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asa61(淼淼秋水)
整理人: aaaachi(2004-03-01 09:00:52), 站内信件
|
沈从文是有别于鲁迅那类写实的乡土作家的,他是浪漫主义的“乡土作家”。他那独特的艺术成就是鲁迅等人所不能代替的,而他的最大的成就就是他以独特的笔法创造了独特的湘西世界。它不但有审美价值还有现实意义。
读了沈从文的书,总能使得人向往湘西迷恋湘西。我就是如此。沈从文创造的湘西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是崇美而朴实的,宁静而清新,健康而自然的。走进里面,你会发现,那里的山是如此的清,水是如此的秀,风俗是如此的崇朴,人心是如此的美好。
喜欢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它的美对于我是不可抗拒的,于我,于作家,那多是一个恬静而幽远的梦。在沈从文的那一批特定的文学作品里,你可以享受到无限的美的情趣。
首先,翻阅书本,你会惊诧于沈笔下湘西的景色竟是如此的美,如此的诱人。且看那山,那水,那房屋:白河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映照,河底小小的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是高山,人家多在桃花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可沽酒。(选自《边城》)还有那小溪流上的绳度,水,塘,碾坊,茶垌的街道,码头,吊脚楼,碧溪苴的小白塔,翠竹,及至山顶的雾霜风雪,一经作者浓描或淡写,则都成为一副意境邈远的水墨风景画,令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
接着下来,我想你会为那崇朴的风俗所深深吸引。端午的龙舟竞渡,水手泅水捉鸭子,中秋的月下对歌,新春迎春看舞龙耍狮子放烟火,迎亲的花轿,办丧事的饶棺,孩子的取名及“走车路”的找对象方式,都显得多么的可爱。
虽然风景美,风俗美,但人情更美。青年男女之间,父子祖孙之间,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之间,无一都不充满了爱。你看,《边城》里那撑渡的老船夫是多么的朴实,慷慨。他在渡头为工家撑船,渡人不必出钱,但过渡人心中总觉得不安,总觉得别人出气力了应该要钱。于是总把钱塞向老船夫。老船夫总是不要;或者渡船人直接把钱掷在船板上,转身便走,但那老船夫仍然追上去把钱还那人。有时真的却情不过便收下一点。但为了安心起见,老船夫总用那钱托人到茶峒山去买茶叶和烟草,一扎一扎挂在自己的腰带边,过渡时谁需要就送给谁。还有,你看那老船夫又是多么的关心多么的孝顺。此外,在沈从文的笔下男女的性爱多么的纯洁,多么的可爱。且不说翠翠母女两代人的爱情是多么的真挚,专注和纯真。就是连那妓女也是多么的淳厚。它们虽多靠四川商人维持生活,但思情所法,却多在水手方面。我们总能见它们痴痴地等待水手归来的身影。而水手呢,则用自己一个月的一切劳苦汗水换取的钱心甘情愿地毫不犹豫地买了雪花膏,卷子,手巾等送给他那日思夜想的人儿。然后再由她们那里获取新的力量,新的希望和快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再次启航出海。《柏子》中的柏子和他的妓女情人便是如此。而他们较之那讲道德知羞耻的城中“绅士”都可信多了。
沈从文的成功之处不仅写出了这三种美,更重要的是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了。从而构成一副崇美的人情风俗画,自然和谐而美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
沈从文创造的湘西世界除了有审美价值欣赏价值外,还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沈从文是浪漫主义的“乡土小说”作家。高尔基曾经精辟地指出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意义在于激发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从而促使他们追求新生活;在积极主义的浪漫主义文学里,总是可以看到作家对现实的强烈的不满,在追求理想创作方法把原始自然的农村生活作为反抗现实黑暗的理想境界而写作的。他带着热爱甚至不无理想化地塑造了优美的湘西世界。从而使之与黑暗现实形成一种反差,对比。从而刺激读者对人生向上的憧憬和对当前一切的怀疑和反思。故此,他所创造的湘西世界是有现实意义,现实价值的。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沈从文的局限。他不能科学地预见未来,过多地缅怀中古,向往自然,对都市文明进行简单的否定和对宗法式农村自然形态的深刻留恋致使他所创造的湘西世界的现实意义被大大削弱。
但是,我们是不能对一个作家时代的局限作过多的苛求的。而从另一方面说,正因为他有了这种局限,才使得他的创作如此的独特。他才有如此顽强的个性表现。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感谢沈从文,他以他独特的思考和艺术风格丰富了现代的“乡土文学”。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无人可取代的。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