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K专栏·原创>>ft.858专栏>>也谈处世哲学-中庸之道

主题:也谈处世哲学-中庸之道
发信人: ft.858(蓝色的眼泪)
整理人: coralberry(2003-07-04 09:24:42), 站内信件
    “中庸”一词,最早见于<论语·雍也>,“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即适中,既不要不够,也不能过分。“庸”是运用之意。“中庸”即用“中”,即善于把握“中”的尺寸,随时做到适中。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量度,这就是“中”,超过这个量就是“过”,没到这个量就是“不及”。  
    林语堂先生在《谁最会享受人生》中,说道:“我相信主张无忧无虑和心地坦白的人生哲学,一定要叫我们摆脱过于烦恼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责任。一个彻底的道家主义者理应隐居到山中,去竭力摹仿樵夫和渔父的生活,无忧无虑,简单朴实如樵夫一般去做青山之王,如渔父一般去做绿水之王。不过要叫我们完全逃避人类社会的那种哲学,终究是拙劣的。 ”  
    所谓中庸之道,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着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完全不工作,或是可以称心如意地资助朋友;钢琴也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还是给自己消遣;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里的壁炉里;书也读读,可是不能用功,正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文章也写写,稿件也可以一半被录用一半退回,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是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记得在新浪网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文章,是调查年薪在什么档次的人们生活得最快乐,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每月只有2000-4000元收的人们是最快乐的,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在心情上、工作压力上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指数都很好。相反地,那些富人并不快乐,他们整天忧心重重,担惊受怕,心理压力大。而穷人则每天为了生计而疲于奔命,他们活得也不快活。  
    中国人尊崇中庸之道,从中国民谚中也可看出:“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五分即一半也。“酒到半酣正好,花开半时方妍”这是著名的中庸哲学诗《半半诗》中的两句。也是古人一种炼达知度的生活哲学。中庸的智慧见于人生经验诸多方面。“一张一弛”、“劳逸结合”、“水太清则无鱼,人太紧则无智”这些格言警句,是其在生活中不同侧面的表现。宋代邵雍的《安乐窝中吟》“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而清代学者李密庵也有二首《半字歌》,一叫做《半半诗》,这二首诗气韵贯通,文笔流畅,颂田园,写人伦,叙情趣,论时弊,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半  字  歌(一)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半  字  歌(二)  
    参透乾坤只半,识得人生难全。天道好缺而恶满,何为碌碌求圆,  
    半贫半富半安足,半命半天半偶然;半痴半聋半糊涂,半真半假半疯癫;  
    半用半舍半行藏,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梦半神仙;  
    半有半无半苦乐,半荣半辱半姻缘。一半尽在于我,一半听任自然。  
    思量半世飘飘过,人生百岁不多年。识得半的玄权在,世间到处总悠然。  

    所以,我们如果把道家的现世主义和儒家的积极观念配合起来,便成中庸的哲学。因为人类是生于真实的世界和虚幻的天堂之间,所以我相信这种理论在一个抱前瞻观念的西洋人看来,一瞬间也许很不满意,但这种是最优越的哲学,因为这种哲学是最近人情的。我们承认世间非有几个超人(改变历史进化的探险家、征服者、大发明家、大总统、英雄)不可,但是最快乐的人还是那个中等阶级者,所赚的钱足以维持独立的生活,曾替人群做过一点点事情,可是不多;在社会上稍具名誉,可是不太显著。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下,名字半隐半显,经济适度宽裕,生活逍遥自在,而不完全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人类的精神才是最为快乐的,才是最成功的。  
    中国人讲究什么事情要“一分为二”,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明显区别就是,西方人喜欢说“是”与“否”,而中国人喜欢说“大概、可能、也许”这些比较含糊的词语,也许是和中国人骨子里的“中庸”思想分不开吧。  
    将中庸之道运用于生活,便有卷舒自如,合乎天运之境界。《菜根谭》里有云: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滋味。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见。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中国人拥有许多很奇妙的知识、学识,“中庸”之道,这也算是中国人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思想吧。也许真正快乐的人,就是这些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中庸”思想的普通人,他们才是最快乐的人。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