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漫画卡通>>故事及评论>>其他动漫>>《Last Exile 》的主题

主题:《Last Exile 》的主题
发信人: submerge(四太子·钝!)
整理人: gzwangwei(2003-11-04 11:34:18), 站内信件
《Last Exile 》自2003年4月上画之后,并没有经过很多媒体喧哗式的炒作,但是它却已经毫无疑问的荣登2003年卡通的最高制作水准行列,并且迅速成为敏感而挑剔的广大动漫爱好者所追逐的热点。作为一部被评论为EVE式的动画,它毫无例外的因为内容上的艰涩而成为争论的话题。比如《Last Exile 》中飞行器的动力原理,社会的科技程度,神秘舰长的过去未来等等。其中,目前最难理解的就是它的标题了。国内有翻译成《最终流放》,然而实际上,影片中却未曾涉及到任何一个具体的流放者,exile实际上指的是影片中的一个物品,通过具备某个血统或者能力的人念出的神秘预言便能展现巨大的

exile的原义是流放、放逐。但是,我想这个词所承载的信息可能要超过流放与放逐。在google上搜了一下,发现这个词的用法相当广泛,最早出现在圣经的预言书里,《阿摩司书》里提到,为了表达自己的伟力,耶酥决心通过先知阿摩斯把未来的信息传达给与“上帝立约的子民”,这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预言。其中包括以色列的“被掳(Exile)”者。而实际上,台湾的一些宗教研究人员对此也表示出极大的怀疑,因为圣经被当作被神话了的历史来解读这个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了。于是在一些描述圣经的书里面对“以色列的流放者”这段预言做了概述,认为“這個名詞本身就是舊約論述亡國後(587B.C.E.)的大困境。”,并且这个词“是舊約的修詞或比喻的字眼,而不表示它具有某種特殊「歷史事件」的記載”。事实上,发掘出来的史实证明,当时的以色列并未出现所谓的“流放”者,而相反,“不僅僅未見到「被擄」的百姓所面對的那種悲慘世界,百業消滌,反而是有許多商業、經濟上的來往,而且長期以來維持587B.C.以前對巴比倫帝國的進口大宗物質,如油、酒等等農產品。”也就是说,当时以色列恰好处在相当繁盛的时代。而出现这样的流言,实际上只是民众的一种集体“「迷思」(Myth)”。也就是现代社会心理学所描述的“世纪末情结”——由于对未来的集体绝望而产生的一种孤立感,因为物质的过于丰富反而在心灵上出现的贫乏感等。

在《Last Exile 》中,我们所见到的世界恰好正是这个虚幻的写照——工业科技的极度发达而生活方式的陈腐表明世界已经处在变革的边缘。士兵在战场上机械式的运动,毫无战斗动力,第一二集中使人印象深刻的枪兵作战完全能够证明这点,那些士兵毫无人气,只沦为战争机器中的棋子,价值可能比枪膛里的子弹还低。平民百姓对社会前途没有信心,比如拉维的口头禅就是“可怜我短暂的生命”。甚至连统治者都是毫无生气的,帝国的皇帝是一个垂老的腐朽。整个世界陷入长期战争的动荡之中。每一个人都成为了时代放逐者。或者说,是神抛弃了这个世界,是神将这个世界上的人类放逐到了灾难和痛苦之中。而他们唯一能企求的,只是在这痛苦之中的最后解脱,只是一个风暴式的结束并且在这风暴之后的新生而已。

所以,《Last Exile 》所描述的并非“最终”,也不是“流放”,而恰恰是新时代的来临,是开始而非结束。而exile,也就成了引发这巨大变革的最终力量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exile在影片中所指的,绝非简单的放逐或者流放,就好比武打影片中所描述的气功一样,断不能翻译成英语中的“气体的能量”,因为它所指的,更多却属于精神上的力量。

注1:引用页台灣神學論刊

注2:参考页预言的解释


----
偶尔便来这里看看吧 
>顺便也来这里看看吧 
上社个人文集:深蓝的故事!


I'll never die  
I'll never cry   
You'll see 

                                  ——明教刺客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