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om_yd(只影)
整理人: chocho.1(2003-06-01 11:36:26), 站内信件
|
------------------------------------------------摘自雍容日记
红楼美女之黛玉篇
(一)态
先说第一类——立即又为难了。因为要给“态”字下个定义,要非易事。
简单地说吧,这一类美女,美在其神韵。她们不一定要有完美的五官和身材,但一定具有特出的气质。
1、风流婉转的黛玉
大观园美女之TOP,无疑是黛玉。我知道立即有人举手反对,因为林黛玉型美女在今日已不受欢迎,甚至书中也从未说过黛玉最美,倒是称赞宝钗“容貌丰美,人人都说黛玉不及”。不过千万不可以叫作者骗了。红楼梦很多笔墨都是狡猾异常的。
红楼之中,凡描写黛玉之处,笔墨最是空灵,无不尽力模拟其“态”之美。事实上,书中从来未把她的五官和身段一一写来,即使是她刚出场亮相,用了一段铺排渲染(这种古典长篇的通弊,红楼梦中罕见的),给我们留下印象的始终只有她的眉眼。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即使如此,你还是不能明确黛玉的眉毛是小山眉还是新月眉,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贾府众人眼中看去:“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黛玉始终是一个“态度”,美而不明确的态度。试想十九回静日玉生香,何等旖旎的一段文字,黛玉之一颦一笑,不是第一流美人如何使得!书中写此类文字太多,只能举几处。
一是二十六回末,黛玉到怡红院吃了闭门羹,误解了宝玉:
……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这就是诗化了“沉鱼落雁”。
二是二十七回葬花。葬花一日是芒种节,也就是送花神的日子,前面先勾染了一下气氛,远远拉开,缓缓写来,直到回末才写宝玉:
……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如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便把那花兜了起来。 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
听到黛玉泣诵葬花词,宝玉“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此节兼写二人,虽无多一语及黛玉,但宝玉恸倒在“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之处,正极写黛玉一哭之凄美。
又第十六回,林如海死,黛玉奔丧回家,宝玉迎接,“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须知此时黛玉是一身重孝,通体素白,又在悲戚之中,何等可怜可爱。雪芹也不明言,只用“超逸”两字,叫你自己想去就是。
然而要证明黛玉之美,不能单从宝玉眼睛里面看去。他自然认为黛玉最美。那我们就换双眼睛来看看吧。鲁迅先生有句妙语,说贾府的焦大定然不会爱上林妹妹。其实不然,焦大们喜欢的美女类型定是林妹妹而不是林之孝家的。那道理,就如《渴望》里面刘慧芳喜欢王沪生而不会喜欢宋大成一样。
换谁的眼睛呢?呆霸王薛蟠。逢五鬼一回,宝玉凤姐忽然病倒,大观园中乱成一团: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这段文字,在程本中被尽数删去了。大约程、高两位老先生觉得在此紧要关头,来这种游戏笔墨太油滑了;又觉得猥亵,唐突了黛玉。但妙处也就在这里。这好色的呆霸王,他哪懂得什么性灵之美啊,可是只论皮相,他也能一眼认定黛玉好看。黛玉是一等一的美女,还用说吗?
风流婉转四个字,正可以形容黛玉。又,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形容可卿“风流袅娜,又似黛玉”,一笔写两人。风流袅娜,也是这个意思。
六十二回,探春在说大家生日,说二月里没有,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不要小看这一句话,包含了很多信息。第一,探春精明能干,个个生日随口报出,独独遗漏了黛玉生日,可见,黛玉来贾家多年,从来没有郑重庆贺过生日,否则探春不会没有印象。和熙凤、宝钗贺生辰参照一下,冷暖自知。第二,袭人深恶黛玉,最害怕她嫁给宝玉,内心排斥之情已经在“不是咱家的人”一语中流露无遗。黛玉再怎么孤零,也是贾府外孙,比宝钗与贾府的亲属关系,按当时标准是更近的。她住在贾府,怎么也比宝钗更理所应当。探春提到宝钗生日时,根本没有感觉“不是咱家的人”,袭人却恶毒的特别指出这一点。第三,这是书中唯一一次告诉你黛玉生日。农历二月十二日,乃是花朝节。也就是百花之神的生日。有人很困惑为什么袭人会和黛玉同生日,原因就是,袭人姓花,让她和黛玉同生日,就是为了提示花朝节。他心目之中,大观园的百花之神,就是黛玉啊。
又,潇湘馆,宝玉本题作“有凤来仪”,是“颂圣”,指元春省亲的,后来元春为了低调,赐名潇湘馆。门前翠竹千竿,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黛玉居于此间,不是把黛玉比作凤凰么?黛玉号“潇湘妃子”,又是把黛玉比拟于娥、英这对神女。
总之,作者明里不说黛玉最美,甚至还挑剔黛玉不够美,暗地里却把一切最美丽的字眼,奉献在她身上。他描写黛玉实在煞费苦心,又要骗人上当,又怕人上当。现代人比较功利,喜欢宝钗大约是远胜过黛玉。但是红楼梦问世后,早先一百多年间,读者受骗上当的却不多,推崇黛玉的还是远远多于宝钗。
红楼美女排行榜之宝钗篇
(二)艳
所谓的“艳”,就是美艳,即最受大众欢迎的美女类型。
1、宝钗
“艳”字排行榜,宝钗无疑是第一名。宝钗就是一个标准美女。圆脸,大眼睛,白皮肤,略微丰满的身段(清代的指标和我们不同,只要看看仕女图可知。宝钗的身材彼时认为微丰,在今日是很标准的。相反,唐代认为标准的,今日该是比较丰满了)。杨慎有篇假托汉人的《杂事秘辛》,详细描写女人体,宝钗应该就是处处合乎那种标准的,正如她的思想无有一处不合乎道德。
第四回,宝钗出场,就用说书人口吻说她“肌骨瑩潤,舉止嫻雅”,第五回又有“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第七回借介绍可卿,再以“鮮艷嫵媚”许宝钗。
又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钗花抽到签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花。“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
此句出自唐代罗隐的《牡丹》一诗: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可巧呢,黛玉抽到的就是芙蓉花!牡丹花色花形之艳丽繁复,自非芙蓉可比。
总之,文章里面一提到宝钗,似乎无一处不努力表明,她就是公认的群芳之冠,是大观园里最美丽的女孩子。
这些都是侧笔。书中对宝钗的服饰也做细描。第七回送宫花,从周瑞家的眼中看到宝钗“穿著家常衣服,頭上只散挽著簮儿”。第八回比通灵,宝玉去找宝钗,看见宝钗在做针线,“頭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簮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蔥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王熙凤等装束华丽,宝钗則朴素得多,一是待字闺中,和少奶奶身份不同,二来也是为了突出其“德”。
可怪的是,这样一个德言容工俱全美人,第一次正写其外貌,即第八回,用的是“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看完这四句话,会叫人产生一种失落之情。美吗?美。然而俗。这样一描写,产生的效果反而是把宝钗的美降了等级。
对宝钗外形再次出力刻画是在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元春以这种特殊方式,已经择定了宝钗作为宝玉将来的妻子。宝玉仍然瞢然无察,只记得看她的红麝串。“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
此段文字轻灵,实藏深讽。它的对文是“蒋玉函情赠茜香罗”,其间深心,由读者自己去推想了。一向藏愚守拙的宝钗,如何不懂得元春赐物的含义?她理当避嫌不佩戴才对。即使出于对皇室的尊崇,也万万不该在宝玉面前展示。更离谱的是,一向最矜持、最符合淑女礼仪的宝钗,似乎浑然忘记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古礼,亲手褪下来交给宝玉,把“雪白一段酥臂”都落入宝玉眼里,叫他浮想联翩。即使不是故意引诱,其春风得意一时忘形也可知。只是这层意思雪芹又写得极委婉,说是“可巧”宝钗笼着,因宝玉发问,“少不得”褪下来。(红楼中每有这种笔墨,他到底想叫你相信什么呢?呵呵)
奇就奇这里又把第八回的描写字句,照旧搬来用了一次。雪芹是语言贫乏的人吗?以红楼梦文字之华丽来看,肯定不是。他怎么就不能够换几个更漂亮的字眼来写宝钗呢?很有可能,他就是要加深我们对宝钗的这个印象。我不能不一再地说,雪芹是非常狡猾的:)
红楼美女排行榜之秦可卿
(四)
所谓不写之写的不是完全不写,而是尤需推定力才能验证的美人。此榜首位就是秦可卿。
1、秦可卿
本来呢,秦可卿可入“媚”榜,和尤氏姐妹一争高下的。她通于公公贾珍,引诱叔叔宝玉,有人指出,她也可能和太公公贾敬有染(“箕裘颓堕皆从敬”)。凭这父子叔侄兄弟麀聚的闹剧,够得上狐狸精的标准了。但是,第一,这些文字都极其隐晦。我觉得畸笏叟得意洋洋的认为雪芹是遵从他的意思删改了“淫断天香楼”诸文字,未免自视太高。删改应该是曹雪芹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照直写去,对全书的风格和人物形象都是一种破坏,那就是《风月宝鉴》而非《石头记》了。第二,秦可卿和元春一样,都具有仙凡两重身份。她是东府小蓉奶奶,却又是太虚幻境女仙、警幻仙姑之妹,宝玉的启蒙者之一。第三,可卿行为狐媚,长得反而是娇怯怯的类型。所以还是把她列入此榜。
书中无一处直言“小蓉奶奶”外貌,但是其貌美无疑。
俞平伯先生云,秦可卿居十二钗之末,其实倒过来,她也是十二钗之首。此话有理。第五回借周瑞家送宫花,暗点十二钗。此回回前诗说: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正以秦可卿代十二钗。
太虚幻境中,警幻对宝玉言道:“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许配于汝。”兼美,就是兼黛玉宝钗之美。书中形容其“鲜妍明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可卿之美,自不必说了。她就是那种娇美,惹人爱怜,诱惑人而不自知的类型。
可卿甚得全家宠爱,从金寡妇受辱一回可知。虽然是她会做人,和美貌自然也有很大关系。《好事终》一曲曰“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风情月貌的秦可卿,留下了一桩疑案和很多想象。
可卿之狐狸精事业其实出于无心。她本来是育婴堂的弃婴,养育于寒门小户(荣国府太太奶奶都来历甚正,门当户对。贾母、王夫人、熙凤不必说,邢夫人家世虽逊,却也是正经人家,况且她本来就是填房,门户低一点不奇怪。但是宁国府一贯不三不四,从尤氏秦氏可知),进了宁国府这个大染缸,夫婿轻薄儿,公公急色鬼,她又怎么能逃得过呢。如果她真是狐狸精,也不会一被撞破就羞愤自缢了吧。
红楼美女排行榜之宝琴
同登艳榜的是薛宝琴。
宝琴之美在书中纯用侧笔,笔调甚是夸张。宝琴一来,全家都轰动了。先是宝玉见到了大惊小怪一回。宝玉有句话很可留意:“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可见,第一,宝钗“绝色”是公认的,第二,宝琴之美在宝钗之上。不过他说话一贯夸张,未必做得准数。等到探春也说:“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探春的话却是有权威性的。宝琴之美,呼之欲出。
第五十回芦雪庵联句:
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怪道少了两个,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雪坡儿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艳雪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
原来前一回贾母给宝琴那件“金翠辉煌”的斗蓬,就为了用在这里。红楼梦每有诗一般梦幻的色彩和意境,这是一例。宝琴之美,已经是神仙一类了。
然而我不把宝琴作为榜首,原因是,她来得很突兀,形象并未完成,就出现的几回看,似乎安排她的出场,更多就是为了联诗的热闹,及宝、黛和解,爱语慰痴颦诸文字。也是为了带出那组有谶语意味的《怀古诗》。她的个性,反而模糊不清。可能后四十回还有出彩的戏份,只能抱憾了。
红楼美女排行版之香菱篇
2娇憨羞怯的香菱
香菱是红楼梦中重要角色,浓墨重彩的写了好几回文字。本不该归入这一榜,但是,因为她容貌绝似秦可卿,又都是孤女,且亦无意中做了狐狸精事业,导致冯家家破人亡。所以还是放到此处。
其实香菱和可卿容貌,本是互文。书中无处说小蓉奶奶(我使用这个词是为区分幻境中可卿和宁国府中可卿)貌美,却屡次言香菱像可卿,夸香菱容貌齐整。那么可卿之美由此而出。又,如前所述,可卿本十二钗之冠,也照应了香菱之美。香菱又是副十二钗之冠。
第四回葫芦案,借门子之口说:“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从胎里带来的。”第七回送宫花,用周瑞家的说法:“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第十六回又从贾琏这个浪荡子眼中看去:“正是呢,方才我见姨妈去,不防和一个年轻的小媳妇子撞了个对面,生的好齐整模样。我疑惑咱家并无此人,说话时因问姨妈,谁知就是上京来买的那小丫头,名唤香菱的,竟与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他。”
眉心米粒大一点胭脂痣,是香菱相貌的唯一特征。但是如果通读全书,定能想象出香菱的可人样儿。我颇疑香菱是从《隋炀帝艳史》中的司花女袁宝儿化来。摹写香菱这种“天真的诱惑力”,落在第六十二回情解石榴裙,香菱的娇憨和宝玉的意淫恰好凑成一处,浑不知避忌,解裙,说笑,脸红,拉手,私情的迹象十足十,当事人却懵懂无察。有人说薛蟠后来助夏金桂凌虐香菱,其实心里面本来就怀疑香菱有私,未必没有道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