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iangxue(酿雪)
整理人: chocho.1(2003-07-29 20:25:59), 站内信件
|
文章标题:“拆开这个鱼头”释
文章作者:周中明
文章出处:《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2辑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王熙凤在跟尤二姐的对话中用了一句俗语——“拆开这个鱼头”。第六十九回,她又说过一句意思相同的话——“我反弄了个鱼头来拆”。这里的“拆鱼头”准确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有的注家释为:“比喻处理和排解复杂难办的事”。“拆”,就是“拆开”的意思。把个饭桌上的鱼头拆开来,不见得有什么复杂难办之处。陆澹安的《小说词语汇释》把“拆鱼头”解释为“做麻烦的事”。此解虽比较接近原意,但还不够确切。
据我所知,“拆开这个鱼头”,是南方的一句民间俗语。在南方的酒席上,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我来拆开这个鱼头”。说着便把筵席上吃剩的大鱼头用筷子拆开,让大家好搛了吃。后来,即使不在酒席上,也常听到有人这样说,那意思都不外乎是:为了与人方便,而自找麻烦。
《红楼梦》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运用这句俗语的。第六十八回,凤姐说的“少不得我去拆开这个鱼头”,不是她以“少不得我来处理和排解这复杂难办的事”来自傲或表功,而是以“少不得我与人方便而甘愿自找麻烦”,来对尤二姐进行讨好和愚弄,说明她是一心一意成全尤二姐的,它深刻的表现了凤姐嘴甜心苦,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奸险性格。第六十九回,凤姐说的“我反弄了个鱼头来拆”,也是她向尤二姐表白和抱怨:为了你,我反而自找麻烦的意思。如果用“比喻处理和排解复杂难办的事”来解释,不仅不符和风姐说话的原意和感情色彩,而且会有损于凤姐这个人物的性格。试想,凤姐是那样一个惯于逞能而也确实能干的人,怎么会为这点子小事,她就把“复杂难办”放在嘴上叫唤呢?
由此可见,对于《红楼梦》有些词语的注释,需要调查了解民间习俗,从人物性格出发,细心体会其所用词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注释的准确,贴切,有利于帮助读者正确了解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文章标题:“赐裘怜抚戍”的出处
文章作者:朱松山
文章出处:《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2辑
《红楼梦》第五十回中,芦雪庭即景联句,宝琴与湘云有一联云:“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赐裘”一词,人民文学出版社本及“新校本”(征求意见稿)均无注。七四年,《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增刊·红楼梦诗词选注》之注释谓:“赐裘句:戍,指边境士卒;徭,指服役的劳动者;后汉黄宪《观雪》:‘秦王与征军,观雪于庭。……征君佯醉而出,秦王解白狐裘赐之以御寒。’但此‘赐裘’事与‘抚戍’无关,或者世界用。”盖明知不确,而作模棱之语。同年十二月南京版《红楼梦诗词译注》中关于此联之注,仅谈了“戍”、“徭”二字,即截取哈师注的前两句,而未提出处,以示保留。七五年杭州大学《〈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对此联合注云:“意谓皇帝怜恤将士雪中辛勤抚边戍守而赐棉衣,制衣的人同情服兵役者寒冷而把棉花加厚。”并引《唐诗纪事》戍卒从宫制棉袍中得诗事以说明。但此事是“加絮”而非“赐裘”;“赐裘”仍未注出。
按“赐裘”为宋代王全斌事。《宋史卷二五五王全斌传》云:“乾德二年冬,王全斌为忠武军节度使,受诏率军伐蜀。“适属冬暮,京城大雪,太祖设毡帷于讲武殿,衣紫貂裘帽以视事,忽谓左右曰:‘我被服若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冲犯霜雪,何以堪处!’即解裘帽,遣中黄门驰赐全斌。”并谕诸将,将士感激,故所向有功。此典与“抚戍”相贴切,而“加絮”一句也足成工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