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ocho.1(暗夜紫)
整理人: chocho.1(2003-08-21 11:25:27), 站内信件
|
很多人看红楼会疑问,红楼梦是否只是当时众多小说中梢有阶级观
念因此所以广泛流传的一份;或者它是否与当时的小说是一脉相成;又
或许曹公不过是升华了当时作品了一部分内容。
很多时候,不要相信别人怎么说,而是因该自己去试试考证。
一 两处明显沿袭
以前我也曾有过以上的学问,因此寻经问典,找红楼梦究竟从什么地
方“窃”过素材。我最大的发现有两个。这是完全重合的两个地方。
一《龙文鞭影》中的“雅量常宽”。
《龙文鞭影》是古代小儿的启蒙书之一,寻经问典,引典故的。里
面的典故少说也有上千。我曾细细查看,这个“雅量常宽”,便是
宝玉的形象之一。由此可见,作者不是凭空制造了宝玉的形象。
“雅量常宽”说什么呢?说汉代有个涵养很好的官叫常宽,他的侍
女撞到他,把汤泼到他身上,他不管自己,反倒问侍女是否烫伤。
这个地方相信大家都清楚,这是宝玉的经典形象之一。这里便是原
型出处。
二上官婉儿的分花法
把花分为“十二钗”的分法毫不奇怪,也只有我们现代人才会那么
惊艳。其实在古代的很多诗词中与小说中,都出现过“金陵十二钗
的字样,象把菊花分为十二种,故叫“十二钗”(荑秋散人编次的
孤本《玉娇梨》)等,数不胜数。
上官婉儿当年将花分为“十二师”、“十二友”、“十二婢”十分
出名,而且她都说出了很多原因。象她说“芙蓉”的特征。例:
有问:“芙蓉应列于友,反列于婢;月季应列于婢,反列于友,似
有爱憎之偏,岂不教芙蓉抱屈否?”上官复对曰:“芙蓉生成媚态
娇姿,外虽好看,奈朝开暮落,其性无常。如此之类,岂可与友?
至月季之色虽稍逊芙蓉,但四时常开,其性最长,如何不是好友?”
这个“成媚态娇姿,外虽好看,奈朝开暮落,其性无常”的芙蓉,正
是曹公安排的晴雯。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值得说的是,这是目前我找出来,并且完全可以肯定曹公是沿袭此处的典
故但是,曹公只是用来丰满人物形象,对材料进行了再创造和加工,使得其完
全成为了故事和人物的一部分。
二 当时的小说与红楼梦
完整的介绍,所谓明末清初的小说,泛指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之间的全部作品。
为了亲自考证红楼梦的价值以及它与当时时代的差异,我曾翻出明末
清初时最享负盛名的天花藏主人集,里边有他的作品,点评,并收录
了还有当时的小说家步月散人等的小说。
天花藏主人是当时著名的小说家,收藏家,点评家。
在一系列小说中:
从《平山冷燕》到《玉支叽》,从《玉娇梨》到《金云翘》
从《飞花咏》到《赛红丝》,从《定情人》到《画图缘》再到《鳞儿报》
里面有与《红楼梦》类似之处,其中的很多主人公都是因为母孕时梦
一神物而名,其他都不相同。
对比产生差距。正是这些明末清初的畅销著名小说,让我深刻的了解
到,为什么红楼梦会有那么深刻的历史价值与时代的价值,为什么当
时会万人空巷,为什么当时有的女子真的为宝玉忧伤而死,临死前还
深深的呼喊:“可怜我宝玉!”(详见清朝逸事,此为一富商之女)
当时那些故事中都有深有渊源,误会百生,最后或是佳人眷属,或是
娥皇女英共侍,这些故事里的主人,无不是风流倜傥,貌赛西子。
那些故事里,好人是绝对的好人,坏人是绝对的坏人。里面有姐妹赛
诗(稍微精彩的是《画图缘》中蓝玉小姐一段)
而红楼,更丰富,更具体。其中的好人与坏人不是那么绝对,每个人
都显得真实,更不用说作者的文笔与文风,其中的隐晦也相对更精彩
内容更值得回味,意义更深刻……(省略500个形容词,你我都知红楼
之好,此处不说了)
当时的作品,最大的缺陷是,无论作者把人物写得多么生动,人物最
终没有灵性与色彩,让读者读完之后完全相信这只是个故事。这是因
为人物毫无个性。虽然或有反抗,仍是难以脱离纲常,纵有不爱富贵
的“腻子”,最后也会机缘巧合,兰桂其芳。
当时的著名小说都如此,其他的更不用说。
唯一值得推荐的是《画图缘》,这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其中的
女主角描写和其他一样优美明艳,但是,自我个性较为突出,有了一
个其他女主角所没有的独立灵魂。而男主角虽然最后还是做成了大官
但在于其二次逃官的经历来看,稍有文学价值。
《画图缘》可以说是我触及的12本明末清初小说中最优秀的一本,值
得比较的是,它与《红楼》一样,其间有仙人指点,而且仙人的确是
仙风道骨。然而却丝毫不及《红楼》皮毛,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更可见《红楼》的独立创造与历史,文学价值。
---------------------
这是看楼下文一时要写的,可是太长,做跟贴已不合适。此标题也得商榷。
原是随手写来,罢了:)
----
静倾听着我我向夜静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