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uozhe(笑笑)
整理人: byebye(2003-08-25 16:36:36), 站内信件
|
周庄不是佛教盛地,即使是我也不信佛。但,我几乎是怀着满腔的膜拜之情来到这片土地的。虔诚而专著。
以至于进入周庄的时候竟开始紧张。
怕自已的涉足破坏了这里原有的和谐。
窄窄的老街,青砖,黛瓦,朱窗。
宗宗的流水,似乎连脚下的青石板也泛起水光。
小桥,流水,人家。静谧,,不张扬。古朴的几乎不动声色。
有些墙壁刚被刷过,粉白色的。但那依旧掩盖不了周庄九百余年的沧桑。古旧,古香的气质无论是从脱了漆的门匾,还是饱经风吹雨打的墙上瓦,亦或是脚下被无数双脚踏过的青石板上,无一不在透露出历史的亘久与其中的所含的无穷底蕴。
水轻轻流淌,周庄的河都不大。与苏州园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却精致。
民宅散落在河水两旁,有水的地方就有屋子,或者住人或者索性使其成为店铺,卖工艺品。
依水成街。有水的地方就有屋子,有屋子的地方就有植绿。时有小船飘过,撑船的人会对岸边的人咧嘴笑。质朴而祥和,像认识已久的老朋友彼此之间默契相存。
于是,心里感到温暖,平和。
小船顺流而下,泛起一圈圈温和的涟漪。
几只鸭子戏水,扑打着翅脖,亲昵的用嘴相互撩拨着对方。
几个孩子赤足在青石板上跳啊,跑啊,穿梭于众多游人之间,像一个个的精灵,单纯无邪。
一切是那么自然流泻而出,像古曲自然流淌,和谐的犹如梦娜丽莎脸上的微笑,为这本来山明水秀的世外桃源平添了一道亮丽的人为风景。不造作,不娇情,一切来得都那么顺其自然。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站在双桥上,不经意有了这种感觉。
双桥一名世德桥,一名永安桥,联袂交叉,状似钥匙,故又名钥匙桥。桥上,桥下的人很多,多是游人。在这里拍照留念。而住在附近小楼的乡民则微笑地看着这一切。互相装点,互成风景。
我站双桥上,看整个周庄,竟似一幅江南的画卷,浓淡相宜,些许妩媚,就像在河边洗衣服的村妇,大方得体。
有名的自然少不了沈厅,张厅。不过,我更喜欢张厅。
张厅不如沈厅大,也不如沈厅背负的盛名多。然而它的“小”而大方,最是让人为之心怡的。箬泾河穿屋而过,于是成为“桥从前门进,船从家门过”的水乡奇景之一。
沈厅七进五门楼,房屋百余间,气势宏伟,由江南首富沈万三的后裔所建。可听人说,这么一个首富的诺大资产竟被子孙挥霍的一干二净,心下多少有些悲愤。看到的,不只是一座豪宅,豪宅背后所包含封建氏族的落寞,悲哀确实让人心里沉甸甸的。发慌。
所幸,沈家的衰败并未影响到一道名菜的流传于世。那道名菜叫“万三蹄”。软而不腻,香滑可口,几乎是入口即化,剩下的骨头亦飘香。
坐在周庄的一个小馆子里,啃“万三蹄”,看外面的风景,感觉更不一样了。
“到如今,年复一年,我不能停止怀念,怀念你,怀念从前。但愿那海风再起,只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温柔……”这声音,原本属于已故的邓丽君。但在我看来,蔡琴重新诠释演绎的版本似乎贴进周庄,更有韵悠悠深深的韵味。尾随着她恬适的嗓音,周庄的气息在空气中慢慢弥散……
自以为见过大世面的都市人,在这样的古镇,这样的水乡也禁会像孩子般有着无限的好奇与不安的渴望。倒是这古镇的人们竟面对这么多来来往往打破自已宁静生活的游人,反而放得下介怀,悠然坦荡,宠辱不惊。外界的干扰也许不能从根本上打破周庄固有的宁静。周庄是气质的,它的气质便是娴静温柔,坦然。以善良,温柔的心境面对一切。怡然,自得。
这首歌,不单只属于蔡琴,属于周庄,也属于这里所有质朴的乡民,纯洁,与世无争。
喜欢周庄,从梦境到现实。
荡舟于水中,穿过桥洞,缓缓向远方的夕阳滑去,将这份纯净的美定格于心中。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