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曲径通幽 话题讨论>>人物探讨>>晴雯与袭人>>晴雯

主题:晴雯
发信人: whian(whian)
整理人: chocho.1(2003-06-28 15:59:54), 站内信件
    晴雯,贾府里跟袭人处于同等地位的大丫头,在怡红院里实在是个大大的“刁民”。她谁都不放在眼内,对地位比她低的小丫头严厉粗暴,对地位相若混得比她好的挖苦讥刺,对原本可以平息的纠纷她一介入事态马上扩大,对顶头主子贾宝玉……

    这就是晴雯。可爱吗?一点都不可爱——这便是透过“现实”分析和还原生活场景所得出的结论,如果非要说她可爱,那一定是“现实”出了问题了。

    然而晴雯也搞不清楚她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她显然也并不理解何以宝玉会如此生气:“我多早晚闹着要去了?饶生了气,还拿话压派我。……”老实说,每次读到这里,我对她原先积累下的不满总是一下子消散得无影无踪,是啊,她只是照实说出来而已——说出事实,也毫无保留地表达出自己的妒意,即使错了,那叫"无意识",即便是在最理性的法律条文里也是罪轻一等的,况且她果真错了么?且慢下结论。

    对所爱的人是坚持真实到底,还是善意地欺骗?这有时还真是个两难的选择。但我相信更多人是会选择后者的,除了晴雯。她让宝玉知道李嬷嬷实际上干了什么,而不象袭人息事宁人,谁更可爱?我不知道,每个人的取向是不同的,也许在现实生活中这并不成为问题,尤其是在祸及茜雪和"感谢主,我们又渡过了平安的一日"相对照的时候。但对于执著于“真”的人来说,或者如果你要拷问人性,却必须另当别论。

    丑陋的东西总该得到原谅吗?坠儿是否该为自己的偷窃行为负责?这同样不是几句话说得清楚的,如果放下屠刀就真的能成佛,那是对屠刀下冤死者的不公,对不操屠刀者的不公。有时宽容也可能演变成对丑恶现象的姑息,成为丑恶的帮凶,所以对小红的讽刺是否应该,也同样取决于你怎样理解和看待投机与营钻行为。虽然我也赞美宽容,但很多时候却也包含着某种无奈。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对晴雯这个人物形象有着强烈的认同,这种认同不是出于怜悯、个人喜好,也不是叶公好龙。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理由,那么我想大概是出于对一些现实很难企及的东西的偏好与追求吧。心直口快,水晶般清澈剔透的心灵,这就是晴雯。晴雯是最真实的,如果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那晴雯一定是一泓最天然不含任何杂质的清水:纯洁、透明。晴雯的真实,并不仅仅是心无城府不会见风使舵,而更在于她常常喊出了人们最不愿意听却心知肚明的事实,她不自欺欺人,结果也让人无法自欺欺人,就象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喊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儿童。大观园是那个污浊世界里唯一纯洁清净的所在,而晴雯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是这份纯洁的守护者,正如她死后仍然是那些“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的守护者。尽管这是那个小丫头的杜撰,但宝玉愿意相信,我也愿意,这或者是一种主观幻想,或者是文本之外的弦外之音。

    晴雯不可爱,是因为没人需要这样的“真实”,是因为人人在掩盖或逃避那些“真实”。现实社会充斥着无穷无尽的谎言、圆滑、权谋,人们小心翼翼地相互试探、隐瞒,相互尔虞我诈相互落井下石,人们总是挖空惊讶思地相互利用不懈营钻。而当这一切成为所谓的“社会现实”的时候,也就宣告着一张无形社会契约的产生,于是人们从此戴起面具而彼此心照不宣,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游戏规则。晴雯的悲剧起源于她违反了这个契约,破坏这个规则,于是万目睚眦,成为这个丑陋然而强大无比的游戏规则的“祸害精”,成为那婆子、家的“一干人等”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故事刚刚开始,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晴雯终于走了,走得如果愤懑凄凉。于是人们欢笑,于是纯洁而脆弱的大观园在笑声中动摇。不管她走的时候是否昂起她高贵的头颅,她最终都注定是现实社会的失败者,人们也一如既往地在契约规则的牵引下继续各自的游戏。没人会欢迎规则的破坏者,即便那规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胺脏的东西”。

    没有人会记住晴雯吗?也许还是有的,那曾经让人震撼的精灵,那纯真灵动的倩影。


----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