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情系赣江>>
【物华天宝·美丽江西】
>>九江>>【九江概况】之区县介绍: 九江县 ZT

主题:【九江概况】之区县介绍: 九江县 ZT
发信人: zjwld(赣江龙)
整理人: fan_z(2003-06-02 08:55:54), 站内信件
【九江概况】之区县介绍: 九江县  ZT  



    九江县历史悠久,行政建制变动频繁。虞、夏、商、周地处荆、扬二州界。春秋为吴之西境、楚之东境,战国初属吴,继属越,后属楚。秦属九江郡,楚汉相争先后分属九江、淮南王国。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柴桑县,新朝改为九江亭,东汉复旧称。晋由江北徙入寻阳县,后入柴桑县,南朝梁析置汝南县。隋废柴桑、汝南,复立寻阳县,继改彭蠡、湓城县。唐析湓城置浔阳、楚城县,后俱入浔阳县。五代南唐改称德化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今名,历为州、郡、军、路、府、道所治。1949年6月,县城九江设市,市、县分治,1959——1961年曾撤县并市,1968年9月迁县治于沙河街,今为九江市辖县。
    九江县著名的历史人物有:东晋陶渊明、南朝陈周罗喉、明赵光(扌卞)等,清两广总督李鸿宾因镇压瑶民起义失利谪戍于此。近现代蜚声中外的有民主革命先驱罗大(亻全)、讨袁志士徐秀钧、外交官蔡公时、著名藏书家李盛铎、报界奇才黄远生、海外爱国艺术家蒋彝等。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周瑜誓师战赤壁,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太平军与九江城共存亡,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江西抗日首次会战从沙河展开。
    九江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倚庐山,南连星子、德安,西邻瑞昌,北与湖北广济、黄梅和安徽宿松隔江相望。地理座标介于北纬29°21′至29°51′,东经115°37′至116°15′。整个县域轮廓呈倒三角形,南北最长57公里,东西最宽62公里;中镶九江市浔阳、庐山两区,使县境分成东、西两个部分。
    县域属江湖平原与丘陵相混交连地区。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东南和西南为低山高丘,庐山向南延伸境内,大步尖峰海拔664米,为全县最高点,西南岷山、长山、株岭山皆系秀出幕阜余脉;中部多残丘岗地;北和东北系江湖冲积平原,海拔10米的新洲三角洲为最低处。水系以长江为主体,过境54公里;水面在5万亩以上的湖泊有赤湖、赛城湖、七里湖;流域面积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1条,以株岭中部为界,南北分别流入鄱阳湖和长江。
    全县土地总面积8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土地总面积26.67%;林地占土地总面积27.43%;水域占土地总面积26.82%。农业主产粮、棉、油。林木以松、杉、毛竹、油茶为大宗,属国家保护的名贵树种有银杏、金钱松、秃杉、鹅掌楸、天竺桂等12种。野生珍稀兽类有金钱豹、穿山甲、小灵猫等14种,禽类有天鹅、白鹭、鸳鸯、雉鸡、黄鹂等20余种;良种畜禽有城门滨湖黑猪、江洲滨湖水牛和九江小麻鸭。水产盛产青、草、鲢、鳙、鲤、鲫、鳜、鳊鱼和特种水产虾、蟹、鳖、蚌。著名土特产品有黄老门生姜、马回岭西瓜、九江麻和“庐山三石”(石鱼、石鸡、石耳合称)。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铜、金、银、铁、煤、硫、磷、石灰石等21种,其中铜储量175万吨、硫铁4153万吨、石灰石15亿吨。城门山有色金属综合性矿床是全国18个大型铜矿山和9大稀散矿床之一,被定为国家特大型铜矿硫基地。
    九江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湿润季风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量1420.4毫米,年平均日照1891.5小时,无霜期平均265.7天。98年末全县总人口334189人,其中女性160714人,占48.09%,非农业人口51059人,占15.27%。全县有劳动力181400人,占总人口的54.28%。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迅速发展。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9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5000万元,其中工业37000万元,农业38000万元。职工人均工资收入39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137万元。
    现有耕地面积27.03万亩。九江县农业以种值业为主,主产粮、棉、油。经过近几年结构调整,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突出棉、油优势。99年末皮棉总产7500吨,粮食总产64164吨,油料总产11230吨,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省第二大产棉县和全国“百强县”之一,也是全省重点产油县和全国植物油收购先进县。全县封山育林22.58万亩,森林覆盖率21.8%,是全国杉木用材林基地县和平原绿化先进县。产畜禽肉类总量0.83万吨,年末生猪存栏6.78万头、家禽存笼65.48万羽,是全县水禽生产基地。水产品总量1.5万吨,是全省冬片、夏花生产基地和江南淡水养殖基地、外贸螃蟹养殖基地。
    县内工业大抵是70年代起步,改革开放大潮促进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一齐上,初步形成以建材、纺织、食品、冶金、化工、电子机械、家俱、服装为支柱的地方工业体系。99年末有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24家,固定资产原值20270万元,完成产值37000万元,实现利税858万元。1982年以来,先后有粉丝、啤酒、水泥、油毡等离子喷涂设备、高楼无塔送水器等25种产品分别评为“省优”或“部优”,有18项填写省内空白,4项填补国内空白,水泥、油毡、棉纱、羽绒服装、板鸭等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
    九江县独得近城、近江之利,逐渐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凭藉长江黄金水道,水运上达江渝,下抵宁沪,内通五河,外轮直驶港澳、日本和东南亚。京九与武九铁路在县城南端庐山站交汇,大型列车编组站建大北郊。105国道和南九等级汽车专用公路纵贯南北,九瑞、双瑞干道横跨东西,境内公路总长629公里。位于县南的九江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已开通至北京、惠阳、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海南等航班。邮电通讯便捷,万门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图文传真已开通使用,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并网升位,进入国际自动换网。
    九江县有建制镇7个,建制镇总人口183538人,占县总人口的54.92%,其中:非农业人口43211人,占建制镇总人口23.54%。县城沙河街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旅游中心,全镇总人口42879人,城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建成区4.68平方公里。镇内驻有中央、省、市和县、镇、乡工业企业56家,设有农贸、商贸、仔猪交易市场各1个,各种批发、零售商店400余家,中高档宾馆、饭店、招待所6家。城区园林化比较好,绿化覆盖面积115公顷,覆盖率达到24.75%;园林绿化面积99公顷,其中绿地面积39公顷,公园面积2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1984年以来,蝉联全省一等文明卫生城镇,1996年5月,被命名为江西省卫生县城,1997年11月 ,荣获全国卫生县城称号。
    1999年,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4000万元。私营、个体工商和饮食服务业发展到6427户,从业人员15854人,完成税收806万元。全县协议利用境外、县外资金5387万元。
    1999年末县财政收入580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56137万元,人均储蓄存款1690元,银行贷款余额83700万元,已开办财产、农业、人身保险等30余个险种,承保金额115214万元,全保费收入1285万元,综合赔付率30.2%。全县有社会福利厂17个,职工180人,固定资产120万元,年产总值324万元。
    1999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88人,其中中、高级职称1398人。1978年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和完成新技术推项目209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8项,是国家科委重点联系县。文化单位有文化馆、图书馆、陶渊明纪念馆、广播站、电视台、新华书店、电影放映发行公司,活动场所有人民影剧院、柴桑电影院、文化宫、老年宫等。闭路电视覆盖率7个乡镇,家庭电视普及率在90%以上。现有各类学校186所(其中普通学校32所,成人中专1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52所),在校学生66091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省成人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和扫盲先进县。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个,每万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人,病床17张。有县体育协会总会、老年体育协会和健身操、木兰拳、武术、钓鱼、棋类等传统项目学校,一座全省县级最大体育馆业已建成。
    县境内名胜古迹颇多,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淅晚神墩聚落址、晋寻旭城址、陶渊明墓和祠、宋岳母姚太夫人墓和夫人李氏墓、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参加“八一”起义出发地,已开放旅游点有陶渊蛤纪念馆、岳母墓和狮子洞、涌泉洞,是世界名山庐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2010年,九江县将稳定和加强农业,主攻工业,以建设城郊型经济为导向,努力开拓城乡市场,推行科技兴县的战略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壮大私营经济,根据县人大审议通过的《关于九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2年远景目标的报告》,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52亿,工农业总产值165亿,财政收入达5亿。农业要积极引导农民与市场对接,优化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稳定高产棉区,扩大粮食生产,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工业以建材、纺织、轻工、食品、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重点,经国家矿产采掘、化工工业为依托,抓住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搞好技改,继续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优势,本着依托于城市,服务于城市的目的,发展城郊型经济,全面繁荣第三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使之成为全县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