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mos60(方鸿渐)
整理人: navi(2003-11-17 10:46:09), 站内信件
|
一个球队里总有这么两种人,
一种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另一种的则截然相反,
照理说,该是那些抗击外国选手的球员应该得到更大的荣誉,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在羽毛球这样的中国球员占据明显优势的项目中,
打败自己的队友是首要任务!
相当多的时候,决赛在两位中国选手之间展开,
你对外国选手打的再好,
但要是治不住同伴,你就只有拿亚军的份,
这就好比当年的龚智超屡胜王莲香,
却总也胜不了叶钊颖,总是站在低一格的领奖台上。
只有当王莲香和叶在一个区,把叶消灭的情况下,
小龚才能尝到胜利的滋味。
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中国队来说是比较合理的,
保证中国队能够最大可能的获得优胜,
但在实际的体育比赛中,
产生的效果恰恰是鼓励运动员勇于内争,内斗!
昨天晚上,张宁胜了张海丽,
但是张宁的脸上没有太多的兴奋,
她知道,在决赛中将遭遇龚睿娜,
同一个队的队友,相互之间非常熟悉,
而张宁又大了几岁,体力状态都不是太好……
与龚睿娜相比,张宁更愿意在决赛中遭遇马丁或者张海丽,
但事实是,张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为龚睿娜制造了通向荣誉的阶梯,
而她自己只能笼罩在别人的光环之下。
张宁已经很老了,这很有可能是她最后一次参加大型比赛。
如果,她在其他国家,她的状态和条件还可以打几年球,
而在中国,有那么一大批青年选手在那里等着,她只能离开赛场。
对于一个没有那么多胜利光环的女选手来说,
退役以后的路又不知道该怎么走……
对张海丽胜利,是她对国家做出的最后的贡献,
胜利是国家的,是龚睿娜的,惟独没有她自己的份。
当时特别能够理解张宁的内心感受,一种酸涩和无奈。
鲍春来遭遇了另外一种不幸,
自从何智丽出事以后,很多队内部进行了改革,
没有教练明确要求让球的事情了,
但是,队员内争,教练一般不指导,
而且,不允许打三局,不要拼的太狠。
夏煊泽赢了第一局,他就已经赢得了比赛,
第二局的对局质量简直残不忍睹。
夏很无奈,2000年没有拿到冠军,不能退役,
而和他同一个时代的吉就靠一个冠军过上了悠哉的生活,
那么大年纪了,还在场上和小运动员搏杀,
夏的眼中时时流露出无奈。
鲍也无奈,和夏打,明显放不开,
在中国队内部的经验和资历差异很难让他站同样的地位上和夏对决,
一代一代的年轻运动员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年轻的时候外战内行,拿不到冠军,
年老了,内战内行,要踩着年轻队友,昔日的自己品尝艰涩的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