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gy_0001(紫菱)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3-07-02 21:58:34), 站内信件
|
朋友会问我为什么喜欢喝茶,我也说不上是为什么,只知道是从小就喝,成了一种习惯,长大了以后,习惯没改,却慢慢的品出了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当浮燥的时候泡上一壶好茶,慢慢的细品,一种安然恬淡的感觉又回来了。
每个人都会泡茶,但如何能够泡出一杯好茶,则需要一点点小的技巧。我自己常常是喜欢喝,但泡得并不好,还在慢慢的学习中,在这里,也给喜欢品茗的朋友介绍我所知道的泡茶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和我一起来学习。
泡茶和水、温度、置茶量是有密切关系的。
水
软水最适合泡茶
要泡出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好茶,用水相当重要,所以,必须了解泡茶用水的特性。
水质,一般可分为硬水与软水,泡茶用水以软水为宜。除了蒸馏水、雨水、雪不外,自然界中的泉水均为硬水,硬水通过煮沸而成为软水,因此,泡茶用水是有讲究的。
山泉水
无污染山区的泉水,终日处于流动状态,经过砂石的自然过滤,通常比较干净,味道略带甘美,水质的稳定度高,适合作为泡茶用水。但须注意不宜过久放置。
井水
属于地下水,与山泉水一样受到地层环境影响,若使用井水泡茶,则要多注意附近是否曾发生过污染事件。
雨水和雪水
古人称雨水和雪水为“天泉”,但现在空气污染较严重,雨水为酸雨两者都不适宜用来泡茶。
自来水
这是目前家家户户使用最为方便的水源,但其含氯,直接泡茶会破坏茶汤的味道,因此在使用这类水时,需要经过净化。如:1)除氯——将自来水煮沸5分钟;或将自来水放在无盖的容器中静置一天,等待氯气散去。2)过滤——可选用滤水器过滤自来水。
矿泉水
因为矿物质的增加,影响了水质本身的口感,总泡出来的茶汤也会受到影响。
蒸馏水
人工制造出来的纯水,水质纯正,其泡茶效果并不优于其他水质。
温度
茶叶种类繁多,茶汤的口感也不尽相同,因此,冲泡每种茶的水温要求也有所不同。一泡好茶,喝起来令人通体舒畅,回味无穷。
一般来说,茶叶外观色泽较绿,冲泡的水温应较低,以此推论。不同的茶叶应以不同的水温冲泡,泡茶温度大体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种。
高温:九十度以上
叶茶类:铁观音、水仙、冻顶乌龙、佛手等。
重揉捻茶类:铁观音、佛手等接近球状的茶。
重焙火的茶类:色泽较黑、较暗的茶。
陈年茶类:任何妥善储存的陈年茶,以铁观音、水仙较常见。
中温:八十——九十度
轻发酵的茶类:如文山包种茶,若焙火较重,仍以高温冲泡。
芽茶类:如白毫乌龙、高级红茶等。
熏花茶:香片、包种茶、熏花。
低温:低于八十度以下
绿茶类:如龙井、碧螺春等。若品尝时仍觉得苦味太重,可再降低水温。
置茶量
茶叶放多少合适?
一般而言,标准置茶量以1克茶叶搭配50ml的水,特别在冲泡多人饮用的大壶时,以此比例冲泡5分钟,茶汤的浓度适中。
小壶茶以茶叶的揉捻度决定。半球形的冻顶乌龙茶或高山茶,茶叶量为半壶;外观较为蓬松的条形包种茶或白毫乌龙茶,轩放量为半壶多;揉捻度度呈球状的铁观音,置放量则少于半壶力争上游形细碎,经过刀切整整形的茶叶如香片、红茶,则应视情况少量放置。
用最自然的方式喝好茶,简易泡茶法:
看到繁复琐碎的泡茶步骤和各种名称的泡茶器具,使很多有意亲近茶道的人们有些望而止步,更对费用不菲的茶具望而兴叹。
其实,泡茶不一定要准备数十种用具,也不必一步不落的进行泡茶步骤,喝茶本是件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喜爱喝茶的朋友,只要掌握几个不可省略的步骤,加上几件茶具,一样能泡出好茶,品味茶香。
在茶具方面,只要具备茶壶、茶杯、茶蛊、茶船,就可准备泡茶了。而在泡茶动作上,温壶、温蛊、温杯最不要省掉,这样可以维护茶叶品质。闻香可用啜饮后的品茗杯。
如此而已,简单而不简陋的用具与动作,不但茶香不打折扣,还可享受到轻松怡然的泡茶生活。
绿茶
名优绿茶都是由细嫩的茶芽精制而成,一般都具有“色绿、香幽、味醇、形美”等四个特点,正确的冲泡方法才能将这四大特点淋漓尽致的显示出来,使人得美的享受。因此,器皿的选择、水温的控制、投茶的方式和冲泡技巧就有讲究了。
茶具:里面为纯白的瓷质茶具,或选取晶莹剔透的玻璃杯。
水温:特级碧螺春宜用75度至80度的水;
其他细线嫩名茶80至85度;
中低档可用90至100度的水。
投茶方式:下投法——先置茶叶于杯中,一次性冲水。(普通绿茶)
中投法——置茶于杯中,先冲入90度的开水至1/3杯,稍停待茶吸取水分舒展后再注满水。
(如: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
上投法——先将85度至90度开水杯中,然后放茶。
(如:特级龙井、碧螺春、庐山云雾、蒙顶甘露、高桥银峰、苍山雪绿等。亦可用中投法)
红茶
红茶的特性是茶性温和,滋味醇厚,广效能容,具有极好的兼容性。
茶具:纯白瓷器。
水温:80至90度。
投茶方式:下投法——先置茶叶于杯中,一次性冲水。
花茶
花茶融茶之韵与花之香于一体,所以冲泡花茶的基本要领是使茶尽展神韵,花香不失
茶具:内壁为白色的有盖陶杯,或选取透明的玻璃杯。
水温:高档茶80至90度,中低档用100度的水。
品饮要领:一看(茶的品种、工艺、细嫩度)
二闻(鲜灵度、浓郁度、纯度)
三品(饮小口喝入茶汤,用鼻呼气,使香气直贯头顶。)
乌龙茶
乌龙茶内含有各种营养成份,冲泡后香高而持久,味浓而鲜醇,回甘快而强烈。
茶具:紫砂陶
水温:90度以上
器温:冲泡前要淋壶烫杯
冲 泡:旋冲旋泡
品饮要领:乌龙茶讲究热饮;其次,先嗅其香,再试其味;最后: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泡茶方法是一门学问,由于茶具不同,方法上自己有异,在此就常见的几种泡茶方法作些介绍:
——小壶泡茶法
[准备动作]
备具: 准备泡茶的茶壶、茶杯、茶蛊以及所需要的置茶器、理茶器、涤洁器等相关用具。
备茶: 取出泡茶所需茶叶置于茶仓,可先了解茶叶的品质。
备水: 若现场烧煮开水,则准备泡茶用水与煮水器;若已烧好开水的,则可将热水装在保温瓶中保持温度。
[前置动作]
温壶: 将热水注入茶壶中,温烫茶壶,可避免温润或第一泡时,冷壶吸收水温,使泡茶时的水温降低。
赏茶与闻香: 将茶叶置于茶荷中,供观赏茶干的外形、颜色,并嗅闻茶香。
置茶: 用茶匙将茶荷 中的茶叶轻轻拨入茶壶,并视茶壶大小决定置放茶叶的多寡。
温润泡: 注水入壶,以盖上壶盖水会溢出为准,此时可利用茶桨拨去水面表层泡沫,盖上壶盖后立即将水倒掉,让茶叶吸收温度和湿度。温润泡的时间越短越好,因此有人舍弃温润泡步骤而直接注水进行第一泡。
温蛊: 将温润泡的茶水倒入茶蛊,将茶蛊温热,也可倒入最初温壶的热水温蛊。
[泡茶]
第一泡: 将适温的热水冲入茶壶。
计 时: 盖上壶盖,约1分钟。
烫 杯: 将温蛊水倒入茶杯中温热,或侧置茶杯于茶船中旋转,以茶船内热水温烫后,取出置于茶盘中。
干 壶: 将茶壶放置茶巾上吸取壶底水分,或将茶壶置于茶船边缘滑动,刮去壶底水滴。
奉 茶: 端茶奉客。
品 茶: 品茶时先闻茶香,再啜饮茶汤,先含在口中品尝味道,然后漫漫咽下感受滋味变化。一杯茶最好分三次以上啜饮,千万不要一口所喝完。
第二泡: 动作同第一泡,泡茶时间约1分15秒。
第三泡: 动作同第二泡,泡茶时间约1分40秒。
第四泡: 泡茶时间约为2分15秒。
去 渣: 以茶匙掏去茶味已淡的茶渣,并将茶具清洗干净。
还 原: 将所有泡茶用具整理归位。
——大壶泡茶法
[准备动作]
同小壶泡茶法。
[前置动作]
温壶: 将热水注入茶壶中,温烫茶壶。
烫杯: 将温壶水或热水倒入茶杯中温热。
置茶: 将适量茶叶置于壶中。
温润泡: 注水入壶,以盖上壶盖水会溢出的水量为准。盖上壶盖后立即将水倒掉,让茶叶吸收温度和湿度。温润泡的时间越短越好,若是数十人泡饮而用大壶,则可直接注水进行第一泡。
[泡茶]
第 一 泡: 将适温的热水冲入茶壶。
计 时: 盖上壶盖,约5-6分钟。
干 壶: 将茶壶放置茶巾上吸取壶底水分。
倒茶与分茶: 持茶壶将少量茶水来回注入茶杯中,使每杯茶汤的浓度相当。
奉 茶: 端茶奉客。
品 茶: 品茶时先闻茶香,再啜饮茶汤,先含在口中品尝味道,然后漫漫咽下感受滋味变化。
——盖碗泡茶法
[准备动作]
准备泡茶的盖、碗和碗托,其余同小壶泡茶法。
[前置动作]
烫碗: 注入热水约三分潢,摇动热水温热碗身后倒掉。
赏茶与闻香: 将茶叶置于茶荷中,供观赏茶干的外形、颜色,并嗅闻茶香。
置茶: 将适量的茶叶置于杯中。
[泡茶]
冲泡: 先注入适温的热水约1/4杯,静置约1分钟让茶叶浸润舒展,再注水约八分满。
计时: 盖上碗盖,约1分钟。
奉茶: 端茶奉客。
品茶: 品茶时先闻茶香,再啜饮茶汤,先含在口中品尝味道,然后漫漫咽下感受滋味变化。一杯茶最好分三次以上啜饮,千万不要一口所喝完。
第二泡: 冲泡3分钟后饮用。
每当一杯泡好的茶送到面前时,如何品尝它的滋味,如何享受它的神韵呢?
闻香气
香气,是茶叶本身所具有的芳香物质。闻香分为汤前香、汤后香。
汤前香一般在赏茶阶段进行,观察茶干的外形与色泽,可先闻一闻茶干香;茶壶已热,倒入茶干后,盖上盖数秒,借壶中热气烘托,再闻茶干香。
茶叶经热水冲泡而散发的香气,称为汤后香。闻法依泡茶方式而定。使用闻香杯者,将茶汤倒入闻香杯,再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注入品茗杯后,用鼻子深吸闻香杯中的味道;或不使用闻香杯,则在茶壶倒出茶汤后,闻一闻壶盖聚集的香气,或半掩壶盖,用鼻子闻壶缘的味道。
汤后香的三个阶段
一、热闻
茶汤正热之际,用来辨别香气是否正确。
二、温闻
当茶汤温度降至45度左右,此时香气仍在,可轻嗅茶汤,辨别味道。
绿茶:它的香气最接近大自然的原始气息,清新舒畅,如青草香、豆花香。
冻顶乌龙茶:香气浓郁,有如水仙花,芬芳四溢。
铁观音:淡淡的果香。
白毫乌龙:香气为天然熟果香,略带一点点近似蜂蜜的气味。
花茶:香气带有熏花的味道。
三、冷闻
冷闻可了解茶叶香气的持久程度。品质较高的茶,茶汤冷却后,依然散发幽雅的香气,持久不散,清爽不混杂。
尝滋味
很多人都认为茶汤应趁热喝才能尝出它的茶味。事实上,品尝太烫的茶汤时,味觉细胞因受到强烈的刺激而麻木,反而事与愿违了。但也不能等茶汤完全冷却后再品尝,那样一来,茶叶中的部分物质会随着茶汤温度的降低而析出,品到的已不是茶汤的真滋味。最适合的饮茶温度介于45至50度之间。
品尝茶汤时,以舌头在口腔中来回打转,让茶汤充分与口中味觉细胞接触后,以鼻子呼出口中气味,然后将茶汤漫漫咽下,感受茶汤的滋味。可就茶汤的刺激性、浓稠度、回甘、余味等几方面来感受。
一、刺激性
茶汤一入口,舌头、鼻腔的嗅觉立刻受到或轻或重的刺激,这里纯指嗅觉对茶叶滋味产生的反应。
二、浓稠度
当舌头在口腔中转动时,可借此感受茶汤的浓稠度。浓稠度高,代表茶叶的溶出物多,茶汤的成分含量高,滋味自然好。
三、回甘
回甘又称为喉韵,当茶汤入喉,收剑性与刺激性逐渐消失,唾液慢慢分泌而出,此时喉咙感觉滋润甘美,这就是回甘,越持久越好。
四、余味
品尝喝入茶汤,许久后仍对茶叶的滋味留有印象,这就是余味十足的好茶。
给喜欢品茗的朋友:
茶是一汪清泉,一缕清风,令人安静悠闲,进入“庭有山林趣,胸无尘俗思”的境界。但是真正的要渗透个中的韵味,却是得用心慢慢的去体会,慢慢的去感受。
茶禀天地至清之气,不但可以养生,还可以闻香品味,更可以涤荡心性,使心境中保持清纯之气,使心得以安闲。
想象着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你我相伴而坐,氤氲茶气,抚拍面容,将尘世的喧嚣,轻轻地抛洒在茶之外,在心之外。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份清静啊,连茶具的磕碰都显出了别样的清脆,平日里板结了的内心,在你我心思的善待、宽容里,没有间隙,没有距离,透过我们的神情,睛神替代了本就不多的话语,汇成一涓细流,慢慢地注满眼前的杯子,慢慢地浅酌轻饮着。
---- 浪漫就像水中的鱼,
如果没有水的淡泊和包容,
鱼终会死去。
选择平淡和隽永,
在彼此需要中慢慢渗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