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6-23 19:36:26), 站内信件
|
一石激起千层浪--蔡义江讲座小酌(六)
五;创作《红楼梦》的原动力
蔡义江在讲座中关于《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他强调了最后的一
个观点:曹雪芹因为走仕途的路被堵死了,又不能务农从工,就从事写
作去证明自己的能力。
我以为,这不足以为由。
想从事写作去证明自己的能力与想讴歌一个故事,想疾呼一个道理
醒世所产生的创作冲动与激情不是一回事;
举个例子:
歌剧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与腐儒们对歌比赛。
刘三姐的文才应该说远不及三个腐儒;三个腐儒之所以被称之为“
腐儒”并非是指其文才,而是指其缺少生活,缺少最起码的歌颂,赞美
或者是讥讽,鞭挞什么的激情,他们参赛的目的仅仅是为用对歌来击败
对手;所以言语空洞,脱离实际,毫无战斗力。
刘三姐与腐儒们对歌时,有句台词“山歌是从心中来,哪有船装水
载来”。这里说的道理表面浅显,但却深刻。
文学创作光凭才华是不够的,光有才华,没有生活,没有感受是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未必会写出感受至深的作品来。为写作而写作,为
歌唱而歌唱,本身就不是文学作品产生的要素。“想象”尤其对于《红
楼梦》这样的好作品是远远不够的。
有感而发,有创作,歌以咏志的激情才行。《红楼梦》是从曹雪芹
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从心中来的,是从曹公的情中来的,是从感受至
深中来涌泳出来的,那种心中无法压抑住的情感。有了激情,才有歌颂
的冲动,就象雨后勃勃欲生的春笋,象天数足了要破壳而出的鸡雏。
曹雪芹说过“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
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
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才是他创作
《红楼梦》最殷实,最基本的原动力。
这种动力--没有荡气回肠的慷慨激昂不足以志铭;
--没有对情感的刻骨铭心的大彻大悟不足以深刻;
--没有痛苦的反思,没有冷静的回顾不足以厚重;
--没有沧桑炎凉的对比不足以高雅。
有了这种非要说出来不可的激情,动力似乎要比“曹雪芹因为走仕
途的路被堵死了,又不能务农从工,就从事写作去证明自己的能力”更
能说明《红楼梦》是怎样写出来的最重要原因。
有了这种激情和动力,即使曹雪芹没有经历过“贾家”模式金粉的
生活经历,他从其他生活中获取来的,那么他也能写出《红楼梦》来。
所以,“从事写作去证明自己的能力”的观点没有升华到最大限度。
有了创作的激情,动力仍不足以创作出好的作品。
它还在于作者如下的条件:
对于男人,女人自然人性爱,情爱的认识及升华;
对于男人,女人社会人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
与升华;
对于恋爱自身的认识,爱情男女与社会背景,环境关系作用的联系,
影响。
所以,才有宝,黛,钗;才有贾母,贾政一干人等,才有大观院;才
有荣,宁国府;才有荣,宁国府以外的更大的社会背景。宝,黛,钗的爱
情才有了意义,灵气,缠绵与幽怨。才好看。
《红楼梦》不仅仅是有情,写出了激情;更可佳的是它把情的位置摆
放得好,新颖独到。写出了纯真,洁净的情,写出了激荡,无可抑制的情
,写出了幽怨,缠绵不尽的情,写出了被压抑,束缚着的,无可奈何的情,
写出了掺混着虚伪,畸形的情。。。写出了情亦为情,亦有正邪的千姿百
态的情;写出了从一个小小的院落锁不住的,深刻反映着那个时代特征的
万种风情。
《红楼梦》表情脱俗于《西厢记》爱情模式之单调,老套;秦淮花魁
八艳身陷囹囵,脱俗抗争之题材大而激荡,但远不如红楼之情纯真,感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的悲情的锋芒刺向红尘,但远不及
红楼之情寓意深刻。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爱情纠葛玄机重重,哲理深深。百年来
谁弄明白了?前四个讲座中,红学大佬们为此众说纷纭,互不相让。如果
说弄不明白宝,黛,钗的情节就弄不懂《红楼梦》,那么,弄明白了此情,
就可以说弄明白了《红楼梦》?
远远不够。
谁能说《红楼梦》就是一部爱情小说?谁能说《红楼梦》不是一部爱
情小说?
弄明白了宝,黛,钗的情节,还有亲情,那个爱着宝,黛,钗的,却
又是害了他们的亲情,友情,姐妹之情,主仆之情,官场之情,君臣之情,
人情,世情等等等等。
这就是《红楼梦》不但写出了宝,黛,钗的男女间爱情,更写出了社
会腐朽的思想文化,制度及道德观念必然给他们造成悲剧的与之联系纽带
作用实施者,宝,黛,钗身边亲人们的多触角,多方面,深层次的人情世
故。所谓窥一叶,则知春秋。社会大背景,人情世故的情中情使《红楼梦》
更具文学艺术的感染力与艺术感染力。
《红楼梦》表情之深刻,立情之洁净,叙情之清新,寓情之高雅绝非
一般之说能所及。所以,如果用听来的,看来的,加上才华就能写出《红
楼梦》的水准来,无论是谁,说破了天,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嗟来之食,
焉能自圆其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