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俺是第一次>>『闲情偶寄⊙个人文集』>>『MM's』>>笑逐颜开[muozhe]>>上海,不让我的眼泪陪你过夜

主题:上海,不让我的眼泪陪你过夜
发信人: muozhe(笑笑)
整理人: byebye(2003-08-25 16:36:36), 站内信件
上海,没有纸醉金迷。

这是此行的最大收获。因为,在此之前,心里对上海的定位就是这四个字。简单而沉重。

曾以为上海是一座暖昧之城,其实,则不然。它只是显得有些许不分明,但,那绝不是暖昧。有些模糊,但依然能够辩认自已所想辩认的。

外滩,很美。

每天晚上会跑到外滩,找一块人少的地方,吹风。
在发红的夜空下,伫立,沉默,却仍留下浮华的优越。

看游轮。外滩边的灯火,很温暖,喜欢这种温暖的感觉。所以,愿意多坐一会儿。约摸过了十点,灯熄了,人散了。外滩又恢复原本的寂静,变得与世无争起来。

我总喜欢继续坐下去,贴近另一种风情的外滩,另一种风情的上海。有些情愫,不言而喻。心下有些沉实。像隔了一层薄薄的纱,吹弹欲破,但若真的破了,反而没意思。

拥挤的马路和流烁的灯光,使上海的夜晚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夜晚的南京路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例子。灯光通明,行人络驿不绝。两旁的建筑中西结合的味道很重,呼应着,一种日久新清的别样美感。全部隐现于五彩斑斓的灯光后,耐人寻味。

每一个人都可成为一道独立的风景,点缀着这条步行街,同时,这条步行街也点缀了每一道人组成的风景。无所谓主角与配角。每个人都是主角。

白天的上海气温高,故不比晚上那般热闹。走在城隍庙中,感受的是上海的传统的一面。

不经意地发现城隍庙中的一条里弄。巷子很窄,不深,一眼可望到头。一溜敞开的木门,门前有几把小木凳或竹椅,上面坐着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素淡的样子,我经过的时候他们悄然无声。

我经过的时候是早上,所以能看到门口摆放的小桌子,上面零散地摆雪白的馒头,黄澄澄的油条,喷香的稀饭,诱人的小笼包。后来,朋友对我说起,才知道那就是上海赫有名的四大金刚,听名字还道是什么稀奇玩意儿,却不料竟是如此普通。

时不时的会有些猫猫狗狗的叫唤声或是小摊主叫卖早餐的时用力吼上几嗓子的声音,打破里弄里原有的沉寂,但,很快便又恢复沉寂。像一汪激不起涟漪的湖水,简约,沉实。

他们住的屋子很简陋,光线极暗,以至于白天也要开一盏昏黄的小灯。此情此景,倒使人想起了老上海的电影故事。幽幽灯光下,一个女子,沉沉地思考,忘却岁月的流逝。这样的好多半是小家碧玉,温婉,静娴。于是,猛的忆起《半生缘》里的顾曼祯。

老实说,我不大喜欢上海人。但是对于上海这个城市的好感却是无法隐藏的。我承认,我比一般人喜欢这种奢靡的气息,我比一般人更喜欢这种优越的浮华。而上海,刚好能够极大限度发满足我这种病态的需求。

一个上海的阿姨指着我的脑门对我说:“表里不一,十足的怪”。
我笑。也许,她说对了吧。

怀着这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结束这次的行程,心里竟眷恋起这个城市,怅然若失。

齐秦极尽柔情地演驿“不让我的眼泪陪你过夜”默默地听着,叫了一大笼生煎,边吃边听。希望自已很快忘却,然后,也不让莫明其妙的泪水流下。这是我在上海最后一夜做的所有事情。

回深圳,一个去过上海的朋友对我说:“外滩在外,珠江边好。”
我笑而不答。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