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古典音乐>>最in时事>>来自萨尔茨堡音乐会的报道

主题:来自萨尔茨堡音乐会的报道
发信人: atelier(天堂里的喷泉)
整理人: sisi8597(2003-11-29 07:51:52), 站内信件
前几天在这里预告了去萨尔茨堡音乐节听一场Shaham的演出,现在也该向各位汇报一下了:

这是我第二次来萨尔茨堡,高山上的城防、彼得大教堂、莫扎特故居以及米拉贝拉宫都已算是故地重游了。下午两点半,我和朋友们便早早地走过萨尔茨河(Salzach),进入北岸的莫扎特宫(Mozarteum)。这是一个不大的音乐厅,容纳200人左右,两侧有包厢,适合中小型乐队的演出。

在入口取了预定的门票,寄放掉背包衣帽,我们还来得及在附近稍稍散步,观察一下音乐厅的布置。此时门前已经三三两两地聚集着一些观众,大家各自身着盛装,悠闲地与朋友们聊着天。由于是下午的音乐会,女士很少穿着晚装,先生们则是西服为主,还有不少穿尼制的南德传统服装的,我很佩服他们在这样的气温下汗如雨下而面不改色,果真是为艺术传统而献身....大厅里也偶尔有几位工作人员,同样笔挺的制服,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题,身着民族服装的姑娘们还提供免费的糖果。尚未入场,我们便开始体会到欧洲音乐会的传统了。

很幸运,我们虽然买的是最低等级的票,但最后一排座位隐然高起,整个会场居然一览无余,再加上后来演出期间我前面的座位一直空着,我们差不多享受了二等票价的服务:) 相比国内熟悉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莫扎特宫固然不是金碧辉煌,但却也精致典雅,布置大方得体。两边镶金的管风琴隐隐透出帝王之气(这里曾是哈布斯堡皇室的夏宫)。

观众陆续就座,掌声响起,乐队徐徐登场。众人瞩目的焦点,自然是一身黑衣,面带微笑示意的Gil Shaham了。比起他在有些CD封面上的照片,Shaham明显成熟了不少,已然不是当年初出茅庐的粉面小生了。这个判断马上通过他的琴声加以证实:一个很老到的起手,整个乐队在他的带领下拉开了《春》的篇章。乐曲是Vivaldi耳熟能详的《四季》,之前听过无数个版本,包括shaham自己的,我在这里也很难品出许多新意来。现场的感觉毕竟有些不同,坐在最后一排音效自然比不上CD,但声音的质感却是电子器材难以还原的,可能是我的心理作用吧:)

今天的《四季》还配上了维瓦尔蒂原先的十四行诗作注解,当然是德语的词。一位很有气质的老夫人会在每乐章开始之前朗诵一节。对于第四首《冬》的第二乐章,维瓦尔蒂启发道:

  人们在冷冽的寒风中
  在沁冷的冰雪里 不住发抖
  靠着来回跺步来保持体温
  但牙齿仍不住地打颤
  在滂沱大雨中坐在火炉旁度过
  安静而美好的时光
  小心翼翼地踩着步伐前进
  深怕一个不留神栽了个跟斗

这段安静宁谧的拨弦演奏常常让我想起冬日里室内闪烁着的温暖的炉火。但是今天的演奏似乎Shaham更注重拨弦的音量和力度,让人明显感觉到是着整齐划一的拨弦声引领着旋律,节拍从后场走到了前台,似乎更像是在表现“滂沱大雨打在窗玻璃上”,若是形容炉火未免太过剥琢。屋外世界的狂暴更反衬出室内人的安详。这只是另一种诠释,挺有意思的。

除此之外,Shaham运弓的力度看上去也成熟了许多。记得从前看过一段他拉《恰空》的Video,与海飞兹气定神闲的演奏相比,Shaham几乎使劲地把腰都弯下去才能走完那段铿锵的变奏。而现在看来,不论是夏的燥怒还是冬的凌厉,他都能自如地、自信而圆熟地奏出,再不会让脸色有一丝燥意。更可贵的是他在触弦之前,也已经能够营造出一股摄人的气势,似乎天地间的压力尽数收在那弓与弦的间隙之中,让人在顷刻间收敛呼吸,仅仅等待着由此爆发出的惊天一破!我情不自禁地为这一刻喝彩。

与演奏家精彩的表演相比,今天的观众似乎很难令人满意。可能是下午场优惠的关系,今天来了很多孩子,有些真的只是刚刚学会走路,可见欧洲人对于音乐的启蒙相当有先见之明。可惜的是,孩子们只能欣赏艺术,却并不一定懂得遵守纪律,整个音乐厅内此起彼伏着孩子稚嫩的嗓音,西方年轻的父母不习惯对孩子呼喝着要他们噤声,于是在乐曲声中,孩子们自说他们的。最夸张的是,在《冬》的第一乐章,Shaham疾风暴雨似的倾泻着狂怒的西风,与此同时有一个小男孩居然“咚咚咚咚”地在走道上跑来跑去,俨然是“冬雷阵阵”,竟与乐曲分庭抗礼。我不由想起郭靖对着黄药师博大精深的《碧海潮升曲》只是一味乱敲。结果自然是所有观众都怒目而视,小孩子一把被父母抱走——幸好他没哭出声来!孩子自然是怪不得的,但即使是那些盛装之下的“贵族”们,看起来也失掉了当年风雅的沙龙赞助者的遗风:动桌椅、踩地板的吱嘎声固然难免,场内居然有好几次手机大作起来,令我不得不大跌眼镜。最后,每个乐章结束伴随着那“热烈”的掌声,不仅是我,看来连Shaham都哭笑不得啊!

今天我很是体会到场内观众的种种小细节对演奏和欣赏的气氛有多大的影响。盼望着今后一流的演出,都能够得到一流观众的配合。在国内亦是如此。

最后, 要求加演的掌声让我的手掌生生地肿了起来,我的第一次萨尔茨堡音乐节之行毕竟是令人难忘的。


----
所有的时刻都消失在时间里,就像泪水消失在雨中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