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潮汕风情>>
〖美文佳作〗
>>精华暂存>>百科大全>> 汕头散记

主题: 汕头散记
发信人: crzhe(oUFOo)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3-07-20 13:03:38), 站内信件
    汕头散记(一)  

  从广州火车站旁的汽车总站或天河汽车总站坐空调大巴(180元)沿广汕高
速走五个半钟头,一过海湾大桥便是汕头。汕头是四大特区之一,属于在1979年
被某位老人画的那个圈的范围之内,属粤东重镇,海滨城市。近年以假币、假冒
伪劣商品、假增值税发票骗税、诈骗走私以及地下六和彩闻名于中外,也是中央
特派查税工作组最流连忘返的风景区,近正在市政府的努力倡导下重塑城市整体
形象信用。

  汕头市内道路蜿蜒而曲折,有甚多单行道但交通标志甚少甚不醒目,是外地
司机的陷阱。路上的名贵小车比美香港,但摩托车的稠密度也是全国首屈一指,
一到交通繁忙时间,路上的摩托车就如苍蝇一样四处流窜,交通极度混乱。但作
为步行者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里是大车怕小车、小车怕摩托车、摩托车怕
单车行人,所以步行者尽管“头发甩甩大步的走开”。

  自唐朝韩愈下潮汕基层以来,此地民风勤劳、冒险、迷信、急功近利、虚
荣、乡党观念、抱团排外,汕头人很矛盾,一方面自主性较强,缺乏合作精神,
喜欢自己做老板,哪怕自己开个路边小摊也比去给人打工看人脸色的强。一方面
又小圈子团结精神很好,去到哪都喜欢组织同乡会,团结一致集体排外。

  潮汕人日常口语为潮汕话,源从闽南语系,是目前仍在使用的活化石级语
言,潮汕人的封闭排外在语言上可窥一斑,他们把所有讲国语的人统称为略带贬
义的“外省”,喜欢用语言和外来人员划清界线(这一点和上海人一样讨厌),
排斥外来语言,但对粤语却不排斥,不是因为自己是隶属粤D,而是因为香港文
化的渗透。

  汕头人的虚荣心也是比较明显的,正如当地人说的:汕头人把全副家当都穿
在身上。汕头人抽烟喜欢中华,但很多是送完又转送的过期烟。喝酒喜欢洋酒,
却象喝啤酒一样大杯喝。近年又跟潮流喜欢红酒,却要用七喜兑着喝,真是可
恶。

  潮汕女子姿容姣好肤白,传统而自傲,原无地位,食不同台,等男人食毕方
可进食。早劳作以供兄弟读书。香港罗山先生于八十年代商业电台《男人周记》
曾评为国内四大美女产地之一,然时过境迁,不敢苟同。

(待续)
 
             汕头散记(二)  

  在汕头,整天想到的是吃,决定在体重已严重超标的情况下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
楼,这天打了个人力三轮车直奔老中山路的同益市场。

  到了目的地,只见市场门口那两摊卖进口水果的欢喜冤家依然竞争力旺盛,争相
向我伸出热情的双手,我拱手心领,直接走到右边进去的小食摊,说它是摊,因
为它跟本没有店,在自家门口摆了这么个摊,一卖就是这么许多年。

  这里卖的是咸菜猪肚,摊主围着一个围裙坐在那里,客人来了,就随手从锅里掂
起一个猪肚,挤干里边的汁,用刀细心斜削,务求又薄又大片。看他精雕细刻的
样子,还真的把这当成一件艺术品了。

  我挑了个干净点的位子坐了下来,跟他打个招呼,要一碗猪肚,并叮嘱要挑厚点
的那一块,他随口答应,其实一个猪肚哪来那么多厚的地方,我也就随便说说他
也就随便回答,该哪还得是哪。

  转眼间,一碗热气腾腾的咸菜猪肚汤就摆在我面前,嗯,爽快人生,我赶紧用开
水烫了烫勺子碗筷,又拿起胡椒粉洒了洒,绞拌一下,搞定,迫不及待的连咸菜
带猪肚塞到嘴里,一股猪肚香味和胡椒的辛辣味在嘴里怒放,我闭目细嚼,啧啧
赞叹。

  来吃咸菜猪肚汤,怎么可以少得了汕头的另外一样小食:猪肠涨糯米。这是用猪
的脂肪外层的猪油膜包裹已蒸熟糯米,加入板栗、虾米等等做成一条糯米肠,再
蒸后切片,浇上糖浆就可以上桌,吃进口里柔软香滑,但略嫌油腻,要配上猪肚
咸菜汤那就真叫天造之合。

  猪肠涨糯米的小摊很识趣的就在旁边,多年来这两摊已经秤不离陀唇齿相依了,
我叫了一盘猪肠涨糯米,不一会,这一海碗猪肚和一盘猪肠涨糯米就被我风卷残
云一扫而光,我拍着大肚腩大呼痛快。

  离开时,看着旁边正在拆建的房子,心里暗许愿:但愿这美食不会随时间流逝而
消失,也但愿这两摊的老板不会想扩展经营范围,打破目前相依为命的格局去兼
营对方的东西,很多事实都说明那将会两败俱伤。

(待续)
 

             汕头散记(三) 

  汕头市区小公园一带为老城区,多为罗马柱骑楼风格,为旧时华侨所建,古朴典
雅,欧式风味,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令人想起厦门的中山路及广州长堤上下九
或牛车水。这骑楼也是侨乡的一大标志,曾回荡在多少海外游子的故乡梦中。

  其实这种骑楼式的建筑风格给人最大的感觉是那浓浓的人情味,给路人、游人或
自己人遮风挡雨,夏天也可以遮挡炎炎烈日,这对路人或商家都有好处,但现在
举目一看,骑楼下风雨不侵的地方已被商家侵占,此路不通,把游人或顾客赶到
马路上和机动车辆一起,他们一边购物还要一边注意闪避车辆,搞得购物比军训
还累。祖辈们留下的豁达、谦让和心意都让子孙给毁了,真如潮汕歇后语说的: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汕头市政一直无法解决这种占地乱摆乱卖的行为,其实究竟是管不了还是不想管
就不得而知了,在这一点上厦门就做得很好,其实也很简单,当是厦门市政下决
心整顿,每个市政管理人员人手一把锤子,看到占地乱摆的就把一切摧毁,是很
霸道和恶劣,但相当有效。其实主要还是看市政部门的目的,如果想杜绝这种脏
乱差的话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铁腕手段,但如果汕头有关部门或人员的管理目的
只是收费创收的话,那确实不能自断财路。

  借着几年前潮人大会在汕头召开的春风,老市区小公园的中山亭总算修复重建,
可在欣慰的同时看着这个崭新的家伙总觉得少点什么,就象是翻版CD,表面上差
不多,但总觉得不是那么会事,也许有些东西失落了,就再也找不会来了。

  现市政建设热火朝天,老社区面临全拆,宝物弃之如敝履,无遗子孙,殊为可
惜。虽经有识之士呼吁后引起市民关注,后经过市人大代表向有关部门提出汕头
老城区的保护问题,但至今破坏活动依然如故。

  在老城区的保护方面汕头可以向中山市取经,中山市的老城区和汕头差不多,也
有许多已经成破旧危房,但拆除重建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按原来的风格外表重建,
所以,中山市的那一片老城区至今任风采依然,也成了该市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地
方。

  但愿汕头有关部门可以从汕头长期发展及利益着眼,从汕头民众的福泽出发,把
这已经剩得不多的东西,留给我们的子孙吧,善哉善哉。

(待续)
 

             汕头散记(四)

  民以食为天,一大早醒来,牙还没刷就打算好到那里吃汕头小吃去。

  打电话约两个多年老朋友(酒肉类的,哈):“喂,我,十一点到群众那家
店,迟到者埋单,拜”“好”搞掂收线。老朋友就是有这个好处,不用啰嗦的默
契。

  约好的目的地是市区群众电影院旁的一条小路的小食店,这家小食店的招牌
不是它的东西,反而是那位女掌勺手上的指甲,五个手指的指甲长达三寸,打着
卷,更高难度的是她还能自如的工作,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至于卫不卫生那又
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么多年舍不得剪,是因为她年轻时的某个承诺?或是纪念某
个人?还是有什么迫不得已的苦衷?甚至还可能是这指甲已经成为了这家小店的
招牌标志了,看来他们比很多大型企业更加具有品牌意识啊!

  准时来到,已经改变了很多,门面比原来大了,还兼营快餐饭盒,不变的是
占道经营的门口还象过去一样种了很多树。

  和老友打过招呼,就到灶台觅食,小食的品种依然甚多,一口气点了许多,
但这家店最早的招牌小吃“无米粿”反而没点,因为生意太好的缘故,他们现在
都不是用正宗的平底锅慢慢煎,而是一大堆扔到油锅里炸,虽然也是很香脆,但
已经不是原来那么回事,更可气的是现在蘸的辣椒酱参了太多的鱼露,只是咸,
一点也不辣,所以还是免了吧。

  豪(潮音)粿,因外形酷似同名动物而命名,据说是用隔夜的粥做的,而且也
只有用隔夜粥做才正宗好吃,里边下了虾米、五香肉、大白肉和鹌鹑蛋等等,也
算是丰富多彩,下点上好的酱油,闻之让人垂涎欲滴。再加水晶球分咸甜各一
碟…….

  这家小店的甜汤(糖水)也是较为齐全的,绿豆汤、白木耳汤、白果汤……等
等放了十几个锅(脸盆),冷热都有,我要了一碗去皮的绿豆瓣汤,要冰镇的,还
下了柿干片、蜜枣等,我又让掌勺师傅给我放上一大把该店特有的“椰噠籽”,
这才心满意足的开始祭我的五脏六腹。

  凭心而论,这里的食物水准已大不如前,可能是生意好的缘故吧,作为游
客,这里无疑可以作为了解潮汕小吃的窗口,但作为以前在这里吃过的人,面对
前后的对比,难免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慨。

  虽然这里已经大部如前,但我还是留恋这里,可能不是留恋这里的小吃,而
是留恋过去的时光,留恋当年和我在这里一起欢笑的朋友,留恋着…….某天某
个腼腆的吃相……

(待续)
 

             汕头散记(五) 

  今天到汕头长平路的“浪Χ豪”去吃东西,这名字取得有点哗众取宠,是一
句较为粗痞的汕头土话,意思是特别好,但它用某个人体器官来形容这个好的程
度,未免让人哭笑不得。这里经营的也是潮汕特色小食,但已在原有基础上有所
创新,揉合了不少其它地方的特色,已和传统的老潮汕小食有所区别,口味和餐
厅环境更加适应年轻人的要求。

  已经开张了两年,桌椅还算干净,服务员的态度也还比北京国营单位的服务
员态度要好,就是已经晚上七点了,但客人还是只有2、3桌,不禁有点担心东西
的新鲜程度,但既然来了,是马是骡子咱怎么也得拉出来遛遛,自认贪吃的我,
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端详了一大会菜牌,问了服务员小妹一大堆费话,最后在小妹的大力推荐
下,我半信半疑半推半就的点了几个小吃,然后稳定情绪等待上菜开战。

  问要上什么茶,有乌龙、铁观音、菊花茶、普洱等。我到柜台拿了普洱闻了
闻,摇摇头让她还是用杭白菊冲开水就好了,个人对茶要求甚高,不好的话小衲
宁愿不喝。

  先上来一笼奶皇包,一笼三个卖相不错,我伸手就拿举手就咬,不错,面层
用的是上等白精面,和面的力度和发酵的时间应该刚好,咬起来有韧性又不过
份,里边的馅也不过不失,算合格啦。

  第二是一笼蟹黄紫菜卷,看不见蟹黄,中间还有一块不知所谓的东西,但味
道不错,对于我这个肉食动物来说。这种所谓的紫菜卷其实缘自日本的寿司做
法,只是加入了潮汕风味,虽然涉嫌翻版抄袭,但还算及格。

  再来是一个松仁玉米海鲜煲,一揭锅,热气腾腾新鲜滚热辣,松仁、玉米、
虾、鲜鱿,上面还来上一把芫荽,相当和味,忍不住胃口大开,一时间锅碗瓢盆
筷勺之声一顿大作,很快见到锅底。

  接下来的牛肉卷颇有创造精神,用肥牛肉包裹红萝卜和芹菜,煨以沙茶酱,
不油不腻。就是火候掌握失误,牛肉有点偏老,嚼起来很麻烦很粘牙,浪费了不
少牙签。

  当最后的蚝烙上桌时,我已经是强驽之末意兴阑栅了,将就着吃几口,生蚝
还算新鲜,煎得也均匀,还可以吧。

  最后埋单:58元。

  除了人气不太旺之外,这里的东西和消费还算勉强OK,可以一试,但如果对
原汁原味的老潮汕小食有根深蒂固的情结的食家来讲,这里恐怕会让你失望。

(待续)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