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DVD/VCD>>№2 影视评论>>⊙ 外语电影 ⊙>>影评:上帝之城

主题:影评:上帝之城
发信人: marco_0708(无限透明的蓝色)
整理人: yong1015(2003-08-03 10:26:30), 站内信件
http://cimg.163.com/movie/0302/11/cityofgodfrs.jpghttp://cimg.163.com/movie/0301/24/cityofgods.jpghttp://cimg.163.com/movie/0304/10/cityoofgod_des.jpg
片名:上帝之城(CITY OF GOD)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Fernando Meirelles
   卡提亚-路德Katia Lund
原著:保罗-林斯Paulo Lins
主演:亚历山大-罗德里格斯Alexandre Rodrigues
   马修斯-纳克加勒Matheus Nachtergaele
   道格拉斯-西尔瓦Douglas Silva
   艾丽丝-布拉加Alice Braga
类型:犯罪、动作 片长:130分钟
级别:R级(强烈的暴力、性及毒品内容)
官方网站:cidadededeus.globo.com

关于本片:60年代,大量怀抱幻想的贫民来到里约热内卢,在政府设置的贫民区落户。由于种族和阶级偏见,这里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政府完全采取不问不管的态度。这时的年轻人虽然游荡于社会的边缘,但还肯听命于严厉的家规。70、80年代,局面终于发生了逆转。这些底层少年开始聚集成团伙帮派,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犯罪和毒品军火交易,俨然形成了与社会对抗的体系,并控制了整个社区,成为了真正的“国中国”。匪徒的年龄也呈越来越低的趋势。今天,这仍然是巴西政府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影片根据保罗•林斯的小说《God's Town》改编,林斯在里约热内卢贫民区长大。1982年,他参与一项研究下层社会犯罪行为的人类学计划前往“上帝之城”采访,却发现自己更偏好用文学的方式来表现这地狱之景。在发表了一首诗歌后,朋友鼓励他写成小说。他花费八年时间进行深入采访和收集资料,广泛调查臭名昭著的房屋修建计划。小说出版后,在巴西引起了轰动,并被译成6种语言,被12国购买版权。法国、美国、意大利和英国也即将发行。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曾活跃于实验电影界,转入电视业后给80年代的巴西荧屏带来了新鲜的空气。进入90年代后他的商业电影和广告也颇有名气。梅里尔斯认为阅读林斯的小说使他发现了这个国家的另一面:“我意识到我们,来自中产阶级,无法看到就在我们鼻子底下发生的事。我们不知道那条分隔了两个国家的深渊:‘Brazil’和‘brazil’。从深渊的那边看,政府、法律、公民权、政治、教育、前途和未来都不过是抽象的概念,仅仅是轻烟。”由于没有切身体验,他请来曾在贫民区拍摄影片的电影人卡提亚•路德合作,从街道上和贫民戏剧团中找来200多名少年进行了8个月的训练。这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
  影片的制片人是巴西著名导演沃特•塞勒斯(《中央车站》《太阳背面》),他说:“巴西每年有40000多人死于暴力,是科索沃死亡总数的三倍还多。在市郊地区很多死亡惨案都是毒品团伙争斗,或毒贩与警察对峙的产物。《上帝之城》想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了解我们是如何陷入这种混乱之中的。”对于有人指责影片将巴西的贫民区展现得如同只有毒品贩子,塞勒斯表示:“其实大部分巴西人是这种现状的牺牲品。”“不要期望怜悯与救赎。在上帝之城里没有此类东西。它描述了这样一个世界:那里的人们被巴西的统治阶层遗忘了太久;国家从未提供过适当的健康和教育服务。事实上,国家唯一充分提供的就是子弹。”

剧情:影片的真正主角不是人物,而是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60年代开始一项号称“上帝之城”的住宅修建计划安置贫民,80年代初这一片地区成为了里约热内卢最危险的地带。
火箭带我们来到“上帝之城”,他见证了这里二十多年来被残暴、贪婪、复仇、野心、背叛、掠夺所裹挟的混乱生活以及最终导致的一场灾难性的黑帮争斗。虽然从小就要辗转于匪徒间求生存,但胆小怕事的性格与自我保护的本能却使他一直能平安度日。60年代晚期——11岁男孩火箭看到一名摄影师在抓拍,充满惊羡的他暗自决定了自己的理想。而和他同龄的男孩李却一心梦想着成为里约最危险的罪犯,他替当地的匪徒跑腿卖命,崇拜加比内里和他的帮派——这一伙匪徒犯下了多起大大小小的武装劫案。光阴流转间,杀人对于李已如儿戏。
70年代——火箭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学习奋斗,他战战兢兢地在黑帮与正派人之间踩钢丝。而杀人如麻的李已成为一名小头目,他的野心还在不断膨胀中。他发现贩卖毒品比抢劫更能牟取暴利,于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开始了毒品交易,并迅速扩大。80年代早期——在多次失败的抢劫后,火箭终于弄到了一台照相机,并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摄影师。李亦梦想成真地当上了里约热内卢最令人胆寒和敬畏的毒品商——这一年两人年满18岁。李的话在“上帝之城”就是法律,他的儿时伙伴组成了他的顾问团,大批9至14岁的男孩结成了他的军队。没人敢挑战他的权威直到曼尼出现,他眼睁睁地看着女友被强奸,父兄被杀害,怒火中烧下决心杀李以复仇。他的宣言传开了,一群同样备受李凌辱的少年聚集到了一起。“上帝之城”里战争一触即发。

影评:凌晨3点,室内的空调机高速运转着,却怎么样也驱不散影碟机里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酷热。没有沙滩和大海,没有桑巴和烤肉、也没有朗拿度和足球,甚至没有怜悯和眼泪,在这里生命的每一秒中充斥的,只有仇恨和杀戮。这就是“上帝之城”,巴西最繁华的“乐土”。
需要一份好job吗?需要欧洲最新款的跑车吗?需要可以看得见大海的别墅吗?或者简单一点,一部DC?一部NOTEBOOK?还是一个年轻的PLMM?或者再简单一点?一顿丰富的晚餐怎么样?不,不需要,在上帝之城,你只需要一枝枪。无论你是7岁还是70岁。
平时有什么消遣?玩PS2还是XBOX?极限运动?网GAME?CS?不,上帝之城里没有网吧没有麦当劳没有任何娱乐场所,消遣就是帮毒贩带货、望风、四处抢劫。CS是什么?模拟射击游戏?不,我们不玩游戏,那没意思,我们用真枪杀人,而且不犯法,这里的法律就是手枪,欢迎你来上帝之城。
童年?青春?所有的成长历程就是拿着枪“砰砰砰”把所有你不顺眼的家伙通通干掉,或者被别人干掉,杀人的经历绝对比你的第一次性体验来的更早更丰富。“我吸毒,抢劫,杀人,我是真正的男子汉,不是孩子。”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我的朋友排骨说的,不过大家都同意他的话,基本上10岁左右我们就杀过人了,这算不了什么,如果不想横尸街头的话就要拿起枪更快更狠更准。问我有没有听过香港的蛊惑仔?我操,那也叫帮派?一帮十几二十几岁的人傻乎乎的约上那么一、两百人用小刀和水管打架,在我们这一帮孩子就可以把他们搞掂了。
这就是青春,残酷的青春,杀戮的青春。

费尔南多•梅里尔斯是个鬼才,用近乎纪录片的手法将里约热内卢最臭名昭彰最危险的贫民窟赤裸裸的展示在荧屏上,片中所有的演员基本上都是17、8岁的少年和11、2岁的儿童,拍摄出的效果异常真实,杀人放火犹如家常便饭;情节的铺排相当紧凑,尤其是贩毒基地那间大屋的叙述,快速的影像交替把错综复杂的情节交代的清清楚楚。大量手提镜头的运用和剪接使得整部片子动感十足,无论是60年代刚建造的整齐的平民窟,还是80年代破旧复杂的穷街陋巷,情节的巧妙安排和多种技巧的运用使影片的每一秒都张力十足,像是一场12级飓风把每个观众都席卷在风暴核心再彻底的摧毁。影片从街头追鸡开始作为整部片的转承,正准备抓鸡的火箭夹在帮派和警察的对持间进退维谷,继而将他身边发生的故事倒叙,历经60年代至80年代,两个少年李和本尼一个狂燥凶残,噬血成性;另一个足智多谋,重情重义,两人刚柔并济终于从小混混上升至帮派大哥。后来本尼被杀,李犹如脱缰野马更加凶残,终于把天主之城变成活生生的地狱。传统的黑帮电影和《上帝之城》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如果《大逃杀》虚构的残杀情节让许多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话,《上帝之城》的真实可以让这些人目瞪口呆,巴西炽热的阳光下爱情和友情比生命更加短暂,唯一的色彩就是土地上鲜红的热血。
学会爱人与享受人生,不如学会杀戮与脆弱的生存。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