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曲径通幽 话题讨论>>热门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蔡义江讲座小酌>>一石激起千层浪--菜义江讲座小酌(三)

主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菜义江讲座小酌(三)
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6-23 19:36:26), 站内信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菜义江讲座小酌(三)
    
    考证的史实重要。
    读者对《红楼梦》的感觉,感受同样重要。

    二:读者对《红楼梦》的感觉,感受同样重要。
    读者对《红楼梦》的感觉和感受,虽然是在文学性质的小说中体味出
来的。可以说它没有史实可以去证实。从理论上说,它不可靠;但是,
《红楼梦》就是《红楼梦》,它给读者的影响是空前的,绝无仅有的,是
任何文学作品不能比拟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后的感觉和感受,可以
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周汝昌依据《红楼梦》中第一回中,作者假石头自云:“忽念及当日
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
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
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
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
以告天下人”之说认为《红楼梦》是个人传记;
    我认为,这个判断是有道理的。完全可以去相信它。
    《红楼梦》第一回是红书的魂魄。叙述了作者部分历史痕迹;揭示
了他创作《红楼梦》的思想理念;创作手段;明示了作者世界观的思想
意识理念。我认为,这是作者真实的情白。
    曹雪芹呕心沥血的为之奋斗终生的著就《红楼梦》。他完全没有必
要将本来不属于他的个人经历,硬要谎称“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
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把自己扯进去,
授后人以笑柄。我觉得石头这番话是诚挚的,是发自心府的,没有任何
的虚伪和做作;

    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的感觉和感受;相信这种感觉和感受的可靠性,
可信性。曹雪芹为什么要去说谎?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去做这种假设。
    菜义江在讲座中介绍了小说在当时的社会地位,甚至认为小说在当
时还不是严肃的,只能供“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以喷饭供酒”
之用。
    但是,对曹雪芹来说,其严肃性可以说是个例外,是一个彻彻底底
的例外。
    为什么可以这样说?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第一回假石头自云之说,谈到了其创作《红
楼梦》的严肃性;
    石头笑答道:“。。。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
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
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
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
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
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
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
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
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
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
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
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
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
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 
    从上述石头笑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思想理
念是严肃的。在当时创作思想理念中是超凡脱俗的。
    --这不但是《红楼梦》所以能取得它应有的文学地位原因之所在;
    更是我敬重曹公,敬重红楼之所在;即使有那么一天,曹史问世,
证实了红楼就是虚构的;我也愿意沉浸在红楼就是他曹公所事,就是他
曹公字字血,声声泪的沧桑,炎凉的生涯的陶醉之中;虚构是难免的,
但框架,主脉属于曹雪芹!
    我们有理由相信对《红楼梦》的感觉和感受。起码真话假话,我
可以感觉出来。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