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6-30 20:01:49), 站内信件
|
最不敢苟同的 “好”
多多的这篇是我最不解,也是最失望的。需要泼冷水。
这个意义的“好”也许人在上中学之后就不使用了,被更精确的“好”代替了。
“好”的意义如果用不好,那便是“了”便是“不好”了。
袭人如果在等级地位上看她应该是“好”;
但是在同等地位的人中去比较,就不是都好了;也有招人烦的地方。她在丫环
们的眼里至少是相当于今天一群人分配到以个单位,其中的一个人与领导靠得很近。
肌肤相亲就不说了,与打工的人说起领导来“我们”“我们”的。这样的人就是我
也不会喜欢她,有这样的人,就一定会有象晴雯那样的人出来作对。
你说她没有另人讨厌的地方?比起讥讽她的人来,谁值得他人喜欢?
如果说晴雯有忌妒心,就能去反证袭人可爱。那么,不说“我们”的丫环们都
不让人喜欢了?
如果说袭人这样做是生活所迫,一个月二两的银俸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求了吧。
再说,别的丫环就没有生活的需求?大家都去“我们”“我们”的?
袭人是穷苦人,不但曹雪芹给予了她同情,我们也同情她。这个同情是站在丫
环们的角度上的,从共同性出发,从她自己的特殊性去认识;
所以才去品味:““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
无缘.”。
这里除了同情,没有嘲讽的意味吗?
那又怎样去理解“枉自”,“空云似”,“堪羡”,“谁知”的意味呢?
袭人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相错误的人抛出了错误的绣球,得到了错
误的结果;
所谓错误,就是她盯准的对象的腐朽,虚伪的劣根的本质。
我这并非是危言耸听;
一:其追慕对象的腐朽,虚伪的劣根的本质
袭人的时代毕竟是三百年前处于全盛高峰时期的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哲学的理
念就是等级,礼教制度。为了维护这个制度,它有严缜到可以密不透风的维护手段
和道德伦理去规范人们。这是它的本质性,真实性。
而施行,推崇这一制度的排座次,就是皇族,候门。。。
贾府是典型的候门,它是这一制度最忠实的追随者,实行者。红楼女子们悲剧
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说明。
台湾高阳著的《武则天》中描述的宫廷中,没有名份的宫女一旦被皇帝“宠幸”
后就要被太监们实施一种很残酷的捆绑后,敲击其身体,以防止其怀孕。当然了,那
是当时没有什么良好的避孕措施;
张义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那个伺候由巩俐扮演的姨太的丫鬟想
攀“高”而不得志的凄惨。她是最形象的展示在等级,礼教制度森严的候们里,“
为自已谋求幸福”而不懈努力的丫鬟所能得到的悲惨结局。
二:金粉浮华,温情脉脉的假像期
贾宝玉在红书中表演出的一段“红尘做伴”“潇潇洒洒”不过是其父母无暇顾
及,其祖母溺爱,娇纵的长辈们“假寐”时期。道德伦理,制度律法的狰狞才是那
个时代的脸谱。
三: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豪门中的公子哥,一个具有人文主义,但不成熟的人文
主义思想意识的公子哥。他有公子哥的本性与本能的双重性;用徐晋如的话讲贾宝
玉不具有“解放他人的力”,他连他自己也保证不了。
四:贾宝玉与袭人之间没有爱。
(一):贾宝玉对袭人谈不上是爱情的爱,袭人对贾宝玉的“情”也不是爱情
的“情”;
(二):《红楼梦》不解释以身份地位差别的爱情的伟大;也不是歌颂这样爱
情的意念;它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爱情权利及更高级的爱情的理念;
(三)即使我们假设红楼歌颂了这种越地位空间的爱情,那么,在这场爱情之
中,袭人的可爱不过是爱情精神的道具而已;可爱的是贾宝玉的爱情的精神。
分析袭人与同情与否无关。
人的行为方式受其思想理念支配。分析袭人,不妨再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证,也
许会对她的“好”,有新的感觉。撇去金粉,温情的面纱是读红楼必须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