之中又带着冷静沉着,不愧一个慧字。她对宝玉的试探巧妙而又正中关窍,对王善保家的从她房里搜出的所谓证据,也应对得从容大度:
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东西也算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
是那年月日有的了。
宝玉对袭人总是做出言听计从体贴有加,黛玉对紫娟却总是嗔责与呵斥,但这都是外表,内里却正相反,读者都感觉得到。当宝玉说出“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你铺床叠被”的戏言时,“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也许那时的林黛玉不但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更觉得丫鬟也受到了侮辱吧。
与黛玉情同姐妹的紫娟,总让人觉得会与黛玉誓同生死。紫娟的结局怎样?后四十回好像说她跟惜春一起出家了吧。如果按后四十回作者对黛玉结局的安排看来,紫娟的出家是必然的。既然黛玉不是什么人逼死的,紫娟对黛玉的感情无可发泄寄托,当然只好出家。可如如果假设一下,黛玉是另一种结局,紫娟会怎么样?紫娟不是说过“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吗!
既然名为“慧”紫娟当然有慧心之处。宝玉不检点时紫娟说的:
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
尊重。打紧的那起混帐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只管和
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
这些话恐怕不是空穴来风,随便说说的。从袭人的进谏到金钏儿的投井再到大观园的抄检,都是围绕着想象中的不才之事进行的。宝玉在黛玉房里正要说话,赵姨娘忽然进来,黛玉忙使眼色叫宝玉出去,这样的情节恐怕也不是虚设。黛玉要顾忌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苦雨严相逼”,这里的一年是每年还是某一年?谁又是严相逼的“风霜苦雨”?
说到这里自己也觉得奇怪,为什么非要将紫娟逼死不可?其实出家也没什么,象惜春,既然连自己从小跟随的丫鬟入画都那么无所谓,当然要出家好一些。可是紫娟听过好了歌吗?她会对此有感受吗?会因此而变得象惜春一样吗?有点怀疑。紫娟不是入画,黛玉也不是惜春。紫娟太热情,太富于同情,对人太关怀了,如果她出家会变成菩萨。可是,用菩萨这种世俗的同情所表达的观念,同曹雪芹笔下用和尚道士指代的那种人生虚无相距太远了。半部《红楼梦》中,都没有这种虚幻的慰籍,没有这种自己骗自己的行善积德菩萨保佑。换句话说,曹雪芹宁可不情愿地发出“世事一场大梦”的感叹,也不愿弄一个菩萨来渡世骗人。所以说,如果黛玉真是被谗言所害,被“不才之事”的莫须有所逼陷,那么紫娟一定会拼死抗争,我宁愿相信这样的紫娟,她拼死捍卫黛玉的贞节与尊严。紫娟外表幽静娴雅,内心却沉静顽强。紫娟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的气节,也有这样做的感情动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