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uyu2(楚秦韩)
整理人: sinyi(2003-07-28 16:54:41), 站内信件
|
进入湘西境内,火车在阴深漆黑的隧道间穿梭,冷风一阵阵灌进车窗,耳畔便只剩下响彻通体的轰鸣声了。
中午雨停时分,青山位移,我看到湖南早熟的秋天。透过车窗,那无边的田野上整齐地堆放着收割后的一簇簇稻草,仿佛展开的一卷金秋图。
我们从猛洞河乘船去芙蓉镇。船夫是当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木船的马达声响起,我顺着船舱的梯子上了船头,眼前便豁然开朗起来。
秋风吹过,一阵凉意。古朴的木船在平静的凤滩水库上荡开一圈圈涟漪,徐徐前行,我便留意起这通往芙蓉镇的唯一道口。映入眼帘的是两岸层层叠叠的群山,或浓墨重彩,或淡如虚化,与远处的这片酉水连接起来,那书中的水天一色也大抵就是这种情境了吧!
船临近芙蓉镇时,导游向我们介绍起她的历史。看着这个被青山绿水环抱着朴素的古镇,那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便足已将她溶入一个悠远而古老的传说中了。
这是个冷清的码头,所有停泊的都是些旧木船,很难想象这竟是个有千年繁华历史的地方。芙蓉镇,又名王村。五代十国时称溪州,也称酉阳。位于湖南省湘西吉首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东南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著名导演谢晋在此拍摄了电影《芙蓉镇》,而刘晓庆和姜文的出色表演硬是将这山沟沟里的千年古镇蒙罩上一个神奇瑰丽的光环。
道旁整齐的青瓦木房将我们引进了这个神话般的古镇。踏上青石板路,随之蜿蜒的是深深的小巷。这是个土家族人聚居的地方,几乎每所屋前都有向游客兜售的带有浓厚当地风味的特色物件。我们沿着石阶而上,好奇的目光贪婪的盯着每一件新鲜的东西。那些简陋的只用一大块木板支起的摊位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诸如牛角号、银制项链、耳饰、戒指、佩刀、手工织染、中草药之类的土家特产。而最让我们这一群年轻女孩兴奋的是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土家饰品价廉物美,银白色的项圈环环相间,买几个戴上,还真有种少数民族女孩的味道了。
走过湘西民族风光馆,前行在青石板巷里,不时有背着背篓的妇女向你兜售草鞋。听说当地人的草鞋是专门为去猛洞河漂流的游人而编织的。因为漂流时常会弄湿全身,自然是不能穿鞋子去的,于是勤劳的土家人便有了编织草鞋以备游人不时之需的想法,没想到竟也成了谋生的活计。
天气渐渐淡下来,整个芙蓉镇仿佛也打起了瞌睡。沿巷的房屋还保存着最初破旧的样子,原色的砖瓦、翘起的楼角、镂空的窗台以及原色的青石板,朴素得让人误以为走进了几十年前的湘西,便不觉想起沉从文笔下的吊脚楼。镇里有个“观瀑吊脚楼”的景点,可惜行程中没有安排而未能亲身领略,只能从几根柱子托起的吊脚楼和导游的描述中想像瀑布如瑶池倾泄般美妙的风景了。走过“观瀑吊脚楼”,我们注意到有一处只剩几根黑炭般柱子支撑的吊脚楼废墟,导游说是年前因为电线短路而烧毁了18间房子,我们都为之叹息。
到过芙蓉镇的人,相信都尝过这里的米豆腐吧!走在芙蓉镇上,经常可见各色标有“米豆腐”字样的广告旗子,引得你非驻足品尝这些黄澄澄、圆鼓鼓的滑腻米豆腐,以解谗相不可。我们终于也经不起诱惑,在芙蓉镇中心一处贞节牌坊旁尝到了这香满古巷的米豆腐。
土家手工织染的布是最适于留作纪念的物品了吧!如果你愿意,挑上几张藏青底色,印有红白黄相间美女图的土家织物藏于行李中,也算是没白来一趟芙蓉镇。或许若干年后想起,往事已淡,却还可忆起当年芙蓉镇上手工织布的姑娘,也该算是一件美事了吧!
夜色如期降临了这个千年古镇,晚风夹杂着淡淡的雾气迎面拂来,土家人古老的房子里散发出昏黄的光晕,这才觉凉意袭来,是该离开的时候了。码头又开始喧闹起来,在芙蓉镇逗留了一天的游人该各奔东西了。上船的时候,更多的游人坐到了船尾,似乎还希望再看上一眼这古老而朴素的小镇。
青山褪去了最初的苍翠,暗灰的天光下,我只能看到远处稀疏散落在群山间土家人窗口映出的柔和的光。闭眼沉思,竟有种“醉卧芙蓉镇,夜听山风来”的美妙。那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又一次如梦般浮现了……
---- 很好,继续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