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海外风光(游记/功略)>>亚洲>>越南>>越南印象

主题:越南印象
发信人: hb-wd(相忘于网络)
整理人: jaja(2003-10-16 11:57:09), 站内信件
越南印象
                     

今年夏天,我在越南……

我走进了一个热带气候的国度,呼吸着那种闷热的空气:不停地喝水,不停地出汗。虽然随时都可能下一场或大或小的雨,然而全是来去匆匆,甚至不在地上留下一点痕迹。
四处都是茂盛的植物,而我却热得无法思考(只有感受):这里或许有很好的文学,但肯定没有深刻的哲学。
越南的建筑物就十分的简单(单调):建筑是思想的象征。

瞻仰胡志明的遗体,参观他的旧居:办公室、书房、卧室和餐厅。
据说他懂得六国语言,而他的生活起居却异常简朴。他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在他的卧室,我看到了一个半导体,那是当年毛泽东送给他的;在他的办公室旁,我看到了一个金鱼缸,这是他和小朋友玩耍的地方。
他特别喜欢孩子,但他又发过誓:人民不解放,他就不结婚。后来他带领人民赶走了法国人和美国人,然而他却老了,病了,死了。
看着鱼缸里游动的金鱼,我试图理解这个把人民当作自己孩子的人……
一个凡夫俗子确实不容易理解一个完全伟大的人:除非他相信神。

下龙湾显然是大自然的一部杰作:它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下龙湾又叫海上桂林,这肯定是中国游客的叫法:把桂林的山峦放到下龙湾的海浪中,就成了“海上桂林”。
我在游船上吃海蟹,喝烧酒:喝当地的酒才能感受当地人的精神——这是我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迷信。
烧酒使女人变得漂亮,也使大自然变得更美:如果说桂林是一个秀丽的女子,那么下龙湾就是一个粗犷的男人。

在中国村庄,有一脉华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并固守着自己的文化和风俗。可是1979年中越发生了一场战争,而后那些华人便不知去向,他们留下的中国风格的房舍却成了令人牵挂的遗址……
或许战争(冷战或热战)是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之间的“自然关系”(威卜兰语),然而对于个人来说,它就是命运。

越南的红灯区叫开发区。
妓女们会说几句中国话,她们向路过的每一个中国游客搭讪:“按摩和打炮(性交),人民币150,老板?”
卖淫业不仅古老,而且具有世界性:它不仅逾越道德和习俗的障碍,而且逾越种族和语言的障碍,一切都是那么简单明了。
难怪罗兰·巴特这样说:“好的契约的样板,就是卖淫契约。”(《罗兰·巴特自述》)

我到过的许多地方都有赌场:芒街、下龙湾、海防……赌场是有钱的外国人消遣的场所,贫穷的越南人是不得入內的。
作为有钱的外国人,我并不感到自豪:贫穷可以使一个人变得猥琐,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变得猬琐。
好赌是人(尤其是亚洲人)的天性:与善的东西相反,偏恶的东西总有一种自然的动力。

越南的女人:矮,瘦,黑。
不过也不乏美女。我就看到过一位混血的越南女人:那美得简直令人终生难忘。
其实我们的审美观念是西方的:这没有道理,但又无可奈何。
越南还是一个男尊女卑的国家:女人劳动,男人喝茶。据说因为长期战争男人少而女人多,据说本来就有一夫多妻的习俗,据说……
男尊女卑是社会落后的标志。

越南的男人:都戴绿帽子。
因为越南人民军的军帽是绿的。在军事博物馆,我观看了越南人民军打败法国军队的资料片,参观了他们击落的美国战斗机和摧毁的美国坦克的残骸;在介绍越南历史的时候,导游的口头禅是:“自从我们打败法国人以后”或“自从我们打败美国人以后”。
弱者的反抗总有几分悲壮的意味。
不过真正喜欢戴绿帽子的是印度的托达人:他们认为不许妻子外遇是不道德的。

摩托车在大街上飞舞,象一群蝗虫。
这是越南的一道四处可见的街景,其中的一个亮点是小姐飙车:墨色镜,小背心,牛仔裤,长发飘飘,只是那块面罩略显土气(男人戴绿帽、女人戴面罩、全民穿拖鞋——越南人的三大标志)。
不过从背后看去,飙车小姐倒正如雕塑家罗丹形容的亚洲美女:象一只花瓶。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越来越少的社会形态),越南显然正在改革开放之中,因而也正被卷入一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在下龙湾的“黄家海岸”,摊主们已经会用几国语言兜售自己的商品;在海防的“海军饭店”,我们荣幸地接受了身着戎装的海军小姐的服务;在许多地方开始出现了赌场和红灯区……
全球化正在吞噬原始的自然和部落、社会的不同形态、民族的不同文化和语言,以及一切富有个性的东西:其实金钱是冷冰冰的,经济发展并没有方向,人们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呢?
                                        Email:[email protected]
                                           2003年9月18日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