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曲径通幽 话题讨论>>诗词探讨>>谶语--打开《红楼梦》的一把钥匙

主题:谶语--打开《红楼梦》的一把钥匙
发信人: racky_meng(狼行成双)
整理人: chocho.1(2003-08-10 11:04:09), 站内信件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巅峰,成书于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红楼梦》中的诗词往往以其高超的文学功底以及深刻的含义而著称,其中不乏作者精心为后面故事打下的铺垫。

书中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碰到了癞头和尚,那和尚暗示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诗在这里是在影射整部书,以“真”家的小康的败落影射“假”家的败落。第二句是在说英莲日后改名香菱做了丫鬟。后两句是在说“真”家在元宵节时将遇“葫芦庙”之回禄,从此家道中落。一首诗,在刚开头就有了如此多的谶语,看来,曹雪芹在刚开始写红楼梦时就是以一个较高的标准开始的。

又是这个甄士隐,后来遇见了跛足道人,听了他的《好了歌》,便做了解注:
1.   陋室空堂,
2. 当年笏满床;
3. 衰草枯杨,
4. 曾为歌舞场。
5. 蛛丝儿结满雕粱,
6.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7. 说什么脂正浓、
8. 粉正香,
9. 如何两鬓又成霜?
10. 昨日黄土垄头送白骨,
11. 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12. 金满箱,
13. 银满箱,
14. 转眼乞丐人皆谤。
15. 正叹他人命不长,
16. 那知自己归来丧!
17. 训有方,
18. 保不定日后做强粱。
19. 择膏梁,
20. 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21. 因嫌纱帽小,
22. 致使锁枷扛,
23. 昨怜破袄寒,
24. 今嫌紫蟒长;
25.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26. 反认他乡是故乡。
27. 甚荒唐,
28.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1、2、3、4、5是说贾府后来败落,6是讲贾雨村等新的爆发户,7、8、9影射宝钗、湘云后来变老;10影射黛玉、晴雯等的不幸夭亡;12、13指熙凤等人的暴发;17、18指柳湘莲等侠义人;19、20指巧姐被卖到妓院;21、22指贾赦与雨村等人对仕途的迷恋;23、24指贾兰、贾蔷等人对功名的强夺苦争。一段注解,贯穿了整部书,也总结了中心,作者可谓用心良苦!

如果说,前面两个差不多是整体小说的预言,那么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及《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几乎大观园中所有的女子的“命”都在里面,而且他们都是谶语,我们只摘选其一:
1. 霁月难逢,
2. 彩云易散。
3. 心比天高,
4. 身为下贱。
5. 风流灵巧招人怨。
6. 寿夭多因诽谤生,
7. 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是首判词,在它的前面是一副画,画的是一团乌云,暗中比喻晴雯最后因诽谤而未得善终。“雯”字本意带花纹的云彩。1是在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女孩太少了,她聪明,还是大观园中最漂亮的丫鬟,有着嫉恶如仇的刚烈性格;2中的彩云便是“雯”,易散指她夭亡;3是说他性格和人格高尚;4 则指她的身份不过是个下人罢了;5是说因为她的貌美和聪明以及不羁的性格致使一些人暗中妒忌;6则道明了致使她夭亡的直接原因;7是说宝玉对他的深厚的情谊久久不能忘怀。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作者在第五回的时候就已经把一个丫鬟的命运安排好了!

宝玉在太虚幻境看了“生死簿”后,又观赏了警幻仙子排演的《红楼梦》,这《红楼梦曲十四首》也大都是谶语,我只举两例:
终身误
1. 都道是金玉良缘,
2. 俺只念木石前盟。
3.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4.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5.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6. 纵然是齐眉举案,
7. 到底意难平。
曲唱的是宝玉、黛玉与宝钗三人的爱情与婚姻。词牌本来都是一定的,但却没有什么所谓的“终身误”,这也是对他们不幸的爱情与婚姻的一种感慨吧!开篇第一句就看出了是以宝玉在自叙,表明了宝玉对黛玉这段“木石前盟”的忠诚,而完全无意于人们常赞叹的“金玉良缘”;这也正是3、4所表达出来的;而后又说,原来美中不足的事是常有的,即使家中有宝钗这样好的妻子,对黛玉的感情也永远无法平静。在这首词中,作者对宝、黛、钗之间的感情做了较为详细的谶语,而以后所说的“金玉”与“木石”的因缘也都因此而出。

在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到了秋分时节犯了咳嗽病,一天比一天重。一天傍晚,突然天变,渐渐昏暗,下起雨来,黛玉又看了几篇闺怨诗,有所感触,便写了一篇《秋窗风雨夕》
1. 秋花惨淡秋草黄,
2. 耿耿秋灯秋夜长。
3. 已觉秋窗秋不尽,
4. 那堪风雨助凄凉。
5. 助秋风雨来何速,
6. 惊破秋窗秋梦绿。
7. 抱得秋情不忍眠,
8. 自问秋屏移泪烛。
9. 泪烛摇摇爇短檠,
10. 牵愁照恨动离情。
11. 谁家秋院无风入,
12. 何处秋窗无雨声。
13. 罗衾不耐秋风力,
14. 残漏声催秋雨急。
15. 连宵默默复飕飕,
16. 灯前似伴离人泣。
17. 寒烟小院转萧条,
18. 疏竹虚窗时滴沥。
19. 不知风雨几时休,
20. 已叫泪撒窗纱湿。
这首诗的题目与《春江花月夜》正好相对。一个病中少女酸苦的哀思,悲凉的情绪如浓重的暗夜压在她的心头。这个如花的少女,孤单寂寞地住在潇湘馆里,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看着雨打落叶的景象,又想到自己凄凉的身世后未来的渺茫,肝肠寸断!。这一首诗竟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了一种肃杀、凄苦的气氛。如果我们联系其他书中的诗词,这秋便有了其他的含义。《红楼梦曲》中说,“堪破三春景不长”,又有“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可见树中的秋不仅是百草凋零的时节,更是大观园诸芳流散之日。他们生活在贾府衰败的初期——初秋,只要再加一场秋雨,就真“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黛玉的一首诗,不仅咏怀,还起到了表达作者自己暗中的意念的作用。可见,《红楼梦》绝对不是一本简单的书。

《红楼梦》是一部经过缜密设计、构思而写成的巨著,它所涵盖古代各方面文化之广是前所未有,其精心的安排则更是后无来者。本文所提及的,只不过是挂一漏万,然窥斑而乃知豹。从中可知曹公的用心良苦以及他缜密的,富有逻辑的思想以及高超的语言驾御能力。学习这些带有谶语性质的诗词,不仅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更能起到加深对作者中心的理解的作用。谶语为我们打开了大门,我们将走得更深!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