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ining-l(多多)
整理人: chocho.1(2003-07-11 10:04:23), 站内信件
|
我想伊洋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在以前的帖子里说的绝不是"人为谋求幸福的奋斗过程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它,都是好的",我只是强调袭人等大园里的丫头作为当时的弱势群体,她们不应承载太多的道德以外的"崇高",我这样说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说明我们在评论这个人物时不应该动辄以"骨气"之类的标准来衡量她的价值。
另外,"弱势群体"也绝不等同于穷苦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范畴,尽管"弱势群体"大部分是穷苦人,但这个概念的内涵却比"穷苦人"要复杂的多,我也已经说过,弱势群体是社会制度不公正的产物,透过穷苦的表象,他们还应看到更本质的东西,那就是他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没能得到他们应得到的权益保障,甚至他们的利益受到公然的侵害,他们一出生便是低人一等甚至几等,无论是权益上,还是人格上。由此我举当前的民工为例,而民工基本上就是进城寻梦的农民,是城乡二元制的产物,民工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比"穷苦人"、没有知识素质低下等概念要复杂得多。同样,"丫头"和"奴才"的概念也不是"穷苦"二字所能一笔带过的。
我之所以如此强调这个概念,是因为我想说明,对于这个社会的次等公民,社会对他们不公,他们的生存状态不充许他们去追求"骨气"、"人格平等"和"自我人生价值"等贵族精神,而我们同样不能用这些来要求和衡量他们。
袭人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好”,之所以值得赞美,是因为她在社会不公正的压榨下,依然能够保持一种善良的人性,对生计维艰的人给于力所能及的关怀与帮助,而反观权贵阶层,比如王夫人等,在优雅慈善的面具底下,却是一颗残忍、冷酷的心。这一点在当前人与人之间冷漠的物欲世态下,也依然闪耀着人性善的光芒。
至于袭人同鲁迅,确实扯不上什么关系,但先生强调的"直面",却应该让我们好好思量,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应该"直面"自己的人生,即使在社会对自己如何不公正,你依然要生存下去,同命运抗争的方式并不止是对抗,只要你活得对别人有用而对得起天理良心,你的人生就有价值。
最后,我对伊洋的文学精神的风骨和文学评论的意义的说法表示支持,但同时认为,红楼梦的精神应该是有着更广泛的内涵,袭人的精神也许不是《红楼梦》的重点,但也不见得就是背道而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