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t.858(蓝色的眼泪)
整理人: coralberry(2003-05-27 03:35:01), 站内信件
|
我喜书,虽说不上嗜书如命,但相对于我的其它爱好而言,偏爱的成份还是多一些。看过的书很杂,且属泛泛而看,很少刻意的去记住什么。读过后能大致记得的,或是书中的情节或是人物吸引了自己,以至于映象深一点。如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都看过了,喜欢并记住了的,仅《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与《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两人而已。喜欢这两个人物的原因,大概因为他俩都是孤儿,都有一身的好本事,都对爱情专一,都行事坦荡荡。此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俩人都有好酒量,特喜欢他俩喝酒时的那种豪气。于是,喜欢他俩并幻想过像他们一样在江湖里瀟洒一回。
还有一个狠角色,我也曾喜欢过的。这家伙也是孤儿也是一身好本领,也有好的酒量,行起事来也曾放荡不羁、豪气干云的。只有一点:这家伙不好色,没有谈过爱,也就没有了绯闻什么的。这便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铜头铁骨火眼金睛更兼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云便是十万八千里。小的时候羡慕死他了,在梦里都想着要做一回孙猴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想作一回孙猴子的念头却愈来愈淡去了。倒不是因为学做孙悟空便得出家当和尚,不能吃肉也不能娶老婆。主要是我发现,《西游记》中的孙猴子其实是有两个的:出家前的那个当时还不叫孙悟空,皈依佛门后的那个才叫孙悟空(名字还是师傅唐僧给取的)。前一个孙猴子是魔,而后一个孙悟空是佛。我很难选择做哪一个,是“魔”的孙悟空?还是“佛”的孙悟空?
内心深处,我还是喜欢出家前称其为“魔”的那只孙猴子,你看他:杀下阎罗殿于前,打九鬼幽使、伤十殿阎王,使出神通在“生死薄”上一笔勾掉了自家的性名,从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冲上南天门于后,惊玉帝、偷蟠桃、食仙丹,勇斗十万天兵天将。面对玉皇大帝口出狂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甚至叫板于西天如来佛祖:“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这样豪情与率性,不学做他做谁?尽管是只猴子。遗憾的是,这顽劣的猴子终究还是没有完成心愿。几番的拼杀过后,还是遭到了算计,被压在了五指山下,这一压便是五百年。世上因此而留下了一句精辟的警世名言:“孙猴子再狠,终究还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说不太喜欢或者根本就不喜欢皈依佛门后的孙悟空,倒不是因为他在佛祖那里吃了败仗,丢人显眼。也不是因为他后来拜唐三藏为师出家当了和尚。而是因为,这以后的孙猴子仿佛换了个人似的,变的愚笨和痴呆起来,全然没有了当年尚是“魔”猴的风范与灵性。菩萨、仙人、甚至佛祖们有意无意的纵容或童子或家奴或座骑们下凡化为妖魔鬼怪,对三藏一行取经之路横加阻挠,猴子拼死拼活厮杀过后,正待要一棒毙了畜牲的性命,听到菩萨们恰到好处的一声:“手下留情!”和类似于“下不为例”的承诺之后,也变的世故的通融起来,毫无原则的放了过去,把当年“齐天大圣”的果敢与刚毅抛到了九霄云外。
也许,不能全责备孙猴子。要命的,是套在他头上的那根紧箍咒!这箍子让猴子迷失了本性,也失去了自由。咒是观音菩萨给的,算计猴子戴在头上的却是那看似懦弱忠厚的唐僧,是这个口里叨念着“出家人不打诳语”的佛门弟子。就是这根要命的紧箍咒,让生性顽劣、羁傲不驯的野猴子不得不俯首贴耳,唯命是从。当然,也是这根箍子,让原本属于妖魔一类的猴子终于修成了正果,当上了出家人梦寐以求的佛:“斗战胜佛”。使孙猴子完成了由魔而佛的革命性转变:从“受制于人”的魔变成了吃斎诵经“制于人”的佛!
悲乎?喜乎?想想也是,这孙猴子也难呐!
只是又想起了另一句话:“不自由,吾宁死!”倒底这孙猴子做得做不得?愈想我愈怕,背上沁出了一层冷汗!
----
▇▇▇▇▇▇▇▇
▇☆笑看风云☆▇
▇ 斑 主 ▇
▇☆月色朦胧☆▇
▇ 斑 斧 ▇
▇▇▇▇▇▇▇▇ |
|