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浪淘沙---评论素材】 >>【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经历】--大道通天

主题:【我的读书经历】--大道通天
发信人: regpass(大道通天)
整理人: yerk(2003-06-01 19:58:25), 站内信件
    十、十一岁时看了十几遍《海岛女民兵》。熟得记住了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甚至记住了相当多的对话。有时读着读着,我会悬拟出一些类似白日梦般的情节,比如出现在那个充满了丰富的生活色彩的同心岛,我和海霞她们一起站岗、织渔网,我觉得那种感觉真的特别美好,为此我甚至恨自己是个男孩子,因为我觉得一个男孩的生活绝不会象她们那样美丽又温情,武装起来也不会那么样的英姿飒爽。那时我在家里是个最受气的家伙,所以性格比较内向,而这本书正好让我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的烦恼,畅游在蓝天碧海之间。不过,这本书给我的影响主要还是其中对于女性生活与女性心理的描写,虽然那些描写比起现在的言情小说来显得简单浮浅了些,但在那样一个时代对于一个只看过两部长篇小说(另一部是《征途》,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的孩子来讲,已经是收获非浅了。这种收获其实有很负面的东西,那就是我更加羡慕女性,喜欢女性的柔情,从而使自己的性格中渗透进一股女性的气质。尽管那个作家可能无法想象他写的英姿飒爽的女民兵为什么会令我觉得柔情无限,可是这是事实,时间越长我越是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十二岁时市面上开始卖唐诗宋词之类的文学书籍了,我看上了一本《唐诗绝句选》,于是用几个中午不吃饭所节省下的饭钱买了一本。这本书对我有多么大的影响我无法具体言说,但我知道那本书的原诗与注解让我真正领略了唐诗之美美,从那里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四个字的某些内在的东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在作文中喜欢用散文的句式来表现那些唐诗绝句中的意境,我能把那本书中所有的唐诗全部倒背如流,我开始继续省钱去买可以买到的所有有关诗词的书。可以说我对诗的酷爱是在那时达到了顶峰,而从那时开始对于诗的理解就一天比一天深刻,到今天我可以自豪地说,诗已经融化到了我的灵魂中,我觉得我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诗意,但不太清楚是我潜意识去故意巧妙编织的,还是生活本身就是这么奇妙浪漫。为了这些,我要感谢那本小书,虽然它只有二百多页,虽然它的解释跟现在大部头的文学论著相比显得那样浅显。 
    十三岁我看到了第一部外国小说《茶花女》。因为是借人家的,所以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看完了。半夜三点,我捧着刚刚看完的《茶花女》,热泪纵横,我没有想到在我向来一无所知的法国会有这样美丽伤感的故事!对于爱情的认识,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对于女性贞节问题模模糊糊的感知,使我觉得自己一日之间象变了一个人,当我第二天看到班上那些满操场“斗鸡”或打闹的同学,我觉得自己比他们大了许多!把茶花女还给别人后,我开始到处找有关茶花女的故事蓝本,因为我确信这个故事是应该有一个蓝本的,在这本书背后一定有一个非常感人的真人真事。后来我终于找到了,证明我的猜测是基本正确的,我为人间有这样的故事感到激动,我幻想着在几年之后当我长大时,会有一个浪漫美丽的故事等着我去展开,而彼时,爱情便从由一个简单的词开始在我的心中化作了有特殊意义的东西,也许也正因为此,我在那一年便有了我的初恋。我爱上班上一个清秀的女生,虽然她初三时就转走了,但我从没有忘记她,前不久我写了一篇《早恋的回忆》,就是纪念与她的感情。当然仍然不能否认,《茶花女》这部以对女性的深切关怀而扬名于世的小说给我的影响比当初的《海岛女民兵》更大,它使我在性格中女性化倾向更严重了,以至后来看《红楼梦》时读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时,便有遇到知音的感觉。 
    十四岁到二十岁间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泰戈尔的《游思集》和《吉檀迦利》、《普希金抒情诗选》、《乔叟文集》、《唐诗鉴赏辞典》。这些书其实全是诗集。也难怪,在那个多梦的年龄喜欢诗是再正常不过的爱好了,其实在同学中有此爱好的人不在少数,只是各有所偏爱的作家和书籍而已。泰戈尔的爱情是庄重的,甚至往往与宗教紧紧联系,密不可分,如《吉檀迦利》;普希金的爱情既忧郁伤感又热烈感人,而语言纯净又如涅瓦河明朗多情的天空,令人低回感叹;乔叟的故事是缠绵悱恻的诗行,其间弥漫着古典主义的浪漫情调,我清楚地记得当初看到特罗勒斯与克里西德的爱情时,我是整段整段地诵读出来的,因为我觉得那样才会痛快淋漓地把胸中的哀叹发泄出来;《唐诗鉴赏辞典》这部书对于我来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工具书,书中所选的诗当然是唐诗中的精华,而诗后面那些详细的鉴赏文章也无不是难得的精品,何况你只要看到每篇鉴赏文章后面所署的那些赫赫有名的作者的大名,便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正如这部书的编者们自称的那样:“这本书将受到大家的欢迎,是无疑的。” 这部书我一直留在身边,在心情好的时候,晚上睡觉前我常常会翻开它享受一阵。这些年,《唐诗鉴赏辞典》对于我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实在是很大,虽然我不能量化这个作用,但我知道这部书与我更小的时候所读的《唐诗绝句选》一样,在我的生命中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从二十岁开始,我陆陆续续读了许多宗教与哲学书籍,其中对我后来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的书是:《老子》、《庄子》、《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叔本华)、《大逻辑》(黑格尔)、《查拉斯图拉如是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艾思奇)、《论语》、《大气功师》。关于这些方面的影响要是谈起来恐怕内容会写得太多,只简单写几句: 
    《老子》让我认识到宇宙人生的基本规律;《大逻辑》教我如何理性地理解这个规律;《论语》教我具体地运用这个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醒我不要务虚,脚踏实地地运用这个规律,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可以舍弃形而上学的沉思;《大气功师》告诉我有些人正在如何通过自己的具体实践去把握这个规律;叔本华从相反的方面让我更清晰地分析这个规律;尼采却用他的强力意志让我感受到人类对于这种规律的挑战;而庄子则以得道者的超然教导我如果在不自由中掌握绝对的自由的本领。这些伟大的哲人在我的生命中对于我有着巨大的意义,我的精神与他们好象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自由来往,我并因此了解了我们人类在这个世界上一些最先进的关于宇宙人生的深刻思想。 
    这个时期的阅读,使我身上的女性因素减少了许多,我渐渐开始认同自己的性别,甚至为自己是一个男人而感到自豪。有时我跟别人争论时会说:佛经言,得人身极难,生为男子更是难得。可见男人在佛祖的眼中也是比女人要重要的!由此也可见我确实已经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感到自豪了。我觉得这是一个进步,我觉得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一直是一个不男不女的中性人,而现在变得正常了。 
    一个人一生中会读许多书,但其中只有几本才会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阐述这些书的历史作用和社会意义,只是说明它们对于我个人的影响,因为不通过一篇文章把它们略作标记,我觉得毕竟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件遗憾的事。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